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枋之眼——柁墩

 rongma 2016-12-22
柁墩就是位于上下两层梁枋之间能将上梁承受的重量迅速传到下梁的木墩或者说方形的木块。
用在两柁梁之间,依它支起上梁,柁墩本身之高小于本身,木纹是横着用的.柁墩的上面中线的位置上栽馒头榫与上层梁的下皮海眼相交,柁墩以桁径三份定长短,厚按一层柁厚收2寸。
在古代建筑中,柁墩是非常有讲究的。它的讲究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放置的位置,一方面是它的装饰。就安放的位置而言,如果上面的梁枋比下面的梁枋短,那么柁墩就放置在短梁的两端;如果上下两层梁枋一样长,则放在梁枋的中段。梁枋短的放一个,梁枋长的放两个。至于装饰,那就丰富多彩了。
古代,人们非常讲究宜居。以所居住的建筑为例,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要对建筑进行装饰。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点到面都要装饰和美化,充满美好寓意,给人以视觉享受。大的房梁、立柱要装饰,房檐斗拱要装饰,连小小的柁墩也要装饰。可以这样说,古人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装饰的细节,这叫古建筑的和谐。
在开封遗存的大量清代和新中国成立前的建筑当中,基本上都有柁墩。有的在门楼上,有的在主房的房檐下,这些柁墩到现在基本保存完好。因为房顶被风雨侵蚀烂了,还有梁枋保护,只要过梁枋不倒,基本上柁墩都会存在。柁墩的样式基本上都以矩形为主,装饰图案也基本一致。大部分都是以一个硕大的荷叶为支撑,两边配以盛开或半开的荷花。当然,也有全是荷叶不配荷花的。
在开封遗存的古建筑当中,也有一些不一样的。以汜水会馆的柁墩为例,其东西厢房的柁墩很别致也很精美。从外形看,柁墩中央是一朵盛开的牡丹花,两边是牡丹花的花叶,花叶外是翻卷的云纹。由于雕工细腻,看起来十分生动。
从柁墩的发展规律看,矩形应该是最基础的,然后是回纹方墩,最后是有三角形基座外加斗拱的。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技术越来越成熟,人们对建筑部件的装饰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有基座的三角形柁墩为例,一开始三角形基座的边是直边,然后发展成曲边,最后形成驼峰状。一般有一个规律,就是柁墩越精美复杂且雕工细腻,这栋建筑就越显豪华气派。
总的来说,柁墩是古建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构件,也是装饰的重点。梁枋、雀替、斗拱,还有房檐上的瓦当、滴水是古建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作为梁枋之间的柁墩,装饰就要更胜一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