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门宗师:明·沈周作品大赏

 莲峰 2016-12-22

沈周(1427年-1509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沈家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故里和墓在今相城区阳澄湖镇。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亲沈恒吉,又是杜琼的学生,书画乃家学渊源。父亲、伯父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

沈周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视恶浊的政治现实,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他学识渊博,富于收藏。交游甚广,极受众望,平时平和近人,要书求画者“屦满户外”,“贩夫牧竖”向他求画,从不拒绝。甚至有人作他的赝品,求为题款,他也欣然应允。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图其楹庑,搜罗画家,沈周亦在其中,隶往摄之,沈周曰:“毋惊老母,旦夕往画不敢后”客人颇不平曰:“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渴贵游可勿往。”沈周答曰:“往役义也,岂有贱哉?谒而求免,乃贱耳。”沈周的书画流传很广,真伪混杂,较难分辨。文征明因此称他为飘然世外的“神仙中人”。

明 佚名 沈周小像 文嘉题跋

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书法师黄庭坚,绘画造诣尤深,兼工山水、花鸟,也能画人物,以山水和花鸟成就突出。 在绘画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来博取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沈周中年时成为画坛领袖,技法严谨秀丽,用笔沉着稳练,内藏筋骨。晚年时性情开朗,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浑。纵观沈周之绘画,技法全面,功力浑厚,在师宋元之法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进一步发展了文人水墨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被誉为吴门画派之领袖。

明 陈元素小楷 沈周文徵明小像册之沈周小传

沈家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亲沈恒吉又是杜琼的学生,书画乃家学渊源。父亲、伯父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

沈周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自由,蔑视恶浊的政治,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他学识渊博,富于收藏,交游甚广,极受众望,平时平和近人,要书求画者“屦满户外”,“贩夫牧竖”向他求画,从不拒绝。甚至有人作他的赝品,求为题款,他也欣然应允。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搜罗画家,沈周亦在其中,沈周曰:“毋惊老母,旦夕往画不敢后”客人颇不平,曰:“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渴贵游可勿往。”沈周答曰:“往役义也,岂有贱哉?谒而求免,乃贱耳。”

沈周作品欣赏

魏园雅集图

纸本,设色,纵:145.5厘米,横:47.5厘米。

沈周在此画中营造了一种山水亭榭,林泉雅集的氛围。远处峰峦陡起,轻披薄雾;近处山顶与中部山腰,露出多处缓缓向上的台地,泉水从山涧飞流直下,汇成棕棕小溪。溪水旁有一小桥,茅亭内四人席地而坐,书童侧立一旁正听候主人吩咐,一老者拽杖而来。山上山下,草木葱茏,叶红似火的枫叶点缀其间,更添几分胜地雅集美景。画家皴染兼施,构筑的画面气魄雄浑沉静,画心连画家共六人题咏,实为诗书画熔为一炉的山水佳作。

本幅作品取材于五人山亭雅集之事,故这一场景被安置于图中极为醒目之处。茅亭位于溪旁,周遭杂树数株,隔水山峦耸立,山壑间若有溪泉涌来。此是沈氏四十三岁时的画作。这是一幅典型的写实性作品,从魏昌的题跋可以了解当时雅集的情景和经过。还有参加牙雅集的陈述、周鼎、刘珏等人的题诗,更使画作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此图历经程茂、罗振玉等人收藏。

《庐山高》图作于41岁,该作品纵193.8厘米,横98.1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作品堪称沈周经典之作,也是他转型时期的代表作。

沈周与齐名的另一位画家唐寅,都曾以庐山作为审美载体,却表现出不同的意味。沈周用庐山的崇高来比喻老师的学问与道德,同时庐山上有著名的五老峰,沈周就借万古长青的五老峰来祝贺老师的寿诞。所以他选《庐山高》这个画题是含有特殊意义的。因取庐山的崇高博大赞誉其师,故画面上所画崇山峻岭,层层高叠,近似王蒙的笔法、布局,作危峰列岫,长松巨木,起伏轩昂,雄伟瑰丽。近处一人迎飞瀑远眺,比例虽小,却起着点题的作用。由于作者极善于虚、实和黑、白的均衡处理,故画面虽饱满却不觉得挤迫窒息。画面上水的空灵、云的浮动,再加上直泄潭底的飞瀑,使密实的构图里有了生动的气韵。整幅画笔墨显得坚实浑厚,景物郁茂,气势宏大,虽笔法师王蒙,但更显清新空灵,融“崇高”的人格理想与壮丽的大自然为一体,也揭示了画家的胸襟。

此幅画于成化丁亥(1467),取法为宋、元文人画传统,故精力专注,特为杰出。画中山石林木笔法全仿王蒙,益以本身功力,更觉浑朴雄健。,几无空处,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与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逐层醒破。笔法稳健细谨,不恣意逞任,用墨浓淡相间,於满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觉实中有虚。而画悬泉百丈直泻冲下,涧水轻柔,云光山色极为精采。

灞桥风雪图

纸本 墨笔 153cmx64.9cm,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灞桥风雪”为古代长安八景之一,古代诗人多有描写。沈周此作即为依据古人诗意而作。图中描绘了平静的灞河水从远处山涧缓缓流来。河流近岸一坡脚平台上,几棵细瘦的寒树索然而立,枝叶在寒冷的空气中瑟瑟抖动。巨峰夹江,沟壑纵深,山石叠起,远峰耸立似屏。山上冬树瑟缩,冬苔遍植。整个山石白雪皑皑,茫茫苍苍。天色灰冷,江水凝碧,萧瑟冷寂。这件作品笔法温和秀雅,笔墨俭省,构景平和大方,是沈周的一件粗笔佳作。

本幅自题:灞上驮归驴背雪,桥边拾得醉时诗。销金帐里膏梁客,此味从来不得知。沈周。]钤[启南]朱方、[石田]白方二印。

《落花诗意图》

纸本,设色,纵:35.9厘米,横:60.1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画笔墨厚重,风神淡冶,花瓣平舒,作将残之状。此画用淡墨写出枝干,枝干穿插自然得体。树叶用墨浑厚,沉重响亮。整幅作品,花、枝、叶之间结构严密而舒展。行笔凝重简练,实按虚起,虽为将残之花,但却风韵独存。古来文人多慕牡丹高洁华贵,形诸笔墨,贵能“状物”与“得意”相兼,沈周此图足以为之。

青绿山水图

绢本 设色,124cmx55cm,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整卷由画面与书法两部分组成,画面高34厘米,长 135.5厘米,书法部分高34.5厘米,长895厘米,高头大卷,可称沈周书画作品中的煌煌巨制。

画面描绘的是沈周(1427~1509)在其居所“有竹庄”内的平安亭与友人中秋饮酒赏月时的情景。山水清胜,竹树桥亭,明月高悬,景致幽静。书法部分则是沈周满怀激情,以七言律诗的形式,兴致勃勃地抒发其与浦汝正等友人中秋赏月时的复杂心情。该卷画作笔墨雄健老辣,格调疏简苍劲,意境清幽高旷,具有粗沈山水画的特点。书法则结体严整,笔法沉着稳健,苍劲老练。整卷书画诗文相映成章,堪称诗、书、画三绝。据诗中“老夫老及六十年,更问中秋赊四十。”句可推知此卷为沈周于成化二十二年即1486年六十岁时所作。据学者研究,沈周在五十八岁时始号“白石翁”,与此卷书法卷末所钤“白石翁”一印正相吻合。


瀼西草堂图 72.5X180.2cm

瓶荷图 60x143cm

《秋江闲钓图》纸本,水墨;纵118.7厘米,横50.7厘米;藏于江苏南京博物馆。题识:“秋江闲钓 弘治四年七月沈周”。

《寿陆母八十山水图》立轴,纸本水墨,纵188厘米,横55厘米,天津博物馆藏

《东庄图册》纵28.6厘米,横33厘米,对开,现藏于南京博物院。原作有24幅,明末后只存21幅。

全册画面二十一开,分别为:振衣冈、麦山、耕息轩、朱樱径、竹田、果林、北港、稻畦、续古堂、知乐亭、全真馆、曲池、东城、桑州、艇子洴、鹤洞、拙修庵、菱豪、西溪、南港、折桂桥。

册前有王文治、张崟、潘弈隽、孙尔准、顾鹤、罗文池等人题跋十五页。

此画描绘其师吴宽家的庭园景色。吴宽官至礼部尚书,是沈周的老师和挚友,多有诗文唱和。东庄是吴宽的庄园,也是江南士大夫经常聚会、吟诗、品茗的地方。后人盛赞沈周的《东庄图册》,“观其出入宋元,如意自在,位置既奇绝,笔法复纵宕,虽李龙眠山庄图、鸿乙草堂图不多让也。”这里所选的一幅是“北港”,图中画一荷塘,波光如镜,荷叶亭亭玉立,疏密有致,摇曳多姿,岸上树木点写自然,情态各具;坡岸皴染结合,浓重得宜。


两江名胜图

册页 绢本设色 42.2×23.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两江名胜图册》是描绘长江淮河两岸名胜风景的册页,共十幅,每幅对页有沈周自题七绝一首,并有友人文嘉、王穉登等人题和诗,画面皆剪裁简明,情景融合。

秋林小集图 123.5×36.6cm

写于弘治甲子年(1504年),自题跋云:“荆棘生(不辨)古道荒,世情风雨易炎凉。酒杯对面常肝胆,缓急从人卒在亡。鼠腐鸢饥殊得得,蝉痴螳黠苦忙忙。与君且卧茅檐下,九仞高云看凤皇。弘治甲子仲冬念三日之夕,与秋林狄先生西川孙君灯下小聚。因感夫世态之数更,人情之不古。遂成此律惟可与二公发叹而已,更莫拈出取憎于时也。沈周。”

临吴仲圭夏山欲雨图 立轴 绢本 181.5×69.5cm

此幅 《临吴仲圭夏山欲雨图》就是沈周粗笔浅绛山水。用笔豪放简练,气势雄强。构图朴实自然,悠然清远。屋前疏树数株,笔法中锋劲挺。后峰叠云而上,如一盘龙而出,后延一高峰,略施皴擦加以墨染,远峰亦以墨略勾勒淡烘染。此卷笔墨运用,随心所欲,无拘无束,拈笔勾来,墨色清逸爽朗。在此卷题跋中,杨循吉云:“此图为石田临吴仲圭之作”,虽云临摹,但又不全似,取吴镇山水的浑厚华滋之意,但用笔用墨全是沈周的粗笔写意的独特风格。在此图中,沈周将山林、鱼塘、小桥,幽居,与诗翁闲坐的场景巧妙结合在一起,意境悠远闲适,真不愧是“明四家”之首。

雨中山图 立轴 设色绫本 152.5×51.5cm

是幅写山峦重叠,溪水回环,树木错落,溪水两岸可见茅亭屋舍。山石用淡皴带染,用笔苍浑,加以浓墨点苔,画法从黄公望脱化而来,画格清苍。画上自题:“秋来好在溪楼上,笔墨劳劳意自闲。老眼看书全似雾,模糊只写雨中山。”石田戏称自己已老眼昏花,仍不懈笔墨,其情动人。

虽未署年款,但根据画风和自题诗句分析,应为其七十馀岁时之作。画上并有同时代名士曹时中题七绝一首。

作品裱边董其昌跋云:“此石田学黄子久笔,似在吾门曹定庵溪楼所作,前有定庵题,定庵吾门闻人也。董其昌。”

清王原祁边跋题:“石田本色画甚多,以仿古者为贵。惜系绫画装裱年久,丰神稍减,有董跋甚妙,酌非赝本,识者宝之。”

吴湖帆边跋、题签云:“……石田翁山水神品,先有香光、麓台定评。……明沈石田仿子久秋山雨意图,石翁真迹第一品。……”

此件作品为著名收藏家钱镜塘旧藏,后为朱屺瞻所得。画面的下部有鉴藏印,“钱镜塘考印藏”、“镜塘心赏”、“数青堂中铭心绝品”、“数青草堂”、“曾在朱屺瞻家”、“屺瞻墨缘”等。

〈写生册〉分别描绘花果、家禽、猫、驴等日常所见之物,计十六开。前副叶篆书题写「观物之生」四字,虽无书者款印,但从书风特色观察,推测是沈周好友李应祯所书。前副叶第一开沈周六十八岁自题云:「我于蠢动兼生植,弄笔还能窃化机;明日小窗孤坐处,春风满面此心微。戏笔此册,随物赋形,聊自适閒居饱食之兴。若以画求我,我则在丹青之外矣。弘治甲寅(一四九四)。沈周题。」用笔洒脱不羁,虽见黄庭坚书风影响,但已呈现个人面目。

在题识中,沈周自谦此为「戏笔」之作,并言:「若以画求我,我则在丹青之外矣。」显示沈周随性不拘的宽和态度。实际上,透过绘画的创作,沈周将日常所见物象的生趣,以独特的方式加以记录。在构图、造型、描绘手法等,都有别出心裁的创意巧思。第一开「玉兰」全幅淡染花青,更能衬出玉兰花朵的白皙洁淨;第四开「荷蛙」则以水墨大肆晕染,再藉墨笔之间的细微留白,巧妙地形塑出生动的青蛙身影。第五开「葡萄」上藤蔓的提顿转折,犹如书法运笔。此外,第十五开「猫」的浑圆模样,也流露出沈周对家中宠物的亲暱情感。

苍崖高话图 149.9×77厘米

明 沈周《水北幽居图》 祝允明 草书《赠先君》

此卷合黄公望、王蒙二家笔法,写江南水乡景色,近处岗陵横出,峰迴路转,乔松插天,密树成荫。板桥通处,修竹林里,土墙之内,有草阁临空,高梧独秀,一士子正策杖越溪来访。大江横贯,渔舟点点,芦荻迎风。隔岸峰高林密,水际山腰有村舍与兰若隐于绿杨与云树之间。江流远处,青山淡若浮云,愈见水阔山遥,极目难尽。

明 沈周 唐寅 文徵明 仇英人物四段合卷之一

溪山行旅图卷 36.4×891.5厘米 布鲁克林博物馆藏

明 沈周 落花图卷 23.5×445厘米

沈周 山水图轴 59.7×43.1厘米

沈周 西山雨观图卷

沈周 蜀道难

虎丘送客图

沈周 雨夜幽寂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