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有中国传统节日的过法,都在这本书里

 严厚香 2016-12-20

明天就是冬至啦!

那么,关于冬至,你了解多少呢?

也许,在微博上,“中国节气大使”靳东会告诉你,“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不过,这样文绉绉的解释只会让人觉得枯燥

我们还是用大白话来说吧。说白了,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古人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新循环的开始。现在看来,仍然很有道理。

此外,大家会在冬至那一天烧纸,其实自周代以来,就有在冬至祭天祭祖的习俗。久而久之,祭祖之余,冬至也成了一个合家团圆的节日。

而冬至的前一天晚上被称为“冬至夜”,小时候妈妈老说,“冬至夜不要出去啊,当心鬼来抓你啊!”

虽然没有老妈说的那么吓人,不过冬至夜是阴阳转化之时,阴气极盛,所以引得民间浮想联翩。实际上,冬至夜也是一个祭祖团圆的节日。大家围炉饮酒,驱阴扶阳。

按照中国传统,从冬至那天起,就要开始“数九”了。啥是数九?

你肯定听说过“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话吧?

这里的“三九”,就是以9天为一周期,为一个“九”。从冬至开始之后的第3个“九”,这个时候恰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而数到“九九”的时候,就归一了……哦,不,就差不多到惊蛰了,那时候万物复苏,春天到来,所以就有了“九九艳阳天”的说法。

中国人是个在极俗和极雅,两个极端间来回奔跑的民族,所以,连“数九”都要发明个更雅的玩法,便有了“九九消寒图”。

一般的都是九个字,每字九笔,一天涂一笔,一九画完一字。

再雅一点呢,就是画梅花花瓣,一天一瓣,一九一朵。全部画完,春暖花开。

最后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冬至该吃点啥?

首先,冬至要吃馄饨。至于为啥,有说可以冬至吃馄饨能变聪明,有说吃馄饨是打破混沌。

其次,要吃团子。因为中国有“天圆地方”之说,天代表阳,团子是圆的,所以团子=阳,证明完毕!

最后呢,是要吃阳气很旺的肉,比如羊肉,还有狗肉。当然,眼下吃狗肉已变得不近人情,但在汉高祖刘邦那会儿还很流行。当年,就是刘邦在某个冬至日吃了樊哙煮的一锅狗肉,才将这个习俗确立了下来。

好了,关于冬至就说到这儿吧,你以为以上这些都是百度上搜的?

不,不,那太low了。

播放GIF

关于中国节气和传统节日的方方面面,你根本不用百度,也不需要靳东,你只需要一本书——《国民过节手册》

这本书会告诉你,原来“鬼门关”不仅是个“关”,还是个日子,另有个日子叫“鬼门开”。

我国民间以农历七月为“鬼月”,七月初一称“鬼门开”,意思是次日的凌晨,“地府”会将“鬼门”打开,把阴间的鬼魂放出来,让他们回到阳间探访自己的亲人。而那些无家可归、到了阳间到处游荡的孤魂野鬼,人们也会为他们准备一些祭品,让他们“饱餐”一顿,由此相安勿扰。

这本书会告诉你许多已经渐渐失传的节日,让你明白,作为中国人,你根本不用凑着啥圣诞万圣瞎起哄,我们有足够多的节日让我们去过。

西方有圣诞节,我们有太上老君诞

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为三清之第三位。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宫观“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执扇子。相传其原形为老子。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之神诞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

同为“鬼节”,洋人们在万圣节上讨糖,我们可以在中元节上放灯。

中元节放河灯,据说是从上元节(元宵节)的张灯习俗而来。民间认为,上元节是人节,中元节是鬼节,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上元节张灯在陆地,中元就是在水里了。

外国人一年到头也就在感恩节上吃个火鸡,而我们一年到头,只要是节日,基本上都有得吃。这本书还会告诉你,在每个节日,你该吃点啥,以及干点啥。

比如秋分那天,要吃点桂花糖等各类桂花食品。

与桂花有关的食品不少,如桂花酒、桂花茶、桂花糕、桂花糖、桂花鸭等,还可以做成桂花酱,放在酒酿、汤圆之类任何你喜欢的地方,增添食物的香气。

重阳节,除了登高敬老,还有重阳糕吃。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制法较为随意。但讲究的是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呈宝塔形,顶部还要做上两只小羊,以寓“重阳(羊)”之意。有的重阳糕上面,会插一面小红纸旗,并点上蜡烛,大约是用“点灯”、“吃糕”来象征“登高”,用小红纸旗来指代红色的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为重阳糕。

比如饺子,可不是过年才有,立冬就可以开吃了。

我国北方习俗的习俗是立冬要吃饺子,老人们称之为“安耳朵”。立冬为什么吃饺子?传说跟东汉名医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有关。一个寒冷的冬天,为了救济冻烂了耳朵、前来乞药的百姓,张仲景制作了“娇耳汤”,也就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切碎了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下锅煮熟,然后连汤带娇耳热气腾腾地分给大家吃。大家吃后,血脉通畅、寒气尽消又吃了若干天,冻烂的耳朵也渐渐好起来了。一来二去,这“娇耳”也就成为了饺子。

农历二月二是龙抬头,所以要去剃头

二月二,剃龙头。这当然不是给龙剃头,而是给人剃头,说是可以给人带来一年的好运。但实际上,是因为正月里忌讳剃头,剃头挑子也过年休业,所以到了二月二,终于方便剃头了。就这样,实际的情形与民间的俗信相结合,就有了一年中最该剃头的日子。直到今天,二月二的其他节俗不那么突出了,剃龙头之俗却仍然十分盛行。

农历八月一日是天医节,那一天要“点百病”。

所谓“天灸”,有点儿像武侠小说里的“点穴大法”。早期是用露水和朱砂来点,后来是用露水研墨。这一风俗多行于山东地区的民间。老太太们在黎明前到田间采集草叶上的露水,到了中午时分用此水磨出墨汁,然后用筷子蘸着墨汁、点在儿童的心窝及周围,叫做“点百病”,意思是点过之后、百病皆消。

反正,在每个中国传统节日,都有特定的习俗。实际上,在某个特定的日子,做一些特定的事,这本身就是节日的意义。

随着节气的成功申遗,中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已经日益显露,此时,本书的出现甚为合适。《国民过节手册》是有关中国传统民间节日和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手册。内容涵盖全年的民间传统节日和农历节气,介绍其源流、传说、风俗与礼俗,揭示岁时节令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书中辅以100多幅手绘的中国传统绘画淡彩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节庆场景。

总之,这本书图文并茂,老少皆宜,有了它,你可以化身升级版的“靳东”。最关键的,可以捡起那些正在丢失的中国传统,捡起那些我们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

此外,本书还入选了魔法童书会·妈妈眼中的2016中国原创好童书评选”,详情请见今天的第二条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