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原银行获批成立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系”是主力军

 long16 2016-12-22

中原银行获批成立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系”是主力军

12月20日,从中原银行获悉,该行于日前收到《中国银监会关于筹建河南中原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批准中原银行作为主要出资人在郑州市筹建河南中原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拟设立的河南中原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中原银行作为主要出资人出资3.25亿元,持股比例为65%。在此之前,有消息显示,拟设立的河南消费金融公司主发起人为中原银行,丹尼斯和中国银联为共同发起人,此外,还包括其他股东。

据银监会非银部主任毛宛苑透露,目前国内已批准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共有16家,已批复筹建但尚未开业的有3家,正在审核的有3家,进行论证辅导的有5家,未来还将有一批消费金融公司批筹。目前包括京东、宜信、拉卡拉、万达、唯品会等在内的公司均在申请消费金融牌照。

陕西长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于11月23日正式开业,成为全国第16家、西北首家、面向全国展业的消费金融公司。据了解,长银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3.6亿元,总部位于西安市,三大股东长安银行、汇通信诚租赁有限公司、北京意德辰翔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1%、25%、24%。

中原银行获批成立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系”是主力军

国内拥有消费金融牌照的15家公司

近期获批复的消费金融公司

今年9月,黑龙江银监局于9月13日批准哈尔滨银行发起投资设立哈尔滨哈银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

11月25日,上海银行公告称已收到银监会的批复,获准在上海市筹建上海尚诚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该消费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亿人民币,由本上海银行与携程旅游网络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市德远益信投资有限公司、无锡长盈科技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共同出资设立。

除了获批和正式开业的,还有几家机构宣布拟成立消费金融公司。

其中由光大银行占40%股权并牵头的光大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由世纪瑞尔、中国铁路总公司、我爱我家各持有20%的股权,现正在审核阶段。

今年五月,河北银行发布公告称,拟设立注册资本为3亿元的消费金融公司,其中河北银行出资1.53亿占比51%,为主要发起人。

今年六月,通程控股公告称,长沙银行作为主发起人,与北京城市网邻信息技术部有限公司、长沙通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拟共同发起设立“长银五八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暂定名),开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该设立尚需银监会等监管单位的审批。

华夏银行11月19日公告称,拟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其中华夏银行出资2.55亿元,持股51%。

11月10日,新三板上市公司神州优车公告称,将与张家口银行筹建河北幸福消费金融公司。

消费金融公司银行是主力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已获批和宣布拟筹建的消费金融公司已经不下20家,其中银行系占八成以上,大部分是由银行主导。原因在于消费金融公司的出资人中必须至少有一名具备5 年以上消费金融业务管理的风险控制经验的出资人,且控股比例必须在15%上。

从目前很多传统银行的消费类贷款业务(如汽车按揭、装修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分期业务等)来看,很多情况下仍然是银行传统信贷流程中的一种产品分支,在信贷审核的依据上,往往更注重传统银行的信贷审批流程,因此在审批入口、渠道、效率和风控因素的控制上都比较结构化。正因为如此,各家银行纷纷通过成立消费金融公司的形式,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消费信贷服务。

为什么银行扎堆布局消费金融市场?

一:消费金融市场空间巨大

从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数据来看,未来几年内,每年居民的消费信贷规模都将保持在20%左右的增速,预计2020年可以达到十万亿级别。从占比情况来看,居民消费信贷又在全国银行业的信贷规模中仅20%;而从消费信贷与居民实际消费支出的比重来看,我国近年来呈现增长趋势,但是目前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段距离。

二:政策利好

今年3月份,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与银监会今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新消费领域设立特色专营机构,推进消费金融公司设立常态化。

现状

一、行业起步较晚,社会影响力还不算大。16家公司中近半数开业时间尚不足一年半,开业初期主要为夯实发展基础与业务试水阶段,尚未进入稳定的业务增长与盈利期。

二、消费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商业银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小贷公司、电商企业等都在进入消费金融市场,消费金融公司特色化发展过程面临挑战。

三、社会诚信环境有待优化,消费信贷发展缺乏成熟信用土壤。毛宛苑指出,“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征信人群覆盖有限,信用信息难以有效整合导致消费金融公司风险管控难度加大。同时社会对小额失信的惩戒力度不够,个人违约成本较低,进一步加剧了消费金融公司面临的欺诈风险”。

如何应对挑战?

从消费金融公司角度,银监会非银部主任毛宛苑指出,一方面,应坚持以防控风险为核心,做好贷款“三查”和用途管理,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加强业务渠道管理,切实防范有组织、团伙化骗贷行为;进一步丰富反欺诈手段,完善欺诈风险防御机制;重视市场约束,提升贷前贷后服务水平,有效应对外部机构声誉风险连带传导。

另一方面,消费金融公司要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与消费场景紧密结合、重视客户体验、构建智能风控体系。

从监管角度,继续加强和改进监管服务,对消费金融公司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做到“一司一策”,扶优限劣。

同时,在财税、征信、司法等方面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和密切配合,推动消费金融公司外部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