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明知识科普:德军“突击炮”与“坦克歼击车”究竟有啥区别?

 fairyfail 2022-07-22 发布于天津

于一个刚刚接触二战题材的军事小白(尤其是德军爱好者)来说,“突击炮”(StuG)、“自行反坦克炮”、“坦克歼击车”(TD,亦或称为“Jagdpanzer”、Panzerjäger)这三种装甲战斗车辆究竟该怎么区分,的确是个蛮头痛的问题。

不过,要想深入了解二战期间德军使用的一系列装甲车辆,就必须要分清楚上述三种车辆的区别。

图片

▲(彩绘)VK-3001(D),一款从未诞生过的YY坦克,据说就是按照T-34的造型设计的


何为“突击炮”?

德军中,最先出现的术语叫做“突击炮”(Sturmgeschütz)。1936年,借着重整军备的时机,德军高层预想未来战争中,步兵作战需要可靠的近距离支援火力,协助步兵进攻敌方碉堡群或野战工事,“突击炮”的概念由此诞生。

在德军中,首款突击炮是利用三号的底盘,搭载一门75毫米24倍径的StuK37型低初速火炮的“三号突击炮A型”(StuG III Ausf. A)。在设计中,“突击炮”被当成一个活动的装甲炮台,能在敌方火力下实施近距离支援作战任务,且具备一定的反坦克能力。

图片

三号突击炮A型侧视线图

于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使得新式的“突击炮”很快受到了诸多德军官兵的欢迎。尤其是它的“多面手”。毕竟,在支援步兵作战时的三号突击炮比起那些笨拙的步兵炮更有效率。

虽然以发射高爆弹为主,但“三号突击炮”同样具备一定的反坦克能力。StuK37型火炮的初速不高,不过它的高爆弹射程远又有威力,低矮的车身不易被敌军发现。为了弥补火炮初速的不足,一名优秀的突击炮车长往往会等着敌人打到近距离时才会切换穿甲弹将其摧毁,正因如此,“突击炮”也是德军中反坦克效率靠前的装甲载具之一。

图片
图片

▲(上两图)正在为己方三号突击炮补充炮弹的德军官兵,背景处是一辆Sd.Kfz.252弹药输送车

历过波兰战场上的骑兵突击、法国战场的“夏尔噩梦”后,1941年的东线战场,采用倾斜装甲设计的T-34、重装甲防护的KV系列坦克着实让德军吃了一惊。前线单位随即要求强化“三号突击炮”的火力和装甲。

1942年3月,“三号突击炮F型”(StuG III Ausf. F)的出现,代表着德军将己方“突击炮”的任务重心从单一的“支援步兵”改为了反坦克。实战显示,新式的75毫米StuK40 43/48倍径火炮足够在1000米的距离上威胁到苏军的T-34/76中型坦克(这里是指T-34/76-1942年型)。

至1943年时,德军已在多条战线上连连失利,对装甲车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了快速弥补装甲单位的需要,当时出任装甲兵总监的古德里安曾提出要求将己方的“突击炮”归为装甲单位,以四号底盘改进的“突击炮”(StuG IV)则负责补充装甲师中不足的坦克缺额并配属新组建的反装甲营,不过并未成功,因此,德军中的“突击炮”始终是属于炮兵单位。

图片

▲德军的三号突击炮F/F8型侧视线图,其火炮已换为新式长管75毫米火炮(43/48倍)。以30°法线角测试,其发射的PzGr.39型弹药在1000米可击穿96至99毫米的均质钢板,即便到了2000米仍有66毫米的穿深,可对苏军的T-34坦克构成威胁


何为“坦克歼击车”?

下来就要介绍所谓的“坦克歼击车”(Jagdpanzer)了,“坦克歼击车”的概念就是源自突击炮。就在突击炮取得一连串战果后,德军装甲部队也开始对这样一款“多面手”产生兴趣。1942年,陆军兵器局提出研发一种由四号坦克底盘改装,并搭载一门的75毫米高初速火炮的装甲车辆,此外,以“黑豹”和“虎式”为底盘的重型突击炮也开始先后发展。

图片

▲(彩绘)库尔斯克会战期间,跟随己方步兵一同向德军装甲部队发起反突击的苏制T-34/76坦克群

在德军开发新式重型突击炮之际,装甲兵与炮兵对于突击炮的归属权问题的争执却是愈演愈烈。按照古德里安的想法,只要突击炮全都划为装甲兵后,这个问题就不用争了。根据1943年2月28日装甲兵总监提交的预案,”重突击炮单位”应属于装甲兵行列之中,(当前的“重突击炮”是指是预定以“黑豹”、“虎式”坦克为底盘的“突击炮”),“三号突击炮”、“四号突击炮”则被归纳为“轻型突击炮”。

同年3月9日,古德里安在上报的装甲师、装甲掷弹兵师编制会报中,提出要求将所谓的“轻型突击炮”全部划归装甲兵,装备反装甲营的同时,补充各装甲营的缺额,但这个计划因遭各方强烈反弹最终作罢。

图片

▲(兵人肖像)来自德军“大德意志”突击炮营的突击炮车长,根据其肩章判断应是一名少尉。其右胸除佩有一级铁十字外,另有一枚25次普通突击奖章,与装甲兵不同,其兵种色为炮兵的正红色样式

既然不让“突击炮”归装甲兵所管辖,那就创造一种属于装甲兵的“坦克歼击车”(Jagdpanzer)”,所以,配属装甲兵单位的“突击炮”都应算是“坦克歼击车”。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三表分别为:四号坦克歼击车(75毫米48倍火炮版本、70倍火炮版本以及四号坦克歼击车(A)型70倍火炮版本产量示意表),可见空袭的影响不容小视

图片

▲(彩绘)四号坦克歼击车三种不同型号,上两款车身低矮,唯独最后一款战斗室布局较高,不过火炮使用的也是“黑豹”坦克同款的75毫米70倍径火炮,该型火炮可以在常规交战距离上击毁苏制“斯大林”重型坦克

德军中,最早参与实战的“坦克歼击车”应是“费迪南”坦克歼击车。这些由“虎式”坦克底盘改装,仅有90辆、正面装甲厚达200毫米的“大怪兽”被分给第653重装营及第654重装营,并参与了1943年夏季的“堡垒”行动。

不过,真正大量装备部队的坦克歼击车,恐怕只有“追猎者”这一家了。该车总产达2584辆。而四号坦克歼击车与日后配有88毫米重火力的“猎豹”坦克歼击车,则因投入生产时间太晚,且遭受英美空中轰炸的影响,各自产量为1977辆及415辆。以“虎王”坦克底盘改装,配有128毫米重型反坦克炮的“猎虎”坦克歼击车总共仅有77辆,对笔者而言,“费迪南”/“象”、“猎虎”这三款超重驱逐战车说真的是在浪费德国那早就不足的工业力。

图片

▲要说“象式”坦克歼击车与前继型号——费迪南比起来有什么区别,恐怕就是指挥塔及车体布局的MG34自卫机枪了

图片

▲以捷克38(t)底盘改进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战争末期多配发于各装甲歼击营麾下。常规交战距离上,其战斗室位置的装甲足够抵御76、85毫米级别穿甲弹的轰击

图片

▲(彩绘)被美军缴获的“猎虎”坦克歼击车。在“虎式”王牌:卡里乌斯的眼中,这个重达70吨的大家伙除了皮厚、炮狠外,完全是个外强中干的“累赘”


简谈“自行反坦克炮”

单说完坦克歼击车与突击炮的区别后,我们最后再来填一下“自行反坦克炮”的坑。所谓的“自行反坦克炮”,就是将一门反装甲营配属的反坦克炮,架在坦克底盘的装甲车辆。德军中,第一种自行反坦克炮是在1940年3月推出的一号47毫米自行反坦克炮(4.7cm PaK(t)auf PzKpfw I Ausf.B),使用一号坦克的底盘,配上一门47毫米的Pak(t)43.3倍径的反坦克炮。为了节省成本、制造时间,德军中的自行反坦克炮往往采用了开放式作战室,其装甲也相对脆弱。这也是自行反坦克炮的特点之一。

图片

▲网游《战争雷霆》中出现的一号自行反坦克炮。该车曾在东线、北非战场服役,仅能对敌方轻型装甲车辆(如苏制T-26、BT-5;英制“十字军”坦克等)构成威胁,正面的火炮防盾甚至难挡12.7毫米重机枪的扫射

举个德军自行反坦克的型号:“犀牛”。其正式名称为“8.8cm PaK43/1(L/71)auf Fahrgestell Panzerkampfwagen III/IV(Sf)Nashorn”,就是一门88毫米的口径的Pak43/1型反坦克炮,搭配上三号或四号坦克的底盘。此外,为了应付前线需求,德军也改装了大量缴获的法制坦克。

不过,自行反坦克炮的防护性较差。其使用的软钢装甲甚至难以抵御大口径枪弹的射击。开放式战斗室潜在危险十足,不受乘员欢迎。总而言之,自行反坦克炮是一种应急且廉价的反坦克武器,同时又能让老旧的坦克底盘能重新发挥利用,相比之下生存性虽低下,火力输出也并不算特别突出,但在二战德军的庞大装甲单位中,依旧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图片

▲(上图)第525重装歼击营的“犀牛”坦克歼击车已被放上军列,准备开赴一线。这些“长鼻子怪物”发射的穿甲弹足以在3000米的距离上击毁盟军的“谢尔曼”坦克(当然,我说的不是“Jumbo”哦~)

图片

▲(德语)非常有趣的战地漫画。大意是阐述火炮重量给士兵带来的一系列困扰:Pak36型37毫米“小水管”单兵推着就能走,到了Pak38型50毫米反坦克炮时,一个兵就很吃力了。更不用说最常见的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但在改进了四号坦克的底盘后,加装88毫米反坦克炮的“犀牛”坦克歼击车同样得到了德军官兵的认可

图片

▲使用缴获法军的R-35型坦克,搭载47毫米反坦克炮,加装合式战斗室后改进的自行反坦克炮

本文参考资料如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