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读过的书并不多,记录下来的,仅有四十多本,刚到2015年的一半。 而2016年在阅读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便是: 践行。 我开始将书中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了。 尽管践行的方法简单又笨拙。 但是,阅读这件美好的事情,正在一点一点改变我的生活。 1、《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
这是《新生》前言中的第一句话。 年初,刚刚加入新生大学时,我就开始看这本书。 至少看了两遍。 然而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专栏中,面对同一个主题的思考题时,大脑依然是一片空白。 这说明了我“只字不差”的阅读能力还要加强。 也说明,《新生》这本书,知识浓度很高。 《新生》包含了许多内容:理财、自学、如何对待周遭的环境、如何面对犯错、如何面对朋友和家人…… 我从这本书中收获最大的是: 发现我有一个操作系统(由各种概念和方法论组成)。 而操作系统,竟然是可以升级的。 也必须升级。
为什么? 因为操作系统中,用来做决策、做判断的各种概念、方法,绝大多数是父母、社会、“人们”告诉我的“应该”: “女孩子干什么那么拼呢?女生就应该找个好老公,有房有车就好了呀!” “你要好好读书,可以考个好大学。大学毕业就应该找个好工作。找工作就应该找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这样稳定的工作。” …… 我得了一听“应该”就反感的病。 然而我的操作系统中还是带了很多别人的“应该”。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用别人的概念,操作自己的生活。 好比把我的头脑敞开给众人遥控。 而我可以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 我不是一辆遥控车。 2、《精进》精进
如果说,我的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中的诸多概念,是在《新生》中升级和打磨的。 那么《精进》便是提供了很多崭新的、令人眼前一亮的方法论:
“用持续精确的努力,撬动最大的可能” 3、《这样读书就够了》收获: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非常有力的方法。 比如这篇文章,便是对书的复述,以及如何将书中的方法用到实际中去的。 年初就看了这本书,然而很可惜的是,直到今年的12月,在参加线下拆书帮的活动之后,才发现便签读书法的有力之处。 如果能够早一点运用这样的方法,也许这篇文章会更有深度。 然而和书的相遇,也是一种缘分。 有时候缘分未到,相遇也只是擦肩而过。 4、《非暴力沟通》收获:
对于一个白羊座来说,这四个步骤就是勒住情绪野马的缰绳。 我常常用这四个步骤和自己对话,倾听自己内心的想法。 愤怒是内心未被满足的需求。 当需求被关注,被满足,愤怒的情绪就像阳光下的积雪一般,很快消融。
5、《和这本书一样安静》
这是一本颜值极高的书。 分为八个板块——自然、睡眠、旅行、关系、工作、孩子、创造力和食物。 每个板块会有一两节冥想的部分。 其余的部分便是能让你停下来之后,感受周围愉悦与美好的可爱小方法: 比如: 看云,做压花,讲故事 假想一座属于自己的安静岛,设计一座小树屋,用心品味一整块巧克力 …… 配套书推出的APP——calm,现在是每天都要使用的: 中午困顿的时候,冥想; 开启一项重要工作时总想拖延时,冥想; 大脑中许多念头纷纷扰扰无法精心时,冥想; …… 冥想,果然可以让人和这本书一样安静,怡然。 6、《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
作者松浦弥太郎,是一个严谨、自律又能发现生活中细小美好的日本大叔。 他的文字简洁有力,有情感,亦有温度。 为了保持队形整齐,我只写了最大的收获,珍视孤独。 而在书中,精彩的句子比比皆是:
以及我最喜欢的,关于孤独的解释:
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不安与寂寞 7、《生命中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收获:
这原本是美国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2005年在肯扬学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书中将自我意识类比为人类的默认设置,即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万事万物。 因此在日复一日的例行公事中,在厌倦烦闷中,总是会觉得一切的不顺心都是在针对我! 这便成了自我中心意识这个默认设置的奴隶。
8、《谷物大脑》
这本书大部分没有看懂。 (⊙﹏⊙)b 看懂的部分实践一个饮食规则: 少吃主食,特别是精制米面,多吃优质蛋白和脂肪。 简单说: 少吃主食多吃肉。 不完全实践的结果是: 吃肉吃得非常开心,一个月减掉7斤。 9、《woop思维心理学》
用Woop制定计划: 可以防止因为过度乐观,而消磨了斗志; 同时,由于针对障碍制定了相应的计划,便不会因为碰到挫折就半途而废。 真正让计划照进现实。 而我更喜欢在面对挑战的时候,运用woop明确自己的愿望、希望达成的目标、可能遇到的麻烦、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