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怪德军可以横扫欧洲无敌手:在三十年代大胆为步兵师配备突击炮

 温柔开心手 2016-12-21

很多人往往会被关于二战德军的这样几个名词搞混:突击炮、突击榴弹炮、自行火炮、突击坦克和自行反坦克炮,误以为这都是德国装甲兵下辖的装备。可实际情况是突击坦克和自行反坦克炮是属于装甲兵科的装备,古德里安曾经一度非常想要突击炮的指挥权限,然而最终只能转而支持开发坦克歼击车,而前面的三种均属于步兵师的装备,对的确是步兵师.....似乎让人一下就明白了德军为何能够横扫欧洲的另一个原因,事情还要从1935年说起。

1935年,后来我们熟知的曼施坦因元帅当时还只是德军第八步兵师的一名上校军官,他在训练时发现一战时期出现的步兵大炮协同推进的进攻形式仍然十分有效,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火炮太笨重,难难以跟上步兵的推进速度,所以他大胆提出了一种“突击炮”的概念。曼施坦因深受当时先进的装甲兵理论影响,他认为突击炮必须是履带型的,具备一定的防护力,打击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就是步兵难以逾越的机枪阵地、碉堡、和其他的一些掩体。

这个想法被正在大规模扩军的德国军方采纳,于1936年6月15日开始研制开发,当时的要求是必须装备75mm以上的主炮,最终变诞生了日后大名鼎鼎的 三号突击炮。三号突击炮是 纳粹德国在二战之中生产数量最多的装甲车辆,包括各种改型在内总产量9500余量,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突击炮完全不需要炮塔结构所以更简单易造,以著名的三号突击炮G型为例当时的成本仅为82500马克,而同期的三号坦克M型成本却为103163马克,虎王的成本更是四倍于三号突击炮G型。

正是这样一种新颖实用的装备在日后的战争中发挥了奇效,在1939年进攻波兰的白色计划中突击炮伴随德军一路猛进,当然德军也发现了短管75mm火炮的威力不足,转而换装24倍口径的75mm炮,这个改型被称为三号突击炮A型。第一个装备该炮的部队是大德意志步兵师的第640突击炮连,他们在进攻法国的战斗中表现出色,而其后出现的B、C、D、E四个改型也基本没有动火炮。而最著名的F型和后来的G型是在东线面对苏军的KV和T-34系列坦克后首先将75mmL/24炮换装75mmL/43炮,后又改装火炮防盾加挂装甲和换装48倍口径火炮。

值得一提的是,突击炮的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军提出并发扬光大,受德军的影响,苏军在二战之中也将SU-76M、SU-152装备机械化步兵师以提高其火力突击能力。二战之后这一武器的发展也没有停止,如今我军部队装备的轮式突击炮完全可以看做是这个装备的今天的沿袭,德军装备的前瞻性和曼帅独到的思考值得我们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