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巨来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物我相融

 秦岭之尖 2016-12-20

陈巨来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物我相融

陈巨来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物我相融

陈巨来(1904-1984)

原名斝,字巨来,后以字行

号墒斋,别署安持

安持老人、牟道人、石鹤居士

斋名安持精舍

浙江平湖乍浦镇人

寓居上海人

篆刻家,著名书画家、诗人

陈巨来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物我相融

1926年,陈巨来由叔孺老师介绍得识吴湖帆,吴慷慨将家藏汪关《宝印斋印式》十二册借其参考,经其潜心研究七个寒暑,使他的治印炉火纯青,更为工稳老当。后又得见平湖葛书征辑《元明清三代象牙犀角印存》,便专玫元朱文。

他的在“元朱文”上更是得心应手,造诣尤深。乃师叔孺赞他“刻印醇厚,元朱文为近代第一”。

陈巨来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物我相融

《梅景书屋》

印文平整大方而不失流动感,陈老通过通假、字形变换等方式把字体简化。使个别字的笔画舒展开来,像“梅”“景”“屋”都有较大的直线和弧线撑开局面。

另外,陈老还十分注重透气之法,像“书”和“景”字中的“日”字,还有“梅”字上部,他都采取了不封住的写法,目的就是透气,让印中的空气流通起来。

陈巨来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物我相融

《下里巴人》

“下里巴人”这幅作品,应该是安持老人的又一得力之作。我观之就像是一个标致美人,多一份显肥,少一丝觉瘦。

四个字都是笔画很简的,在陈巨来的手中却表现出许多匠心独运的精妙之处,全篇显得非常和谐匀称,可以作为圆朱文印范本。

陈巨来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物我相融

《子孙保之》

“子孙保之”最明显的特征也体现在“匀”字上,印面相当流畅,无一丁点磕绊指出,无半点拥堵之感。观之若行云流水,又若鱼游水中。

陈巨来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物我相融

《鬓丝》

字体圆润清丽,转折柔而不弱。

陈巨来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物我相融

《格物致知》

印文平整,几处斜笔的呼应增添了全局的生动之致。

陈巨来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物我相融

《清雅》

字字妥贴,线条简约平整而不失诗意,印文与印边的连接也极为相宜,在各字的转折处恰到好处地把握住此印圆中寓方的风格。

元朱文经历了七百多年的时光,如封存的陈酿,到了陈巨来手里才真正地闻到了扑鼻的窖香。没有长期文化熏陶的造就和心理素质的积淀,是做不到的。

陈巨来先生对于传统文化有一种物我相融的喜好,更有透彻深刻的理解。他的作品之古雅即得益于此。没有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濡养,就不可能有他的印风。这既是陈巨来先生成功之所在,也是元朱文精神之所在。

更多艺术资讯,请关注“致笃书院”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