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学物理的男博士,想用“华尔街 硅谷”让大数据变现

 天道酬勤YXJ1 2016-12-22

这个学物理的男博士,想用“华尔街+硅谷”让大数据变现

“你们怎么可能比我们银行更懂风控呢?”三年前,当量化派创始人、ceo周灏去拜见一位全国性大银行的风控负责人时,被兜头浇了一头冷水。

这位银行人士可能想不到,三年后,周灏的量化派三年后获得了5亿c轮融资,领头人包括阳光保险,以及有中国巴菲特之城的郭广昌的复星系。

受百家号镀金计划邀请,我在北京的TEDxBeijing 2016 年度大会现场,采访了演讲嘉宾周灏。

金融大数据公司量化派的价值在于,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为他们带来增量客户(8成缺乏征信信息的中国人),对于那些被传统金融机构拒之门外的c端用户来说,他们可以通过量化派的信用评分,获得借贷机会。

这是一个足够庞大的市场,周灏说,“量化派今年已经实现盈利,本轮融资的目的更多是引入战略资源方。”而此轮5亿融资将主要用在行业扩展、上下游的布局和人工智能团队建设方面。

创造增量市场

量化派在大数据领域挖到“金矿”的秘密是什么?为什么那些金融机构会相信量化派对的风控判断?

其实,周灏是地道的金融人士。

在美国Rice大学拿到物理学专业博士的学位后,周灏的第一个公司是Capital One。

在Capital One成立之前,美国银行也只愿意把钱贷给信用分数最高的那批人,而Capital One的创始人瑞奇认为这并不公平,风险是连续分布,应该找收入与支出最优的点:信用差的用户可以设置高的利率。基于这个理念,Capital One成为美国第五大银行。

周灏的创业缘起则是他的亲身经历。刚回国时,周灏是个三无人员,没户口、没身份证、没工作,虽然拥有多张国外信用卡并且记录良好,毕业于名校且收入不错,但是要申请不了国内的信用卡。

这种尴尬和落差,让周灏意识到,现有的基于历史数据维度的征信系统,并不完善,这是量化派的巨大机会。

目前的量化派是一个数据服务商,用户通过量化派的信用钱包APP、微信及第三方接口登录后提供个人信息,以及自己手机话费查询账户等社交信息、信用卡账单、淘宝或者京东电商账户等消费信息,授权给量化派,量化派对通过对多维度数据的打通、分析等,最后给其一个信用评分,尔后通过金融大数据平台把完成风险量化的用户分别推荐给银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据此决定是否贷款以及贷款利息等等。用户则可以在愿意提供贷款服务的机构中选择一个,完成贷款。

一句话,量化派要做的就是给风险定价、让信用变现,为用户和金融机构搭建新的链接。

在c端,量化派平台上已沉淀4.5亿互联网用户关系网络图谱,单月交易额近10亿,用户数超过千万。量化派的白条类消费可以实现实时完成,现金贷款则可以实现当天或次日到账。周灏介绍,主流用户的年龄位于22-35岁之前,“正是缺钱的年纪”,从地域则主要以三四线为主。

在b端,目前量化派有超过100多家合作伙伴,包括去哪儿、58同城、杭州银行、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华融消费金融公司、晋商消费金融公司等。

对金融机构来说,不用去管获取用户、数据连通,量化派提供入口、自己获客,把这些复杂工作都做掉,所以能分到很可观的收益利润。

当然,开头那位大银行人士目前还未成为周灏的客户。量化派对接的金融机构,还是主要有三类:电商网站(比如去哪儿等等),区域银行(杭州银行等),以及消费金融公司等,因为,传统大银行的风控系统相对完善,其次,他们相对不那么缺增量客户。

华尔街+硅谷

量化派模式的关键之处有两个:第一,获得足够多的数据。第二,对数据进行精准的分析和定价。

据周灏介绍,量化派的数据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有借贷需求的用户主动提交,第二则来自经过用户授权的合作机构平台数据。

比如,去哪儿的用户如果想分期购买一个旅游产品,就会愿意授权,去哪儿把自己在去哪儿平台上沉淀的交易数据,分享给量化派。

随着用户量的增加,量化派的数据越来越丰富。

第二个则是如何精准的对数据进行快速、精准的分析。目前,量化派搭建了大数据机器学习架构,能够离线对历史千万申请用户数据进行挖掘,实现对用户的评级处理。同时,量化派针对用户的关系图谱开发了一套link rank算法来通过关系人的表现来推断申请用户的信用、发现欺诈团伙信息等等。

手中的数据越来越多,周灏却越来越慎重,比如,目前通过信用钱包提交个人信息的用户,大概只有20%左右能拿到贷款,当然,连这20%用户,过去也是被传统金融机构拒之门外的。原因在于,金融业出身的周灏,依然吧风控当作第一生命线,截至目前,通过量化派平台贷款的用户,坏账率刚刚超过1%,这个坏账率水平,几乎和最为注重风控的银行持平。

其次,从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角度,周灏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允许用户随时删除销毁其上传到量化派平台上的数据,他认为,平台只该拥有用户数据的接触权而非所有权,所有权永远属于用户自己,所以他们有权决定,是否可以删除自己留存在量化派的数据。

这不但是个价值观问题,也是个哲学问题————在美国,一个有信用污点的潜在借贷客户,需要7年才能洗白,而中国的银行,业基于用户的历史数据给用户的信用打分,因此,用户的一个信用污点,可能导致其接下来数年都难在银行贷到款。

但是周灏认为,人是随时变化的,实时、动态、多维的大数据,比基于历史、静态、单一的传统征信数据,更全面,问题是,一个所谓的坏人真的会变好吗?也有可能,比如两年前,一个创业者因为资金链紧张,无法及时清还贷款,留下信用污点,但是两年后,公司上市了,信用是不是该重新评估了?

周灏说,量化派既不是一家金融公司也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是一家“Fintech”公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