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出现倒“A”版的错误可以归罪于制造者的无知和疏漏,那么如是的误书“3”、误书“8”应均属此类,而出现折金书、无头车等情况则也应当属于对于模具的检查验收乃至投入生产的马虎造成的,严格地说,货币铸造是一项要求非常严格严谨的工作,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那些所谓部颁样钱、雕母或母钱等就是作为铸造钱币的统一标准,铸钱局还必须将每批或每炉铸造的样钱留存,以表示所铸钱币的统一规格,虽然这种制度后来就名存实亡了,但不能不说从制度上本意是严格控制铸造钱币的整体一致。按说,作为技术发展到生产机制钱币的时代,可以说技术水准早已非昔日可比拟,人们利用这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同时更能体现管理的严格与规范,然而事与愿违,在四川龙银元铸造过程中仍然是漏洞百出错误连连,不能不让人们看出那时候管理上的不规范和不严格,这种问题不仅在四川铸造光绪元宝、宣统元宝的过程中有所反映,而且在其它省份或铸币厂的铸币过程中有所反映,告诉人们当时虽然引进了先进的铸币技术和设备,但是制造人员水平还是不能适应这种技术或设备,或者说他们的文化和知识水平还不足与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相匹配,不能驾驭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更加说明了管理层面的管理水准的低下和松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大环境的混乱和不稳定。这种得过且过的应付风气在后来的川板铸造过程中依然存在,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无意中造成了许多微小的差别,却也给后来的爱好者带来了不少的趣味。
写到这里,不仅让人想到文化革命时期错误邮票、邮品地不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