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稷山马村砖雕墓

 青未了tfabd1xk 2017-01-17


砖雕墓在山西、陕西、河南等很多地方都有发现,宋金元时期在中原腹地广为盛行,或大或小,或简或繁,完全迥异于两汉时期的画像石墓。经过大唐盛世的衰变,一种豪放广博的心性,渐渐演换成内敛细密,被宋金人演绎在方方面面。


在稷山县城西4公里的马村村后枣林旁边的缓坡台地上,高低参差布列着14座保存相当完好的段氏家族砖雕墓,该墓地于1973年被村民锄地时偶然发现。



初发掘的几个墓室都无墓志铭,直到编号M7墓被打开时,一块小小的嵌在墙上的“段楫预修墓记”砖刻,出现了明确的年款,才释放出了墓主人的信息。整个墓群断代为北宋晚期至金大定21年(1181年),其中编号M2墓为最早,墓主段用成为段楫的曾祖父。其家族墓地沿用了几十年,安葬着四代段氏。


墓室内有仿木质的枓、拱、枊、杪、枋、椽等等,无一不精。



编号M1墓:最左上为“牡丹花开”,最右上为“闵子骞单衣顺母”,下部皆为“孔雀戏牡丹”。


2个隔扇,左边隔心为菱形,右边隔心为蜂窝形,中间绦环板雕刻浪卷纹,最下的裙板,左为盆栽,右为瓶插。



编号M1墓:隔扇下裙板上的砖雕,花开富贵,平平安安



须弥座上大力士、狮子等



土炕式尸床



墓室里覆斗形的顶端



编号M2墓:墓主人夫妇的“开芳宴”


开芳宴是夫妇之间特定的宴饮,其间有乐舞、杂剧等演出,这种形制在很多宋金墓里都有。



编号M1墓:“郎骑竹马来,两小无嫌猜”游戏图



编号M2墓:左为“韩伯俞泣笞伤母”,右为“刘殷泽中哭堇”



编号M2墓:左为“郯子鹿乳奉亲”,右为“蔡顺拾椹奉亲”


14座墓中,现只发掘了9座,其中编号M1、M2、M3、M4、M5、M8的6座墓,相互打通,形成了可以参观的通道,由于墓室的方位不同,这也形成了一个地下迷宫。但6座墓中目前能参观的只有4座,而且非常遗憾的是,门口隆重介绍的有24孝陶塑的编号M4墓也不在开放之列。



这4座墓室皆南北方向,砖砌,结构形制相近,仅有装饰繁简之差别。墓门外是仿木构门楼。从非常狭窄的墓门进去,顿时豁然开朗,墓室顶端为方形覆斗顶,四周装饰有单檐或重檐的楼阁式、宫殿式墙体,四壁下部砌束腰须弥座,最底端为土炕式尸床。朱红的大门微启,“妇人半掩门”。左右是行军凯旋,百姓“箪食壶浆”的场面。


杂剧人物角色分别为:末泥、副末、副净、末泥。



清淡的灯光下,让飞檐、椽子、额枋、斗拱、琴面昂等由高到低,有了高密度的层次感,如飞瀑一样,流淌下来。四周不留白,窗栏隔扇、伶人侍女、飞禽走兽、花草纹饰等等应有尽有,正中还有姿态安详的墓主人夫妇。这些砖雕或模制,或雕刻,一丝不苟,让沉闷的青砖幻化成了音符,在寂静处奏响。



山西侯马金元时期的董海墓,墓葬规格虽高,但其奢华程度仍无法比拟马村。马村砖雕墓群集建筑、艺术、生活、戏剧、审美、信仰等大成于一身,瞬间释放的视觉上的冲击,有穿透历史之感。事死如事生,古人追求的灵魂升天后,继续享用曾经享受过的本真生活。



砖雕的戏曲场面出现很多,花脸和插科打诨制造笑料的副净居中,末泥居两旁,说明宋金元杂剧中,滑稽小丑之类的角色是主角,几位乐工在用吹、打、拍器乐卖力的伴奏,形成了一个演戏班底。杂剧是乐舞、滑稽、杂技的综合体,是那个时代流行的文娱项目。



豪华大墓的背后,是雄厚财力的支撑。段家以药膳为主业,悬壶济世,富甲一方。段氏家族奉行的是“孝养家、食养生、戏养神”的“三善”文化,大有“齐家”“修身”的儒家思想之风。


段氏豪门,终因战乱、官索夷掠而败落。



一个地下建筑群,跨越了800多年的时光,在《段楫预修墓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夫天生万物,至灵者人也,贵贱贤愚而各异,生死轮回止一……”段楫简单的生死观,唯物豁达,只是期望自己在永夜时得到一穴而已。当时墓主下葬时无木质、石质棺椁,直接陈尸,且陪葬物品极少而普通,和后期靡费甚巨、工序复杂、雕工费时、施工难度大、工期长的奢华大墓形成了巨大反差。


地生万物,水发千禅,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留下了自己的痕迹。马村砖雕墓址现已成为山西金墓博物馆,值得一去!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学习与交流。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15935731115,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