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8日 樂藏xizang 上海之行 “生以為歌”藏樂分享會 俞瑾: @樂藏xizang? 在您的音乐作品中 我们可以听到西藏的大自然的声音 并从和谐的色彩和精致的细节中 感受到您对西藏的感情渗透得很深 音乐所表达的正是生命本身的力量 在“生以为歌”中 我看到一个梦想家,一个大自然的诗人…… 12月18号 【iMusic|音悦生活】公众号创办人 上海【iMusic Classical】与【中欧校友爱乐群】群主 周国柱先生 在花园饭店召集“生以为歌”藏乐分享会。 冬季的暖阳洒满庭院,分享会现场藏香的味道愈发香浓。首先是,主讲嘉宾宋晓军为群主周国柱献上洁白的哈达,感谢主办方的盛情邀请。 因为到场的群友全是欧洲古典音乐的资深爱乐人,这个下午关于音乐的讨论更是热度非凡了。 从藏地人文风俗,到各人的藏地旅行经历,再到西藏丰富的音乐类型;从西藏的音乐历史,到欧洲的音乐历史,再到中国民族器乐。关于音乐的话匣子一打开,顿时把从艺术技巧直到人类心灵的话题,全盘奉上。
心有大美自无声 我们更是荣幸的邀请到《因为山在那里》一书的作者,世界上第一位拍摄了14座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的摄影师陈业伟老师来到现场。 热情的群友们,时而随着音乐的拍子暗自起舞,时而爆发热烈的掌声,时而抛出一个个有深度的提问,让平日安静寡言的宋晓军都大笑起来。
這些音樂里的畫面,謎一般的浮現在聽者的臉上。 韓蓉:宋老师不止把西藏根源音乐带给了都市人,还送来了一把西藏的风,一束烧的正旺的火苗,一个正在跳舞的灵魂,还有山那边的故事…… Linda Chen: 当藏乐流淌进都市人的心里时,我们会在瞬间感受到生命的纯粹,热爱上质朴的灵魂...致'生以为歌'藏乐分享会!
吳福生:一个以歌为生执着纯粹的音乐人,一部来自西藏民间、宫廷和宗教仪式的藏乐,一种让原始天籁之声与现代文明对话的美妙神曲。感谢宋先生,让我们享受了一次穿透心灵的音乐体验。
周國柱: 今天真的收获蛮大,对西藏音乐和历史文化脑补了不少知识。的确,很多珍贵的音乐艺术慢慢就会失去传承,例如宋先生提到的古格文化,铁匠/鼓手的技艺在这一带老匠人之后,有可能就失去传承了,非常可惜的事情! 宋晓军先生和他的伙伴们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今天早上11:30,宋先生如约提前三小时来到活动现场,精心布置搭设分享会的视听设备,他们的认真、专业,诚恳让我感动。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一种平实和厚重,真诚和友善。 方元:昨天的聚会上,宋老师讲到的西藏不同地区从春播到秋收,都有相应的歌曲和仪式,他们为劳作载歌载舞的景象特别让我有画面感。让我相信,根植于西藏风土的音乐更是以特有的形式的一种聚焦,聚焦于古老文化的传承,关注于乡土大地命运的流变。向我们展现了这些传统的尺度,音乐的主人就是用这个尺度度,在通往至善境界的心灵历程中去领悟他们的前世、今生与来世…… 張瑩: 昨天的关键词是纯粹,是的,纯粹,不再被贴上各种标签的藏乐,而是带着风声,弹着羊肠六弦琴,力透纸背的纯粹女声。 李晨:敬佩这份投入和执着,对西藏民间音乐的精心挖掘和收集、对各个细节的动人描述和重现。用专业眼光规划整理、用现代科技记录再现,串起了一颗颗散落民间的珍珠。发端于情怀的大格局,定能引领追随者的共鸣和期待! 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樂藏xizang,開始有了大格局。在不久即將面世的兩張西藏根源音樂專輯之時,我只想說一句: “西藏,我對您只是情不自禁啊!” 樂藏|阿里,樂藏|昌都兩張專輯很快就要正式發行,敬請關注公眾號的最新動態 摄影:方元,George Wang, Jimmy 撰文:宋SONG |
|
来自: 地藏菩萨mohesa > 《待分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