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邦彦:一个敢给皇帝老子戴绿帽子的多情词人

 古典书城 2020-12-04

古典书城

「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化公号 最具人气的古典文化社群 」

国学经典 | 古典文学 诗词歌赋 | 历史趣闻 | 风俗礼仪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他是宋词婉约派之集大成者

被誉为“词家之冠”

他的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

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影响甚大

可他的一生却风流成性,惹得情债无数

更是曾给宋徽宗公然戴了一顶“绿帽子”

他便是多情词人——周邦彦

一个人的性格和人生轨迹

与小时候的秉性息息相关

周邦彦,就是如此

《宋史》记载,周邦彦少时

疎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渉百家之书

他虽然小时候读了很多书

但因为个性比较疏散,很不遭人待见

所以也一直没有人赏识他


他首次崭露头角,是在

宋神宗元丰年间入京就读于太学之时

当时,宋神宗为变革北宋积贫积弱之局面

起用王安石为宰相,实行变法

他摸准了宋神宗和王安石喜好奉承的弱点

写下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汴都赋》

至此,他“声名一日震耀海内”

由太学诸生直升为太学正

那年,他二十八岁,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若夫帝居安丽,人所未闻

南有宣徳,北有拱辰,延亘五里,百司云屯

——周邦彦《汴都赋》

Ps:历来以赋得官的,当推汉朝的司马相如,汉武帝读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异其才能,司马相如因此而得到宠遇。周邦彦显然是想仿效司马相如所为,他的《汴都赋》献上后,果然得到了预期中的效果。

五年后,宋神宗去世

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掌握了权力

周邦彦因为那篇《汴都赋》

自然也被视为改革派中人

因此,不久他就被外放任庐州教授

后又调任溧水令

溧水今属江苏

风光旖旎,背靠无想山

中年政治失势的周邦彦只能寄情山水

遥想十年前的风光无限

他心中的苦闷与不甘奔涌而来——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樽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周邦彦《满庭芳》

Ps:这首词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个宦途并不得意的知识分子愁苦寂寞的心情。上片写江南初夏景色,将羁旅愁怀融入景中。下片抒发飘流之哀。此词整体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情味,体现了清真词一贯的风格。


时光流转,朝堂风雨变幻

宋哲宗亲政后,新党再次得势

周邦彦又意气风发的回到了京城

同时也被授予了秘书省正字的官职

经历了十年游宦生涯的周邦彦

已不复年轻时的热衷功名

而变得恬淡知命,放荡不羁

从他此时写下的《瑞龙吟》

便可窥出他内心性情的转变——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

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竚。因念箇人痴小,乍窥门户

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

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

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

知谁伴、各园露饮,东城闲步

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

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

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Ps:该词作于绍圣四年(1097),时作者在经历了十年外放后还朝任国子监主簿。十年重回旧地,就如人面桃花,人事全非,周邦彦在这十年里深刻体会到官场党争频繁,新旧交葛,仕途险恶莫测。

旧地重游,却没有见到旧日情人

意怅惘,愁断肠,情两相忘

诗中表明,他的情人乃汴京的一位妓女

她是谁呢?就是当时的第一名妓李师师


据史料推测

周邦彦与李师师很早便已相识

时间上应该是比宋徽宗要早

所以历史上这顶著名的“绿帽子”

到底是谁给谁先戴的,还真是很难说清楚

我们知道,宋徽宗十分喜欢李师师

所以自打相识后便常与之幽会

这就苦了李师师和周邦彦了

因为,李师师是爱周邦彦的

之前常与周邦彦秉烛谈诗论道

可宋徽宗是皇帝,被皇帝横刀夺爱

这要是一般人,也就知难而退了

可周邦彦不是一般人

他依旧找机会常与李师师相约


有一天,李师师听说宋徽宗染病

不会出宫,便照常暗约周邦彦来家

在她心里,周邦彦就是夫君

而宋徽宗只是个势力强大的情人而已

正在他们缠绵之际,忽报宋徽宗来访

两人惊作一团,周邦彦只好藏身床下

宋徽宗不知床下有人

便照例与李师师亲昵一番

后拿出一枚新橙对李师师说

“这是江南进贡的橙子,味道极美”

李师师破开新橙浸入盐水中

调笙共乐,与徽宗共赏

一晌过后,徽宗因事起驾回宫

李师师假意挽留:“时已三更,马滑霜浓

笔下圣体不适,岂可再染风寒”

宋徽宗答道:“朕正因身体违和,

不得不加调摄,所以要回宫去”

这番对话被周邦彦听的真真切切

心有所感,待宋徽宗走后

他当即提笔谱出了这阙《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Ps:这首词,通过对女子特有口吻惟妙惟肖的刻画,曲折深微的写出对象的细微心理状态,追述自己方才在秦楼楚馆中的经历,大有呼之欲出之概。


由于《少年游》情景真切,清丽缠绵

李师师十分喜爱,便依着谱,练习歌唱

一天,宋徽宗又来到李师师这里畅饮

让李师师唱一曲助兴,李师师一时忘情

竟把“少年游”唱了出来

曲中说的全是那天在李师师房中的事

宋徽宗一听就知道此曲是周邦彦所作

便知那天周邦彦一定在房内

脸色顿时变了

徽宗当天就派心腹收罗

周邦彦平日所写的艳词,作为罪证

把他贬出汴京,处理完这件事后

宋徽宗便又来到李师师的家中

李师师却外出未归

一直等到初更,才见李师师回来

却是玉容寂寞,珠泪盈盈

宋徽宗惊问她如何这个样子

李师师直言是送周邦彦去了

宋徽宗好奇地问:“这次又谱了什么词么?”

李师师说他谱了《兰陵王·柳》词一阙

言罢引吭而歌——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

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Ps: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统观全词,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宋徽宗听了之后,心感凄然

他自己也是个大有慧根且爱才的人

于是第二天就降旨召回周邦彦

并且引为心腹,常结伴填词作诗


男人最怕的就是被戴绿帽子

宋徽宗与周邦彦之间,可能一辈子

都会隔着一顶“绿帽子”的距离

孰是孰非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周邦彦的的确确是一位“天才”

周邦彦除了精通诗词歌赋外

书法也写得绝妙,苏黄米蔡之后

恐怕能与周邦彦争锋的人寥寥无几

他又是民间音乐手

当年逛青楼时为风尘女子大量倚声填词

使得他精通音律,还会自己谱曲

和柳永一起被称为音乐界的“双子座”

后来南宋词人一直奉周邦彦为圭臬

并把他的词集当作填词的准绳


周邦彦曾被宋徽宗提举为大晟府

负责朝廷礼乐之事

因任此闲职,正好让他可以

静心研究诗词创作

他的诗词,格律谨严

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

对宋代及之后的文学影响甚大

由于他精通音律

所以创作了很多新的词调

被尊为格律派的创始人


宋徽宗政和八年

周邦彦因不肯依附蔡京,得罪权臣

再度被罢职出知顺昌,随后又调处州

未几罢,居睦州,是时,江南一带

因“花石纲”的荼毒,方腊起义军占据两浙

周邦彦在短暂回到故乡钱塘江后

不得不又走上了北去避乱的旅途

在前往汴京的天长道中

周邦彦回忆起了四十年前布衣上京

意气风发的情景,感慨岁月之变迁

写下了这首《西平乐》——

稚柳苏晴,故溪歇雨,川迥未觉春赊

驼褐寒侵,正怜初日,轻阴抵死须遮

叹事与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

争知向此,征途迢递,伫立尘沙

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道连三楚,天低四野,乔木依前,临路敧斜

重慕想、东陵晦迹,彭泽归来

左右琴书自乐,松菊相依,何况风流鬓未华

多谢故人,亲驰郑驿,时倒融尊

劝此淹留,共过芳时,翻令倦客思家

Ps:这首词是周邦彦一生中的告别之作,词中在回顾自己一生所经历的激烈党争,仕途浮沉之余,也对时局之纷乱表达了自己的隐忧。他用了大量的感叹之词,既感叹自己身世的坎坷,也感慨北宋末年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机。

写下《西平乐》不久,宣和三年

周邦彦病逝于南京鸿庆宫

数年之后,金兵入侵

北宋在靖康之祸中迅速崩溃

宋徽宗被掳,而他一生所爱李师师

也在乱军之中失踪,从此下落不明

遍览周邦彦的一生,是幸运的

他躲过了国破家亡的乱世

更在诗词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光芒

总体来说,他不怎么关心时政

却在某些词中无心插柳地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说周邦彦词“今其声虽亡,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宣,清浊抑扬,辘轳交往,两宋之间,一人而已!

※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留言

责任编辑 | 明若清溪

其它公众号如转载,请回复「转载查看相关注意事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