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的心理特征发生了哪些变化?

 pgl147258 2016-12-21

从1992年到2002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十年当中,不仅仅是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在心理特征上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由中国心理研究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张妙清和梁觉厉教授历经十年时间共同编制的人格测量工具——中国人人格测量表(cpai)为我们揭示了中国人这些年心理都有哪些变化。


改革开放后的十年中,中国人的心理特征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主要为封闭、更加具有防御性、讲究人情往来,但是缺乏灵活性。所以,那时的人际关系相对较为单纯,人在社会上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而非物质交易。而在改革开放后的十年当中,由于科技、经济、外来文化等影响的快速变化,中国人在心理变化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时间,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从防御型转变为了开放和外向型、从内敛型转变为了情绪型,并且,人们更加务实和懂得控制自己。传统观念中的阿Q精神,以及讲人情轻规则,刻板已在年轻人中不复存在。

90后出生的年轻人,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并且有机会能够享受更加科技、便利化的生活方式,所以,这个年代出生的人们更加注重张扬个性而不是固闭自封,他们摆脱了传统的一面,展现出与市场化经济相适应的一种特性。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相对的问题,如:过于物质化导致的人情上冷漠、以及金钱至上的偏激思想,同时,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人群,虽然情绪问题少了一些压抑,但是,焦虑、抑郁等心理不健康的症状也随着社会进步明显增多,人们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不断地追寻终点,也使得社会心理变化产生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改革开放后的十年中,中国人的心理特征发生了哪些变化?

所以,在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中发现,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心理问题出现的行为不正的现实极具的增多,物质的增加超过心理成长速度时,社会心理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很多行为问题的发生。例如:反社会现象、社会人群心理狂躁倾向、妄想症、不平衡心理以及依赖心理

所以,现代社会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多的增加了关于国民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在2001年以后出现的抑郁、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的发生概率是十年前的2.7倍左右,全国精神类疾病的人数也已经高达9800万左右,相当于欧洲数国的人口总和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更多的是在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同时,学会平衡自己的心态,这样才可能在这社会中过的相对轻松一些。

改革开放后的十年中,中国人的心理特征发生了哪些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