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三华“刺骨术治疗顽固性头痛病例”的讨论

 昵称39256547 2016-12-22

郭松鹏:【冷三华博士的顽固性头痛治案总结】


依据《黄帝内经》的骨空论、远道刺(“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采用经络辨证,运用五体论之刺骨法治疗。首先寻找局部和远端的敏化点,局部在眶上缘眉棱骨中间,远端在太冲、足陷谷和足临泣附近的第一、二、五跖骨骨膜上。轻刺至骨,轻提插,平补平泻,不用捻转,病人有极强烈针感,难以耐受至哭。针刺一次之后,头痛,耳鸣减轻。

  如何触诊判断病在五体的那个层次? 轻触皮肤,捏起皮肤,疼痛加剧,则病位浅,压筋或者压脉则痛重,则在脉在筋,深压至骨,痛在骨膜,则病位较深,在骨。有些患者可以自己描述痛来自骨。
      五体刺法起始于最早的针至病所的刺法,后来被整合到经络理论中。本例中刺眉棱骨是针至病所的刺法,刺远端太冲、足陷谷和足临泣附近的第一、二、五跖骨骨膜,属于被整合到经络理论的刺法。通过触诊确定病位在骨至关重要。


【讨论】


毛振中:不过有一点疑惑,刺激量,是不是一定要在治疗区把病人扎的快要哭了是合适的刺激量?


冷三华:不是要把病人扎哭,而是要扎最敏感的点。


郭松鹏:冷医生说,轻进针,轻手法。针感强烈可能是阿是穴自身的事。


冷三华:不捻转,只提插。


毛振中关节松动治疗原则把力量分为五级,一二级治疗疼痛,在关节活动起始位置,治疗僵硬在终末段3-4级手法。对于刺激结节可否借鉴?过于强烈的刺激不仅对于病人有恐惧感。是否如同手法一样也会诱发紧张性痉挛出现?


黄   聲:针灸治头痛,是针灸科常见病,实则泻之,虚得补之,皮肉筋骨之间,平补平泻施之,望舌看苔,痰湿瘀,气实气虚,阳明,厥阴,太阴太过不及。针出痛祛,无须玄密之谈。


毛振中 实者有结有痛,怎么确定是虚呢


富大力:找开关,按开关。想起了激痛针。


于   洋:吸与斥,吸虚斥实。


毛振中虚吸,吸的地方也是疼痛结节同时存在吗?


于   洋:是的,深层感觉不同。即便是结节,也会粘手。实,是邪盛,欲出状,因而越之,可切。虚,正气夺,可灸。如切,短效。


富大力:定层次这个技巧非常重要!


毛振中我理解的实证,是肌纤维处于紧张性收缩中的状态,此时损伤肌纤维短于正常的组织,此时结节的点对外源性刺激表现出来的是胀,针刺以垂直于紧张性肌纤维为治疗方向,根据结节存在的层次选择针尖到达的层次,目标是激活高尔基腱,刺法可以是直接提插,或者捻转,都是以促进紧张的肌纤维在三维空间内恢复到原来的正常位置为刺激目标,如左长波老师提到反复捻转,分层次三进三推,此时医者手下的感觉是刺入结节,有顶手的感觉, 于洋师兄提到的向外顶。实,是邪盛,欲出状,因而越之,可切。此时可以切割肌纤维,而如同解绳子的捻转方法也是有效果的,针后患者可以产生由于局部筋膜恢复平衡造成的一系列症状如排寒气或者发热。针后手下的感觉是松弛的,与正常的组织类似。我理解的虚,可以认为是肌纤维处于延展性收缩中形成的结节,同样表现为敏化,疼痛,但此时的结节处于延展性收缩状态,刺入的方向应与延展性肌纤维的方向一致,同样是根据损伤的层次到达病位的层次,刺激的目标是激活肌梭,促进肌纤维收缩,前者是促进肌纤维放松,二者的目标受体不一样,刺激的效能不一样,此时患者产生的是酸,麻,这类的针感,同时医者手下感觉针被向里吸,或者用林两传老师描述的感觉是针向外拔有阻力,我以为描述的是一种状态,此时仍然以调节筋膜张力平衡为刺激目标,会在正确的刺激后出现同样的感觉如排寒气或者发热。针后手下的感觉是松弛的,与正常的组织类似


富大力:也可以直接在紊乱的终端用手法开始拆解和重建


毛振中 :如同今天郭老师和冷老师总结的这般,然后是根据结节的性质-----医者手下的感觉,患者出现的针感,来决定使用寒热针法的那种,对于紧张性的结节,需要第一步刺到目标组织,可能会出现跳动,所谓陆飙老师跳是找到了邪气,个人认为是跳表明精准的刺激到损伤的核心组织点,而后是决定使用如何旋转,这种旋转的方向一定是与损失肌纤维在三维的空间的位置相反,具有恢复平衡的治疗意义,再一个关键点就是给予持续的按压力还是上挑力,下压产热,上挑产凉。这是在操作层面的关键。林两传老师提到的寻找张力的来源,就今天的头痛的病例,治疗点足陷谷和足临泣和太冲压痛点中筋膜的高紧张状态的持续存在就可以认为是张力的根本来源,只有将引起一个状态的张力来源解决,无论是紧张性收缩的实证,还是延展性收缩的虚证都可能形成结节,疼痛,而那个点的敏化程度越高,应该更符合张力来源的核心位置,解决了这个点才是治疗根本,头痛不治疗局部,选择远端,即符合经络的运行规律,也符合运动链的研究发现,在一个整体中,那个点最敏化,就是张力应力最高的点,无论是紧张性收缩还是延展性收缩,只有找到了这样的点,才是体现中医整体观的治疗,借用关主任的一句话,当站在一定的山峰上无论是中医的经络还是西医的运动链我们看见的是同一个事情。同样这样的结节在人体中不会孤立的单独存在,一个不需要的紧张性状态,人体会通过自身的调节释放到应该去的角落需找自己的平衡,在这样的推理下,这样的结节肯定会在局部有,也一定在颅骨上有痕迹,如今天刘伟师兄使用补充的脑空穴治疗这样头风,同样还可以出现在背部的背腧穴,这是由于脊柱在旋转侧弯屈伸过程中形成的与之对应的高应力点,也可以形成在腹部,以及四肢的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腧穴。任何一个准确的点及合理的刺激都可能改善缓解或者消除症状,这时由于人体的整体性造成,一个在整体运动链或者气血循行的状态中,有效的恢复平衡的力都可以造成域上到域下的改变,这是疼痛消失的根本,而在这些治疗点中具有与当前疾病关联性最大的点,一定是和敏化程度呈正相关的点。


富大力:怎么分主次 怎么择取最高能方式?


毛振中:而通过姿势异常的判断及骨性结构分析,引入合理的针对性运动,对疼痛后改善姿势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有的不对称的力产生的高应力点都与人体运动的姿势的控制以及核心肌群或者肌肉力量失衡有关,因此在治疗疼痛的后期,根据我们的判断,给于患者的正确的训练指导,以求得恢复自身的机构平衡,是更彻底的治疗疼痛的一个收尾的环节。这也正式我们这个群引入多元化的专业人员以结构整合为目标在做的一件事情,用现代的语言更清晰的解释中医传统治病的思路,而传统内经的精髓会带着我们把零散的肌肉,组织,筋膜更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比如后运动链和外侧运动链的关系,很类似太阳与少阳的关系,没有中医的基础和思维的教练和现代康复物理治疗师是永远不会认识到这点,我以为这时我们中医思维的最大优势。林两传老师的纵轴和横轴的仍然是恢复中性位置的一个思路。所有的应该复位的点必定在高张力的核心上,黄声老师所谓的回力波也许描述的是这样的一个思路,对于手法,可能不是每个医生都有机会学习和熟练掌握的,而这个思路可以借鉴,寻找这个点,用我们最擅长的针取得的效果未必比手法差,锋钩针对于浅筋膜的处理,刺络放血以及手脚微络放血,腧穴热敏化的温灸,都是针对性的纠正不同区域---皮肉筋骨脉的失衡,结构治疗,就是不去看是什么病,而只是解决引起疾病的结构状态,高张力的肌肉软组织,浅筋膜在体表形成的黑点,络脉形成的青紫色的痕迹,腧穴热敏的阳性反应,运动中的弱链都是在用不同的方法恢复结构的失衡,症状的出现以结构上看就是结构失衡。结构恢复了,疾病自然可以痊愈。


关   玲:身体张力的代偿往往结在四末,因为已经无处传递。10月西安的会上刚讲了这个原理。看来大家又想到一块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