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下的建筑群,跨越了800多年的时光,山西稷山马村金代砖雕墓是宋金时代留下的家族墓群。图为覆斗形墓顶。 飞檐、椽子、额枋、斗拱、琴面昂等由高到低,有了高密度的层次感,如飞瀑一样,流淌下来。 马村砖雕墓当初发掘时,墓室都无墓志铭,当编号M7墓打开时,一块小小的嵌在墙上的“段楫预修墓记”砖刻,出现了明确的年款,释放出了墓主的信息。整个墓群断代为北宋晚期至金大定21年(1181年),其中M2为最早,墓主段用成为段楫的曾祖父。图为墓室中仿木结构砖雕。 朱红的大门微启,“妇人半掩门”。左右两侧是行军凯旋,百姓“箪食壶浆”的场面。 行军凯旋,百姓“箪食壶浆”局部细节。 “开芳宴”,是宋辽金元墓葬中常见的装饰图象。主要是用来表现墓主人夫妇的和睦与恩爱,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理想的家庭模式和正统的道德。 开芳宴是夫妇之间特定的宴饮,其间有乐舞、杂剧等演出。 杂居人物角色分别为:末泥、副末、副净、末泥 姿态安详的墓主人夫妇。 主人和侍女。 马村砖雕墓群将建筑、艺术、生活、戏剧、审美、信仰、等等集一大成。 左为“郯子鹿乳奉亲”,右为“蔡顺拾椹奉亲”。 左为“韩伯俞泣笞伤母”,右为“刘殷泽中哭堇”。 “郎骑竹马来,两小无嫌猜。”游戏图。 花草纹饰。 窗栏隔扇。 楼阁式、宫殿式墙体。 隔扇下裙板上的砖雕,花开富贵,平平安安。 须弥座上大力士、狮子等。 最左上为“牡丹花开”,最右上为“闵子骞单衣顺母”,下部皆为“孔雀戏牡丹”。 几位乐工吹、打、拍器乐形象生动。杂剧是乐舞、滑稽、杂技的综合体,是那个时代流行的文娱项目 段家以药膳为主业,悬壶济世,富甲一方。段氏家族奉行的是“孝养家、食养生、戏养神”的“三善”文化,有着“齐家”“修身”的儒家思想。后因战乱,官索夷掠而败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