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次节目开始,我们跟大家聊MACD。 大家知道,MACD是我们最常用的指标。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使用技术指标是与技术体系结合,且有两种结合的思路,一是描述和量化技术体系;二是为技术体系提供细节。 在这两点上,MACD都能够比较好地完成任务,所以我们用它比较多。无论是定义高低点,还是背离进场。 今天是第一期节目,所以,自然要聊MACD的基本知识。这一块内容,比较详细的讨论在《深层解密MACD》那期节目里,大家有兴趣可以回头看看。我们今天聊基础知识,从一个角度入手:为什么背离后DIF要回零轴。 我们研究技术指标,有两个基本的思路,一是研究计算公式的数学意义;二是通过经验观察。 我们首先来看看MACD的计算公式。 总共就三句话:DIF=EMA12-EMA26;DEA=EMA(DIF,9);MACD=DIF-DEA。这三句话分别带来MACD的三个组成部分:快线、慢线和MACD柱子。 我们首先来看DIF,根据计算公式,它是12周期的EMA和26周期的EMA之间的差额,EMA是指数平均线,输入EXPMA可以调出来。 因此,我们能够认识到,均线金叉状态时,DIF在零轴上方;死叉状态时,DIF在零轴下方。均线距离变大时,DIF远离零轴;均线距离缩小时,DIF接近零轴。 所以,DIF和零轴上下方的关系,就是反应了均线金叉死叉的不同状态。当然我们知道,金叉死叉是均线基本用法里最稳定的一个。 继续看代码的第二句和第三句,DEA是DIF的9周期均线,因此会慢一些;MACD柱反应两者之间的距离,类似DIF和均线的关系。 随着DEA和MACD柱计算完毕,MACD最基本的用法也就出来了:MACD的金叉死叉。 因为DIF和均线的关系,我们很自然地想:MACD金叉死叉和均线金叉死叉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观察,我们很自然地发现,MACD金叉死叉是对均线金叉死叉的优化。 所谓优化,是说MACD的死叉要明显早于均线死叉,因此,位置也更好。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死叉更早,也意味着更容易实现,因此,可能会导致过早死叉,假信号频繁。 那么,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怎么既提前操作,又不至于太过频繁呢? 这里,我们就没办法通过数学公式的研究解决问题了,需要通过经验观察。 根据我们的观察,我们会发现,小红柱之后的MACD死叉更容易导致均线死叉;小绿柱之后的MACD金叉更容易导致均线金叉。 当然,我们知道,这就是背离和底部抬升顶部降低的情况。 由此,我们就可以在背离的时候操作MACD金叉死叉,一则不至于信号过多;二则保证的信号的有效性,一旦出现这样的信号,很可能后面跟随均线金叉死叉。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讨论了,为什么背离之后DIF要回零轴。 因为,背离之后均线要金叉死叉,均线金叉死叉等于DIF回零轴,因此,背离之后,DIF需要回零轴。且,只要DIF回了零轴,背离的要求就达到了,市场很可能继续原有的趋势。 当然,所谓的回零轴,并不是破零轴,有些时候回到零轴附近,就继续行情了。 这是我们对于背离和DIF回零轴之间的关系的讨论。 详细讨论这个,有两个目的:一是更好地理解背离;二是更明确地认识到,不是背离之后马上就会反转,它仅仅是波段行情的结束,并因此带来DIF回零轴的情况。 对我们很多人来说,认识到并且按照后者处理我们的交易并不容易,我们总是习惯于追求进场之后马上有大行情,很难理解“一进一出”才完成一次交易,总是易进难出。 为了追求利润,有点风吹草动就进去了;然后,不知道、不舍得出来。这是很荒谬的。 我们对每一次操作应该有自己的判断,然后按照判断处理仓位的处理,尤其是熊市抢反弹,一定要知道,这就是抢反弹,不能盲目持有。 反弹到位有各种判断思路,比如N字结构完成。对于MACD的走势来说,DIF回零轴,差不多就到位了,需要关注出场了。 包括最终带来反转的那次抢反弹,也一样出场,后面波段回调不破前低再进。 这样的操作,每一步该怎么做,每一次操作的目的是什么,都非常明确,达到目的了,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相对来说才算可靠。 当然,我们这里都是讨论一个周期的走势,加入级别会更复杂,但道理是一样的,比如1分钟的背离带来1分钟的行情,后面再有大行情,一是要有背景;二是取决于行情的演化,跟这个背离的关系就不大了。 一味地问,怎么背离了还不涨,怎么反复背离,这是不懂背离,不懂操作,更不懂得自己的愚昧和贪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