分享

【独家】社会转型期民族认同问题浅析

 雪域小子 2016-12-20



我国社会近几十年来经历了巨大的现代化转型,在社会转型所引发的各种利益分割、贫富分化与文化变迁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少数民族认同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本文就民族认同的积极功能、社会影响和我国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认同的社会心理机制作以简单分析。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民族认同的积极功能


民族是个体重要的身份标识之一,也是个体自尊的重要来源。人们建立民族身份,可以透过所认同的民族提高自尊。很多少数民族在谈到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时都会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这种认同不仅能够提高自尊,也能够为个体提供一种确定感和安全归属感,它满足了人类生存的社会性需要。



民族认同的社会影响


1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在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问题一直是政治家和学者们关心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关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存在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二者呈正向相关关系,即民族认同越强,国家认同也越强,二者是和谐的。


第二种观点认为,二者呈负向相关关系,即民族认同越强,国家认同越弱,二者是冲突的、矛盾的。


第三种观点认为,二者的关系是不确定的,在某些情境下、对于某些人来说二者的关系是和谐的,在另一些情境下,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二者的关系可能是冲突的。


有证据表明,每个人都拥有多重身份和多重身份的认同,个体完全能够认同两个、三个甚至四个群体,并且不会使自己的认同迷失方向或使自己感到困惑、矛盾;另有研究表明,个体的民族认同强度会随着社会背景或情景的变化而发生波动。在一些情景中,人们认同那些与背景相联系的重要群体,而在随后的一些情景中,由于民族在不同情景中对个体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个体就有可能做出迥异的行为。基于这些证据,笔者认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完全可以和谐,寻找使得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和谐或不和谐的认知因素、人格因素和情境因素是未来研究的着眼点。


研究发现,就人格和认知因素而言,那些认知闭合需求较低、不确定感较低,社会认同复杂性较高、民族的社会建构论较强的人,往往对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处理得较好;就情境因素而言,社会威胁(包括文化威胁、利益威胁、认同威胁、自尊威胁等)会加重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的矛盾冲突关系。


我们也曾经对某民族大学的116名某同一民族(以下称为A族)大学生进行了调研,要求他们从以下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其身份的选项:①A族人;②A族人,其次才是中国人;③中国人,其次才是A族人;④中国人。


结果发现,42%的人选择了①;35%的人选择了②;16%的人选择了③;4%的人选择了④。这表明A族大学生主要存在民族身份认同和双重身份认同。


2
民族认同与族际交往


多民族国家通常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本国的民族关系以及如何引导族际关系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问题。族际交往是民族融合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曾经以我国内陆的某一民族的大学生为例,探讨了民族认同与族际交往的关系。结果发现,民族认同与族际交往之间呈负向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民族认同越低,跨民族交往的朋友数量越多,跨民族交往的意愿越强,关系质量也越好,民族间的社会距离较近,对民族性集群行为的参与意向也越低。这说明,民族认同是影响族际交往的重要因素。当然,由于我们做的只是一个相关研究,也有可能是,影响族际交往的因素并不真正是民族认同本身,而是由于不同民族的成员由于没有共同的文化价值观而导致的没有太多共同话题以及文化适应困难等方面的因素。



我国社会转型期民族认同提升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1
缓冲文化焦虑,维持多元文化意识形态


文化焦虑在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个普遍事实,它指的是个体感受到其所属的民族文化有被改变、被融化的危险,并由此产生的对其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存亡命运的担忧和忧虑。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多元文化之间的交融和冲击随之增加。我国社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变迁急遽加快,我国国内经历着很快的现代化转型,这些变化也是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冲击。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以此来抗衡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威胁,正是民族主义高涨的原因。从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民族认同的提升是民族主义高涨的一种表现。文化焦虑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多元文化意识形态的支持加强了民族认同。换句话说,在当前我国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少数民族之所以有着很强的民族认同感,是为了维护多元文化意识形态,从而缓解文化焦虑感。我们的实证研究发现,文化焦虑感与多元文化意识形态的支持和民族认同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且文化焦虑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态的支持能够显著预测民族认同。


2
抵御各种各样的社会威胁


在任何一个国家或组织中,少数群体成员内部的凝聚力往往都比较强。对于这一问题,社会心理学家做了很多的研究力图去解释。大量的研究都一致认为,威胁情境下,民族认同会提升,内聚力会加强。民族认同的提升增加了群际情境中的安全性知觉,减少了来自外群体的威胁感,可以从心理上满足个体的保护动机需要。少数民族群体往往是具有吸引力的群体,对本民族较高的认同能够提供一个缓解生存焦虑的保护伞。而且,威胁感知也会导致对外群体消极的社会认知、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例如,研究发现,威胁情境下,个体会强力反对对于外群体的支持性政策,对威胁群体表现出不喜欢、怨恨、拒绝等消极情绪,甚至表现消极的社会行为,例如,攻击、敌意、歧视、侮辱,乃至于公开冲突;威胁也削弱了对外群体的积极的社会动机和社会行为,例如,助人意愿和助人行为。


我们的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在一般性威胁,还是在文化威胁和现实威胁情境下,民族认同都会显著增强。因此,抵御各种各样的威胁也是民族认同提升的原因之一。




民族认同是一个永久性话题。只要存在群体的分类,就会存在群体认同。因此,我们应该正视民族认同的存在,维护少数民族的民族自尊,满足其民族认同的归属性需要。同时,也要降低各种社会威胁因素,尊重和保护其民族文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民族认同的积极功能,降低民族认同的负面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