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隅位”治消化

 顺心45i0w18km6 2016-12-22

所谓的“四隅位”是指在易医脐针“内八卦全息图”里所属的位置是在四个犄角,按照地理方位是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方位,而在后天八卦里居艮、巽、坤、乾四位,对应人体的脏腑是艮对应的是人体的胃,巽对应的是人体的胆,坤对应的是人体的脾,乾对应的是人体的大肠。四个方位都属阴,而人体消化系统也属阴(土),故取“四隅位”是补土,补后天之本,即补脾胃。针刺“四隅位”根据其进针顺序具有以下作用:

1.和胃降逆:胃居中焦,其气以降为顺,胃失和降,则出现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症状,“四隅位”运用“大道运行左升右降”规律,对应外八卦的手、股、腹、手的人体顺序,依次进针艮---乾,起到“地气上升,天气下降”,故可使腑气通,胃气降,呕吐及呃逆止。

2.滋阴:“四隅位”将信息全息及用针顺序统一起来,即逆时针针刺法,有针刺的滋阴作用,又有顺序的滋阴作用,依次进针乾---艮,对临床肝肾阴虚的胁痛,胃阴不足的胃痛,津枯肠燥的便秘有良好的效果。

3.疏肝利胆:“四隅位”重用疏肝利胆的进针顺序,即乾---艮,对临床上肝郁气滞、情绪不稳、精神状态不佳的患者,特别是女性有更年期症状又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疗效更佳。

4.健脾培土:整个“四隅位”针法就是加强脾土的功能,进针顺序是坤---艮,对临床上胃脘隐痛,腹泻,排便不利等消化系统症状效果明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