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唯一一个敢给皇帝戴绿帽子的风流词人是他……

 湖北十堰重庆李 2019-07-19


作者:若水 | 文章来源:指尖易生活

史上最大胆的偷情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可能跟帝王相比,他更适合做一位文艺青年,文学书画才是他最精通和擅长的。

他做帝王后,听闻民间有一位叫李师师的名妓,不满15岁时,就已经是“人风流歌婉转”、在首都各教坊中独领风骚、高树艳帜的花魁。

传闻她生的花容月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最擅长“小唱”,所唱多“长短句”,即今之宋词。

宋徽宗神往于她良久,只是碍于帝王身份,始终不好与青楼女子公然相交。

但最终,宋徽宗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微服私访后,终于如愿见到了梦中女神。

李师师果真比传闻中的还要美艳娇媚,才情气质皆风流,宋徽宗很是迷恋她,恨不得日日与她在一起。

那一日,宋徽宗身体有恙,且冬日大雪,并不适合出门。

但正赶上有人千里迢迢送来了新鲜的橙子,冬日的橙子不多见,热恋中的男人深深记得爱人的喜好,于是强撑身子微服出门,去找李师师了。

彼时夜深,李师师果然已经睡下了,衣衫不整前来开门,见是他,很是惊喜,又见他拿了橙子来,更是高兴。

师师一双白嫩的巧手,亲自剥了鲜橙喂给徽宗。

徽宗想要听笙曲,师师自然无不听从,二人你侬我侬,好不快活。

夜半三更,徽宗要回宫了,师师挽留道,“夜已深,外面雪滑霜浓,不如陛下留下来吧。”

宋徽宗当然也想留下来,奈何身体实在抱恙,只好遗憾离开。

宋徽宗前脚刚离开,就有一位词人从师师的床底下爬了出来。

对,爬了出来。

他就是北宋“词家之冠”周邦彦。

周邦彦风流潇洒,经常流连于风月场所,他极擅长填词,在他的词中,既有温庭筠的秾丽、韦庄的清艳,又有冯延巳的缠绵、李后主的深婉,也有晏殊的蕴藉和欧阳修的秀逸,深得青楼女子的喜爱。

李师师虽艳绝当代,但也最喜欢唱周邦彦的词曲,于是二人一见如故,早已交好。

奈何李师师又被帝王看上,她不敢拒绝帝王深,只好两边应对。

一般来说,遇到这种情形,大部分男人都会选择离开,毕竟哪个不要命了,敢跟帝王抢女人啊?

但是周邦彦敢。

李师师带话给他,说徽宗最近病了,没法出门,约他前来叙旧。

满心欢喜就来了,完全不在乎给帝王戴绿帽子的下场。

哪知他正跟美人缠绵时,徽宗来了。

这件事情的后续发展就比较搞笑了,他无处可躲,只好爬到了师师床底下,避开宋徽宗,还被迫听完了徽宗和师师调情听曲的整个过程,十分好笑和心酸。

等宋徽宗离开,他又是惊惧,又是醋意无边地跟师师说,“你怎么还让他留下来啊?”

师师赶紧安抚他道,“我只是假意挽留,客气一下罢了,毕竟是皇帝啊。”

美人的辩解让他十分受用,于是他就高高兴兴拿来纸笔,写了一首词来记录这件事,并送给美人,讨美人欢心。

少年游

宋·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

纤指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

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

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

直是少人行。

情人一双共进果橙,美人用自己的纤纤细手亲自喂心上人新橙。帐幔低垂,情人相对而坐,男子陶醉在女子的笙曲中。

夜已深,男子要辞别,女子不舍,低声问道,“已是三更天,雪天马滑霜浓,少人行走,不如留下?”

这首词,通过女子的口吻来刻画见到情人时的细微心理状态,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生活细节的描写十分细腻逼真,深得师师的喜爱。

要说李师师也是心大,给帝王戴了绿帽子这种事情被记录下来,首先应该销毁掉才是,但她不仅没有,可能是太过喜爱了,还经常拿来演唱……

没过几日,宋徽宗又来找李师师了,徽宗病好,兴致十分高,就让师师唱一曲。

李师师得意忘形,开口就唱了周邦彦的这首《少年游》。

上面就说了,徽宗是个文艺青年,对文学词曲也十分喜欢,这是遇到行家了,他一听歌词就惊讶了,这分明是写的那天晚上他跟师师吃橙子的事情。

但这件事情毕竟私密,为何有人会知道?还会记下来?

李师师被逼问后,不敢欺君,就说了实话。

宋徽宗一听气死了,居然敢给他戴绿帽子,立马回去找了个理由,把周邦彦贬出京城了。

宋徽宗再来找李师师时,发现她没在,丫头说,“她去送别友人了。”

徽宗一听又气的不行了,那天正好是周邦彦被贬离京的日子。

等到师师回来,双眼通红,美人掉泪,自然惹人怜惜。

徽宗也不忍苛责了,便轻声问道,“你去送周邦彦了吗?”

李师师正是难过之时,也顾不上体谅帝王心思了,便点了点头。

徽宗默然良久,又问,“他这次可有写词?”

李师师又点了点头。

徽宗叹了口气,道,“那便唱来听听吧。”

李师师这才擦干眼泪,开始低声吟唱。

兰陵王·柳

宋·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来岁去,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词里用柳来渲染别情。

此词遣词造句,实属上作,情真意切,不忍细读。

徽宗听完后,确认周邦彦是个有真材实料的才子,不应被弃,于是又把他召了回来,还让他做了专管乐舞的大晟府提举,也算人尽其才了。

这个故事就讲完了,当然故事就是故事,不一定为真。

但我们也能从故事中,窥探出周邦彦出格大胆的一些端倪,那么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周邦彦其人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他从少时开始,就非常喜欢音律,最爱典故“曲有误,周郎顾”。

说的是周瑜听人演奏的时候,即使多喝几杯酒,有醉意了,如果演奏稍有一点儿错误,也一定瞒不过他的耳朵。

每当发现错误,他就要向演奏者相顾,微微一笑,提醒抚琴者,错音了。

后来那些春心荡漾的女乐师,为了得到周郎一顾,往往会故意抚错琴弦。

周邦彦爱音律成痴,便自比周郎,还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为“顾曲堂”。

他家境殷实,藏书万卷,少时十分聪颖,受家庭影响,他诗、词、文、赋无所不擅。

天纵英才,自负又太过傲气,养成了任性不羁的性格。

到了青年时期,他开始流连于青楼楚馆,为歌姬舞女填词谱曲,史书上形容他“疏隽少检”,意思是生活放浪,不守礼节。

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十分出格大胆,倒是不枉费给他个“放浪”的形象。

凤来朝

宋·周邦彦

逗晓看娇面。

小窗深、弄明未遍。

爱残朱宿粉云鬟乱。

最好是、帐中见。

说梦双蛾微敛。

锦衾温、酒香未断。

待起难舍拚。

任日炙、画栏暖。

周邦彦27岁时,来到了汴京,彼时大宋王朝正处在王安石改革大潮之时,朝廷新政被推上了一个高峰期。

周邦彦意气风发,一心想着要为国家尽力,他满怀激情地写下一篇长达7000余字的《汴都赋》,并进献给了宋神宗。

宋神宗一看,真乃奇文,立刻命李清臣朗诵。

奈何赋中多古文奇字,李清臣也不识得,只好读其偏旁。

此赋对于汴都的描写与颂扬十分详细,赞许了王安石的新政,在新政揽权之时,他因而大获赏识。

他也因此名动天下,由太学诸生直升为太学正。

《汴都赋》节选

宋·周邦彦

六圣传继,保世滋大,无内无外,涵养如一。含牙戴角,莫不得所。

而此汴都,高显宏丽,百美所具,亿万千世,承学之臣弗能究宣,无以为称伊

彼三国割据方隅,区区之霸,言余事乏,而三都之赋,磊落可骇人,到於今称之。

但是北宋朝廷新旧党之争十分激烈,五年后,宋神宗去世,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执政,周邦彦由于《汴都赋》中有支持新政的内容,自然被划为“革新派”。

他由此被排挤出京城,出任地方官,先任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后任溧水(今属江苏)知县。

风流不羁、正当盛年的周邦彦就这样被谪贬了,想必他心中也是有很多不甘的,但人生就是这样,不可能都是坦途。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宋·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这首词上片写江南初夏景色,将羁旅愁怀融入景中,下片抒发飘流之哀。

此词整体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情味,创作于他担任漂水县令期间,真实地反映了他宦途不得意的愁苦寂寞心情。

他被贬地方官后,虽然苦闷,但一直坚守立场。

当时很多人为脱离被旧党排挤的命运,不惜诋毁嫁祸同僚朋友,但周邦彦不屑这样做,他远离政治中心,守着一方净土,也守着自己高洁的品行。

他痛恨贪官污吏,一上任漂水县令,就将衙门里的贪官全都扫地出门,深得民心。

几年后,朝廷局势再度变化,宋哲宗赵煦即位,新党再次得势,周邦彦又调回了汴京。

此后他做了很长时间的京官,对朝堂的黑暗和腐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加之他曾经历了将近十年的宦游期,他对仕途坎坷沉浮有了更透彻的看法。

他不会再为了一点升迁就欣喜若狂,也不再害怕被贬谪天涯。

或者他不是误了,而是懂了,人生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坚持本心,就是莫大的幸福。

那一年北宋大名鼎鼎的宰相蔡京找上了门。

他想要讨好徽宗,歌功颂德徽宗天下祥瑞的业绩,就想起周邦彦曾经写过《汴都赋》,希望这位曾经写出10万+爆文的作者再次出手写上一篇。

周邦彦历来讨厌贪官,如何肯写?

“某老矣,颇悔少作。”

“我老了,连年轻时候写的那篇文章都后悔了,不会再写了。”

于是,人到晚年,他得罪宰相,再次被贬黜。

那一年,周邦彦六十五岁,提举南京鸿庆宫。

彼时方腊起兵造反,周邦彦准备返回杭州,路上遇到的,全是仓皇逃窜的百姓。

斜阳映照下的钱塘,显得格外苍凉。

他想起四十年前,自己意气风发、布衣上京的情景,心中颇多感慨,写下一首《西平乐》。

西平乐

宋·周邦彦

元丰初,予以布衣西上,过天长道中。后四十余年,辛丑正月,避贼复游故地。感叹岁月,偶成此词。

稚柳苏晴,故溪歇雨,川迥未觉春赊。驼褐寒侵,正怜初日,轻阴抵死须遮。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争知向此,征途迢递,伫立尘沙。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道连三楚,天低四野,乔木依前,临路敧斜。重慕想、东陵晦迹,彭泽归来,左右琴书自乐,松菊相依,何况风流鬓未华。多谢故人,亲驰郑驿,时倒融尊,劝此淹留,共过芳时,翻令倦客思家。

该词便是周邦彦的绝笔了。此词透露出一种飘零州县、垂老奔波、凄然伤痛的情调,有人说这首词就概括了他晚年岁月。

此词后,没多久,他就病逝于南京鸿庆宫。

数年之后,金兵入侵,宋徽宗被掳,李师师也在乱军之中失踪,从此下落不明……

结语

纵观周邦彦的一生,在北宋的词人中,其实还算幸运。

他没有历经国破家亡的乱世,在仕途上,他经历过波折,但跟经历过“乌台诗案”、差点掉了脑袋的苏轼比,或者跟为改革新政被阴谋阳谋各种泼脏水的王安石比,都要幸运得多。

或者他对仕途本就没有太大的执念,他一生风流,十分放浪,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过得自由洒脱。

他喜欢漂亮姑娘,就交好过皇帝爱上的花魁。当然李师师之外,北宋颇负盛名的名妓跟他交好的不胜枚举;

他喜欢音律,就精通到了极致。在宋代他“以乐府独步,学士、贵人、市侩、伎女皆知其词为可爱”;当时歌女都以能唱周词而自增身价;甚至他过世200多年后,仍有名妓演唱他的词曲,可见其影响之深。

他还喜欢写词,就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影响甚大。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