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关于新三板二级市场的流动性问题总是观点五花八门和争议不断,市场上很多不接地气的专家开口闭口就是所谓的价值投资,那么这些听上去似乎永远政治正确的论调到底是在帮助这个市场还是害这个市场呢?且听真正奋战在第一线的大咖为您独家专业解读... 临近年底,各种新三板论坛、投资者大会摩肩接踵,着实热闹,与新三板二级市场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许是“怒其不争”才想争一争,“哀其不幸”才渴望也能“幸”一回。大胡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新三板这个年轻的市场,有更多理性专业的声音去为决策者们的决策提供有益的辅助。 目前新三板近万家挂牌公司的日均成交金额却仅只有2900家上市公司的千分之一,按理说市场的参与各方都应想方设法去改善流动性。遗憾的是,一年多来,大胡听到了太多的官话、套话,比如“改善流动性的一揽子措施正在研究之中”、“以改善流动性为中心,坚持机构市的原则”、“新三板改进流动性必须坚守现有的合格投资者制度”......是谨慎还是无知抑或是我等小民无法理解的大智慧?大胡真想开玩笑说:请决策者拿自己的钱来新三板二级市场历练个一年半载,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什么措施才是对症的药。 然而另一方面,很多所谓专家也扮演了忽悠甚至是帮凶的角色,他们天天高喊“如果不是价值投资就不要来新三板”,“流动性太好是对新三板的伤害”......这些高大上们显然是不屑与韭菜们为伍,当然也有可能担心自己反被韭菜们割了,然而一个没有交易的市场还能称其为市场吗?对于那些靠YY过活的主的“新三板不需要流动性”的谬论,大胡只想问一句“你是打算当一辈子股东呢”还是指望别的机构来接你的盘? 今天,大胡要大胆对众口一词的“价值投资”来一番拷问。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大胡绝对崇尚价值投资,只不过并不迷信价值投资或者说“机构市中的价值投资”,好吧,大胡承认自己是个价值投机者。 什么叫“价值投资”? 就是专门寻找价格低估的股票,这对任何一个股市都适用。价值型投资人偏好本益比、账面价值或其它价值衡量基准偏低的股票,这与成长型投资人还不是一码事。价值投资的精髓是:买入股票一定要低估,一定要有安全边际。 怎么理解?试举两例 一、 山东地头0.1元/斤的白菜与北京街头1元/斤的白菜哪个更具投资价值? 二、 一家财报亮眼行业性感的新三板公司,2015年只有约1000万的股本,却以1.4元/股的超低价定增了2500万股,除了实际控制人之外,还有私募、做市商以及关系户参与了定增。大胡本来比较看好这家公司的发展前途,但当你需要花10元/股买入时你觉得安全边际如何? 我们谈“价值投资”必须要放到特定的生存环境中来谈,所谓的“低估”只是相对而言,没有绝对。同样的白菜,不要因为北京街头的是1元/斤就认为山东地头0.1元/斤的价格就是被低估,同样,不能因为主板平均市盈率高达60倍就觉得平均25倍市盈率的新三板更有投资价值,须知新三板目前日均6-7亿元的交易额不过大A股的千分之一而已。 每个投资者都希望投到早期的BAT,然而BAT不可复制,像南非MIH、软银那样的10年1000倍的投资收益毕竟只是凤毛麟角,你不能奢望自己成为MIH、软银。相比较而言,盈科数码于2001年以126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一年之前以110万美元购得的腾讯股权悉数出售给MIH更理智也更人性,至于盈科与MIH哪个更值得我们学习似乎不能由马后炮来评判,但基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100个人中会有99个人会如盈科一样,所以真正能成为投资大师的寥寥无几,我们普通投资者只需追求优于大盘的收益即可。 价值投资者言必称茅台、万科。的确,在过去的20年里,茅台、万科给坚定的投资者带来了一般投机者不可望其项背的收益,但大胡更倾向于认为茅台和万科是得益于过去的20年里中国经济的高歌猛进所带来的消费升级,它们更是与时俱进的成长股。如果今天还有人高呼以价值投资的理念买入万科再持有5-10年,大胡必须报以怀疑的眼光。同样,对于那些在茅台市盈率高达80倍的时候还宣称价值投资永不放手的投资者,大胡也不认同。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新三板有一类公司:热门行业比如SAAS或新药研发,市值已经几十亿元,大家都在赌它的明天,大胡觉得这不是价值投资,而是风险投资。我有时还会进一步地想,即使它那个产品真的成功了又该值多少钱? 我不知道那些天天高喊价值投资的大佬们能否列个5-10年的价值投资清单,等5-10年再看,成功的概率几何? 最有新三板实战经验的财经媒体人宣继涛在某一大型论坛之后曾经说过: 80%的专家,都在阐述一种很难模仿的百科全书式的投资模式,其中很多人挣的其实只是市场周期带来的钱,嘴上都是巴菲特,手下操盘却似徐翔。大胡深以为然。其实我们翻翻最近10年所有基金的投资业绩就知道:没有系统性的大行情时,大多数机构也没有获得什么值得称道的投资收益,跑输大盘的基金似乎超过一半。 理论是苍白的,现实是残酷的; 投资可以是灵活的,逻辑必须是明确的。 1 我们都知道,所谓的价值投资,并不是看它现在的估值有多低。比如一个公司现在只有5倍的市盈率,但是它已经日暮西山,那么谁会认为这个公司还有投资价值?再来看另一种情况,有的公司股价跌破了净资产值,是不是值得价值投资呢?大胡觉得也不一定,因为它可能就是一堆废铜烂铁,没有再生产利用的价值,这样的净资产又能价值几何? 大胡理解的价值投资,第一要看行业的成长性和天花板,第二要看个股在行业的地位以及成长性,第三要看个股的估值是否相对便宜。同时,还要强调两点:第一要有一个理性的头脑和谨慎的心态,不能人云亦云;第二要审时度势,当你投资的理由发生变化的时候,你的买卖也要随之调整,价值投资并不等于任何情况下都死守。 2 任何市场,都要强调价值投资,新三板的投资价值并不会因“机构市”而凸显,机构的眼光和道德水准也并不比散户们更高,部分高喊价值投资的机构在新三板的投机丝毫不亚于主板,不信请看二例:①有的公司高价定增给机构,私下返点,诱导迷信机构定价能力的二级市场投资者高价参与定增。②上面那个本来只有1000万股本的公司竟然以1.4元/股的超低价定增了2500万股,而其中部分参与定增的机构并没有限售要求,奉行价值投资的机构们凭借一些散户们根本无法获取的资源优势而私享某种投机机会时同样也是趋之若鹜,这种公开的掠夺显然已将主板的投机甩了好几条街。 3 价值投资不是教科书般的漂亮的数据+愿景,绝知此事要躬行。 讲一个切身感受:大胡投资新三板本是秉承价值投资的理念而来,因为身处北京,北京既是新三板的发祥地也是运作相对规范的全国科技高地,所以大胡精挑细选去调研了10家北京的新三板公司,坦率地讲亮点并不多,大胡不相信别的省市会比北京更靠谱。诚然,新三板一定会有5年10倍甚至100倍的公司,但若撇开系统性机会,真正值得长期价值投资的公司实在寥寥。而况,无论是主板还是新三板,骗子都很猖獗,很多你看到的外表光鲜的公司,转瞬之间却可能变脸。长期参与新三板二级市场的投资者都知道,新三板坑多雷多,掉进“x盛阳”、“环球xx”陷阱的机构远比散户多,这类公司都有比较漂亮的数据以及动人的愿景故事,极具“投资价值”,然而,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胡如此一说,似乎掉进了自己挖的坑:机构比散户更注重调研也有更好的资源“躬行”,岂不正好印证了“机构市”的正确性吗?有此一问的人请看上一条和下一条。 4 任何一个成熟的市场,都有价值投资者,也有投机者。如果一个市场只强调价值投资,没有投机,就难以形成价格博弈,这个市场就不可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新三板如今的低迷,不仅是缺乏投资者,同样也缺乏投机者。投机并不可耻,管理层和专家们实在没有必要弃之如敝履抑或闻风丧胆。投机与投资并没有天然的鸿沟,管理层言必称“机构市”而排斥99.9%的A股投资者入场不仅是一种公开的不公平,也是逆潮流的,往小了说是闭门造车甘于无为,往大了说是在阻碍“双创”的国之大计。试想,新三板如果都是标榜价值投资的机构而没有散户的话,若干年后,这些所谓的机构怎么退出?再说了,凭什么认定散户都是投机者?凭什么认为只有高于“500万证券资产”的人才是合格投资者? 总之,在证券市场,挣钱的只是少数人,绝大多数专家众口一词的观点,多半是错误的。 你若真的迷信“价值投资”,你可能就真的迷失了。 而管理层若偏执于“价值投资”和“机构市”,这个市场可能就真的废了。 但愿我们这个已经输不起的市场能够健康成长! 特别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值得看看 ? 感谢您阅读K先生工作室的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