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备】‘’二营长,把他娘的意大利炮给老子拉上来‘’——抗战时期的战防炮

 屠龙圣骑士 2016-12-20


抗战武器

现在网友们讨论抗战时期的轻武器比较多,对其他的战车、炮兵讨论较少,从战争角度来看如果战争是单纯的轻武器对抗,抗战早就可以胜利啦!


关键是当时的中国面对的是从飞机、坦克、炮兵等诸兵种协同的准现代化军队,这也是血肉抗战的由来。


这里来聊聊抗战初期的战防炮,抗战之前,中国军队应该说已经意识到中国日本之间的军事实力差距,并且开始有针对性的进行武器的引进,战防炮就是其中一种。


战防炮属于当时的军语,全称是PAK37毫米战车防御炮。在引进成品后,民国兵工厂开始引进图纸进行自行生产,1941年仿制成功,命名为30式50倍口径37毫米战防炮。可惜的是受国家工业生产能力限制,整个抗战期间产量不足百门。


该炮全重432公斤、42倍口径身管、最大射程4000米、500米距离穿甲深度48毫米、炮班编制4人,可以利用班作战人员进行快速转移阵地,通常使用卡车机动,德军因其轻便的重量往往使用三轮摩托进行战场长距离机动。

 

PAK37毫米战防炮,在欧洲特别是德国属于一种补充性装备:


一是当时交战双方的装甲已经大幅加厚,37毫米炮有点力不从心。


二是德国开始装备PAK38式50毫米战防炮,而当时的民国政府出于对日作战的需要,已经先期订购PAK37毫米战防炮。

 

几乎是和引进德械师装备同步,引进后编入国民革命军装甲兵团,团长就是大名鼎鼎的杜聿明,其团下属一个战车营和一个战防炮营,同时还编有一个搜索营和一个营级编制的战防炮教导队,负责培训战防炮炮手。战防炮营还混编有奥地利的47毫米战防炮,数量有限没有仿制生产!

奥地利47毫米口径战防炮


PAK37炮在欧洲战场处于劣势,但是在中国战场对付日军坦克,其穿甲威力绝对一流。整个抗战期间,直至日本战败,日本的坦克装甲没有超过30毫米,PAK战防炮在500米距离穿甲厚度达到48毫米垂直装甲,所以在技术方面对抗日军坦克不是问题,问题是什么?数量和兵员。


抗战开始中国引进PAK37毫米战防炮不到400门,加上仿制不足500门炮。同时引进的37毫米战防炮弹随着战争的开始,日本向德国的抗议数量也存在不足,最主要的是熟练炮手的数量偏少和基层军官的协同意识偏弱。

PAK37炮


77事变后,当时的战防炮营教导队开往忻口,配合第二战区的忻口战役,战车营和战防炮营则开往上海进行淞沪会战。


应该说在淞沪会战中战防炮营和战车营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共击毁日军坦克装甲车17辆,自身损失也比较大,最主要的就是步坦协同和步炮协同存在严重问题。

淞沪会战


刚投入战斗,以战防炮为主要火力围攻日本海军陆战队登陆部队,被日军舰炮火力压制杀伤,其后的战斗战防炮往往以筑垒工事为依托来抗击日军装甲战车,效果很好,但是这种固定不变的炮位往往被日军炮火压制,同时日军的掷弹筒对炮手的杀伤不容忽视。

 

战车营在步坦协同中容易被日军的炮火进行火力分割。至9月22日战车营战防炮营撤出上海,34天的战斗导致战车营和战防炮营装备严重战损。

 

据日军记载,在突破上海防线后,缴获的战车多是耗光燃油后毁弃的车辆。战防炮由于其较轻的重量,可以人力拖行得以大部分撤回南京,但是炮手的数量下降导致南京保卫战战防炮的战绩屈指可数!


在以后的抗战中,战防炮部队的战果寥寥无几。台儿庄战役,战防炮参与战役,但和淞沪战役一样,往往是据垒战斗,被日军用同样的战术一一击破,但是其战防炮教导队一直保留存在,并且在抗战期间确保了向战斗部队输送战防炮手的任务。

台儿庄战役


应该说PAK37毫米战防炮属于中国军队为数不多的技术优势装备,之所以没有起到它的作用:一是步炮协同能力,二是士兵训练素质。


END





文字 |空降兵

图片 | 网络

军武酷出品,转载请至后台询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