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善如登 -------立德树人是要务 教师进修学校 李淑华 阳春三月,柳河县初中生物学“利用生物课堂 提升道德素养” 教学研讨会在柳河十中召开。当今社会有些青少年忤逆父母,迷恋网络、电视、电影,早恋、比吃比穿,好吃懒做,追求所谓的时尚,丧失了正确的人生观,心灵扭曲,追其根源,就是教育本身丢弃了仁、义、礼、智、信这个儒家道德观。德是生存的根本,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生物学课堂的首要任务。有鉴于此,此次研讨会的教研主题定为“利用生物课堂提升道德素养”,选取了以往教学中有困惑的章节《人的生殖》和《青春期》作为研讨课。 两位作课教师的共同特点是,语言生动、简练,及时诱导,情感升华,感恩父母,感恩祖国。 1.多彩动画 趣味课堂 “出生的秘密”巧妙的把学生引入问题;受精的过程的视频使人震撼;胎儿的孕育视频使学生懂得母亲的辛劳与伟大;早恋危害的现身说法,教育意义大。这些视频的使用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能够真实而生动的展示生理过程,把难于理解的知识形象化地表述出来。 2.恰当引导 培养情感 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恰当引导”。在深入“人的生殖”问题之前加入教师寄语,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本课知识,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性知识同其它学科一样,也是人类的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克服学生学习性知识的心理障碍,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视频展示受精过程后,教师点拨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不易,激励每一位同学都曾是成功的“长跑冠军”,都该为自己感到骄傲,是自我激励的好机遇。 出示关于青少年因偷食禁果而导致不良后果的数据资料。触目惊心的数据和血淋淋的事实告诉青少年,少男少女偷食禁果付出的也许不仅仅是自己一辈子健康的代价,还有是对自己和家人心理的伤害,还关乎道德规范、生命伦理的思考…… 强调孕育生命是充满责任与爱的过程。更不要做出自己无法承担的错误,要关爱自己,尊重生命。 课堂挖掘教材隐性的情感因素,始终贯穿感恩之情,引导感恩母亲怀胎十月的孕育;感恩母亲10种恩德。 第一、怀胎守护恩 第二、临产受苦恩 第三、生子忘忧恩 第四、咽苦吐甘恩 第五、回干就湿恩 第六、哺乳养育恩 第七、洗濯不净恩 第八、远行忆念恩 第九、深加体恤恩 第十、究竟怜悯恩 “护蛋”行动,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每位学生准备一枚生鸡蛋,从早上入校到下午离校随身携带一周,鸡蛋还没有破损的为胜利者。完成后写出感悟。此活动设计让学生更深刻理解:“母年一百岁,常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起分离。”学会感恩,减少忤逆,学习孝道。这是教育学生,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提升道德素养的最佳时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自觉的养成道德品质,把追求真、善、美作为人生目标,以自己全部的情感、意志、信念去践行理想、创造价值,实现高尚人生目标和创造有价值人生的有机统一。 3.自学为主 合作为辅 基础知识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并且分男生组和女生组分别认识生殖系统的结构名称和功能,消除学生的性神秘感。介绍遗精和月经是人发育成熟的表现,是正常的,使学生有了接纳生长发育的心理准备。 4.勤于观察 发散思维 大量的多媒体图片及视频的使用,不仅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而且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了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亲和力强 善于沟通 问题的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指导学生理智的对待所遇问题,学会与师长沟通,学会与学长沟通。在第二性征的教学中,了解性生理的发育特点,讲明不宜早恋的生理原因及早恋的危害,特别是利用很有说服力的案例,使学生明白未到收获的季节,就不要过早地去采拮的道理。青春期是学好知识充实自己的大好时光,是增长智慧,养成崇德向善道德品德的“黄金期”,一定要珍惜。 本课的教学中,应注意教育学生尊重和理解异性的身心发育特点,在集体中平等相处,形成健康的青春期性心理;还要教给学生处理青春期生理卫生的方法。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教师要充分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同知识、能力是构成生物科学素养的3个维度,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互为基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教师在制订每节课或每个活动的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制订知识、能力目标,更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把知识作为一个平台和载体,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使其有机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将其培养成为道德品质优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