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赭培气汤治噎膈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6-12-21

参赭培气汤治噎膈

□ 寇子祥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 陈宝贵名中医工作室

张锡纯原解

参赭培气汤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膈食方中,主治中气不旺,胃气不能下降,而乘虚上干,致痰涎并随逆气上并,以壅塞贲门,而生噎膈反胃者。方药由潞党参六钱、天门冬四钱、生赭石八钱(轧细)、清半夏三钱、淡苁蓉四钱、知母五钱、当归身三钱、柿饼霜五钱组成。加减为:若服数剂无大效,当系贲门有瘀血,宜加三棱、桃仁各二钱。

张锡纯解析此方说:“治此证(膈食),当以大补中气为主,方中之人参是也。以降逆安冲为佐,以清痰理气为使,方中之赭石、半夏、柿霜是也。又虑人参性热,半夏性燥,故又加知母、天冬、当归、柿霜,以清热润燥,生津生血也。用苁蓉者,以其能补肾,即能敛冲,冲气不上冲,则胃气易于下降。且患此证者,多有便难之虞,苁蓉与当归、赭石并用,其润便通结之功,又甚效也。”由上张锡纯对方药的分析,可知治疗膈食之证的原则为大补中气为主,降逆安冲为佐,清痰理气为使,余随症治之。

 

陈宝贵心解

噎膈是指食物吞咽受阻,或食入即吐的一种疾病。张锡纯解释噎膈病机说:“此证系中气衰弱,不能撑悬贲门,以至贲门缩如藕孔,痰涎遂易于壅滞,因痰涎壅滞冲气更易于上冲,所以不能受食。”治疗之法为大补中气为主,降逆安冲为佐,清痰理气为使。张锡纯又说:“迨之用方既久,效者与不效者参半。后治一叟,见其频频吐脓血,乃恍悟系贲门有瘀血肿胀也。故后遇噎膈用参赭培气汤无效者,则加活血消瘀之药。若原方愈服愈见效,七八剂后可于原方中加桃仁、红花数钱。若初服见效,继服不能见效者,可于原方中加三棱二钱、蛰虫钱半。再于汤药之外,每日口含化服变质化瘀丸三丸或四丸,久之当有效验。若瘀血已成溃疡,而脓未尽出者,又宜投以山甲、皂刺、乳香、没药、花粉、连翘等,以消散之。”由上分析可知,噎膈病机根本为气虚血瘀,故治疗当以补气化瘀为大法。陈宝贵在临床治疗本病,除补气降逆化痰之外,也常加活血破瘀之药来治疗。具体来说,补气之药常用红参、党参;降逆之药常用半夏、厚朴、枳实、赭石;化痰之药常用瓜蒌、浙贝、旋覆花;化瘀之药当视其轻重,轻者用桃仁、红花、三棱、莪术,重者当用水蛭、蛰虫。噎膈为临床难治之症,非一朝一夕所能建功,治疗时更应胆大而心细,循序而渐进。总之,治疗噎膈应本着祛邪不伤正的原则,时时注意保护正气,正气在,则疾病易除,如正气伤,则病危矣。西医疾病如食道癌、食管炎、食管狭窄、食管溃疡、贲门失弛缓症及贲门痉挛等与本病相似,皆可用上方辨证加减治疗。

 

临证验案

王某,男,61岁,2012年10月12日初诊。

主因“胸骨后堵闷不舒伴疼痛3个月”来诊。患者3月前感觉胸骨后不舒,卧位及食后明显,后自觉进食馒头类硬食后觉堵闷明显,自服胃药,疗效不佳,后慕名来诊。现症:胸骨后堵闷不舒,进食后明显,偶有食吐现象,便不爽,舌淡暗,苔白稍腻,脉弦细。查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巴雷特氏(Barrett)食管待查。

辨证:气虚血瘀、胃气上逆。

治法:补气化瘀、和胃降逆。

处方:清半夏10克,薤白10克,瓜蒌15克,党参20克,麦冬10克,代赭石20克,厚朴10克,肉苁蓉10克,当归10克,旋覆花10克,莪术10克,桃仁10克,川芎10克,砂仁6克,7剂,水煎600毫升,分早、中、晚3次温服,日1剂。

二诊(2012年10月19日):药后诸症减轻,偶有呃逆,上方加枳壳15克,又取7剂。

三诊(2012年10月26日):诸症已不明显,为巩固疗效,上方加香附10克,又取14剂。

之后患者又间断服药1月,上方稍作加减,没做太大变动。3月后复查胃镜示:浅表性胃炎。患者又服2周中药巩固疗效。

按:患者卧位及进食后堵闷明显,与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引起食道黏膜水肿有关,又加之怀疑为Barrett食管。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曾建议患者去上一级医院明确诊断,未应。依据患者舌脉症,可辨证为气虚血瘀、胃气上逆证。治疗之法当以补气化瘀、和胃降逆为主。上方既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参赭培气汤加减而成。方中瓜蒌薤白半夏汤宽胸散结、降逆和胃,参赭培气汤补气化瘀、和胃理气,又加莪术、桃仁、川芎增加化瘀之力。患者共服中药2月余而取良效。(寇子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