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冬至谈习俗,古为今用

 为什么73 2016-12-21


中医书友会第1189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冬至一阳生,是进补的好时机哦~(编辑/张亚娟)

话冬至谈习俗,古为今用

作者/陈顺德


冬至确实是养生的好时机,但要科学合理。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此时进补,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是时间的坐标,也是季节的拐点,阴阳在此汇合,寒暑在此交替,四季在此轮回,生命在此调养。


百花开而春至,百川汇而夏至,百草黄而秋至,数九来而冬至。“嬉嬉夏至日,睡睡冬至夜”,民俗中冬至夜要比平时睡得早,以祈求来年安康。冬至不仅是一年当中黑夜最长的一天,并且从这天开始就要数九了,也将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过冬至,民俗上讲究很多,但哪些习俗中暗藏养生之道,可为今用呢?我们来一起了解。


冬至的到来,使阴气盛极而衰,是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天文学指出,这一天在一年中白天最短,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过了冬至,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就渐渐变长。“歌谣说,‘天长了,夜短了,耗子大爷起晚了’,那时候不知道这耗子大爷跟这天有什么关系,实际上这耗子大爷有点类似人们的作息时间。比如说,晚上九点睡觉,早上七点起床,当耗子大爷还七点起床的时候,过去可能是深深的沉夜,天还黑着呢,可是你会发现,七点还是这个点儿,天却是越来越亮了。”民俗专家、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说。


  • “冬至大如年”


冬至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从汉代以来,这一天都会举行庆贺仪式,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欢度节日,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从冬至之日起,进入数九寒天。当然,习俗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是画九九八十一朵梅花,还有的就是写九个空心字,逐日描红,八十一天后,即为初九,那时也就春暖花开了。“比如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就是写九个字: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这九个字,每个字都是九笔,每天画一笔,画完了,春天也就到来了。”高巍解释说。对于九九消寒图的说法,某膳庄总经理助理也表示:“九九消寒图是宫廷里一个特殊的风俗,表达了宫中人对春天特殊的向往,写完八十一笔之后,就说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了。”


关于冬至节气的重要性,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古代的人们一直认为,冬至节气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因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了。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因此,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到春分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之后逐渐转暖。从冬至起,每9天为一个九,共81天,唱着歌谣,过了“九九”,寒冬才算过去。


  • 冬至时节讲究进补


如今在冬至那天,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吃饺子的习惯,民俗中有冬至节吃了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还有的地方用糯米粉做冬至圆,豆腐和肉做成豆腐包等。中医理论上讲,冬至阳升,即节气运行到这一天,人体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是人体进补的大好时机。比如全聚德就曾推出过鸭肉馅饺子,并举行“送饺子”祈福活动。冬季养生正所谓气始于冬至,时机恰到好处,但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三多三少”的原则,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要少。


冬至节进补菜肴,比如白萝卜腌羊肉、五香羊肉,都是这个时节人们比较喜欢的。


广东潮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树茂表示,冬至确实是养生的好时机,但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养生。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同时,冬季天气寒冷,根据中医理论宜吃温性或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品进行调理,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和抗病能力;忌吃寒性、生冷黏腻的食品。从养生的角度来说,对于老年体弱者“药补不如食补”,药补与食补虽然都属于中医进补范畴,但有所不同。食补是应用食物的营养来预防疾病,而药补是运用补益药物来调养机体,使其增强抗病能力,并且食补可起到药物起不到的作用。值此时节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冬至御寒,怕冷与缺少钙和铁等矿物质有关。宜吃含铁、钙丰富的食物,如蛋黄、猪肝、黄豆、芝麻、红枣,牛奶、豆制品、海带等,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


“在苏州,冬至是保存得比较好的民俗节气,”苏州民俗博物馆文博研究员沈建东认为,冬至是一个团圆节气,祭拜袓先、吃团圆饭等冬至民俗,和中国传统的伦理孝道等有密切关系;从饮食方式看,此时正是“秋收冬藏”的时候,秋天收获的粮食酿制的冬酿酒、冬至团子,以及冬令年糕等南菜都是冬季时令佳品。


沈建东说,由于一些冬至习俗将人们希望团圆平安的美好愿望,和冬令饮食方式结合得非常紧密,容易保存下来。现在像拜冬、穿新衣这样的冬至习俗淡化了,喝冬酿酒、吃团圆饭则成为现代人过冬至最鲜明的标志。


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中风”患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


  • 进补没界限


冬季进补应选在什么时间最好?有三种说法:一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后;三是三九天。中医理论上说,冬至前后进补是最佳的时期,因此,冬至一到,很多人就开始想方设法地进补。其实,进补并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进补也因人而异,不同体质的人,进补的度和进补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别。一般情况下,冬季比较适合进补,但不局限于冬至前后这几天时间。


  • 冬至阴晴预测


在冬至习俗中,民间常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来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有雨雪)


I 

I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