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长领导力解读

 邹国忠123 2016-12-21

校长领导力的内涵

1.领导力的界定

·领导,一是领——引领、牵领,给部下以方向感,知道往哪走;二是导——教导、指导,给部下以方法,知道怎么走。

·领导力是领导者以个人的人格魅力为基础,以法定的领导职权为条件,对周围的环境、组织的发展和组织成员的成长所产生的一种影响力。

·校长领导力是指学校管理者统率、带领团队,并与团队交互作用,从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能力。领导力不是指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包含校长的价值理念、办学思想、学识、人格、情感、意志等的综合素质,是驾驭、引领、发展学校的综合能力。(王铁军)

·校长领导力包括:一是战略思维能力,即对学校发展机遇的把握能力;二是组织协调能力,即将办学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办学行为,并团结各方积极因素的能力;三是课程教学的指导能力;四是评价与诊断学校现状的能力;五是争取社会支持的能力。(陈玉琨)

2.校长领导力的划分

·可根据领导力的不同板块划分:领导过程:决策力、团队建设力、信息沟通力、执行力;领导内容:课程领导力、教学领导力、教师领导力、科研领导力;领导实践:危机管理领导力、日常管理领导力。

·也可如萨乔万尼根据领导力的对象和方式划分:技术领导力:校长通过完善的常规制度和娴熟的管理技能实现;人际领导力:校长驾驭社会和人际资源的能力;教育领导力:校长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在思想、知识和技能上提供具体的指导;象征领导力:校长通过设立愿景,确立学校的价值定位而带领学校进行战略发展;文化领导力:校长通过仪式、活动和思想动员,对学校终极价值观的不断界定、传播和加强。

·还可根据校长的职业角色划分:管理者:建立在合法、有报酬和强制性权力的基础上对下属的支配行为;领导者:依靠个人影响以及模范作用,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教育者:引领教育教学活动和课程改革。

·管理者:把事做正确;领导者:做正确的事。沃伦·贝尼斯和伯特·南尼斯提出“管理者是做事正确的人,而领导者是做正确事情的人”。

·管理与领导的比较:未来与现在:领导更多地关注未来、考虑发展,管理更多地关注现在、面对现实;外部与内部:领导更多地关注外部,管理更多地关注内部;团队与工作:领导更多地关注团队、关注人;管理更多地关注工作、关注事务;决策与实施:领导重视大的决策和方向,管理则重视决策的实施与执行。(吕型伟)

·校长以教育者的身份定位学校的组织性质及核心价值观,又以领导者的身份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随之便以管理者的身份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管理方法和技术对学校的人员、财务、教育教学工作、时间、信息等进行全面管理。

3.校长影响力的来源

·校长领导力重要的不在于权,而在于力,领导的“力”来自于法律赋权、公众认同,来自专业影响力和人格影响力。

·具体表现为:科层权威、心理权威、技术-理性权威、专业权威、道德权威。(余新)

·校长领导力包括三层境界:第一层是事务管理;第二层是制度管理;第三层是使命管理。校长最重要的领导职能应体现在:倡导和确立办学理念、描绘和引导共同愿景、制定和落实发展战略、引导和激励教师发展、设计和完善规章制度、争取和挖掘教育资源、控制和处理学校风险。

·学校管理的三个境界:人治——人管人(随意性);法治——制度管人(机械性);文治——文化管人(认同性)。

 

校长标准

标准一:学校管理者是通过提出、表达、执行、保持整个学校团体共享和支持的学习愿景来促使每个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

标准二:学校管理者是通过倡导、培养和维持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教职员工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和教育方案来促使每个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

标准三:学校管理者是通过对学校组织、运作资源的有效管理,保证一种安全、效率、效益的学习环境来促使每个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

标准四:学校管理者是通过与家庭和社区成员的合作,对社区的多样化的利益和需要做出有效反应,调动社区资源来促使每个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

标准五:学校管理者是通过诚信、公正的行为并以符合伦理的方式来促使每个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

标准六:学校管理者是通过了解、反馈、影响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从而促使每个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

·现代社会对校长的要求:识大势:认清社会要求;明大事:知道自己现阶段要做什么;成大师:成为学校发展的领军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