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招募 | 走读南京:明孝陵里竟能看见北斗七星?真相让人震惊!

 【点石成金】 2016-12-22


引子

历史曾无比眷顾南京。自今以溯,凡五千年,建业情怀,金陵风物,那些附着在历史虚境上的形声色意,所谓楚秦王气、南朝烟雨、赵宋残阳、明朝宫阙、天国风雨者,或托于古巷,或附于丘阿,或以诗表,或以词生。凡此种种,都在这座古都千年的皇皇之旅中刻上烙印,浸染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文化意味,总让人们不禁在她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中细品那撼动人心的魅力。


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喜讯传来,举国同庆。


而二十四节气的定名,与自古以来就神秘崇高的北斗七星又密不可分。早在周代文王時﹐智慧的古代先民就能准确地利用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斗建)來确定二十四節氣的划分。

据王祯《授时指掌活法之图》改绘

“北斗东指,天下皆春;北斗南指,天下皆夏;北斗西指,天下皆秋;北斗北指,天下皆冬。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指卯,半夜衡指卯,白天魁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


如果我告诉你,北斗七星的秘密,就藏在明孝陵的某些神秘的角落里,你是否愿意在2017年腊梅竞放的小寒时节,随我一同探秘明孝陵里藏了600年的北斗七星阵


2017

-17-

寻梅 · 摘星

···

不是南京人吧?

也许你也去过明孝陵

为争睹那“最美600米”

也许你只是为了这600米

占地2550亩的堂堂大明孝陵

又岂止这区区600米

你心里的明孝陵

可能太小


吾心安处是吾乡

也许你并不属于南京

若你视它作故乡

便会像我一样

读许多有关它的文字

咀嚼它的梦与哀愁

前世今生


人最大的恐惧

是对世界的无知

而真正的心安

是从探索未知开始

你在心里盛满迫切而热烈的疑问

才会在这里找到解答人生的谜底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七星指路 魂归北斗

福荫后嗣 万古长空


关于明孝陵

关于朱元璋

“马娘娘的梳妆台”

连着勺柄尾端的“摇光”

四方城是“天枢”

你脚踏七星的起点在碑亭


天上星河转 人间帘幕垂


孙权为朱明太祖守墓门

冬月飞雪,寒梅春发

玄武低头,朱雀翔舞

远朝、近案

前有照、后有靠

左右有龙砂环抱

有情“冠带”作御河

文星永世相拱照

翁仲衣冠,狮麟头角

丸泥世界,蛋壳乾坤


你来不及去拆解的掌故纷纷

是加持孝陵睥睨天下众帝陵的琉璃冠冕


素手理黄卷

拂落龛上烟

往事浮云走

明月映心间


谒明孝陵无数回

不如且读且走此一遍

北斗七星

明孝陵@南京

1月7日

我们陪你

读过再来.


本期走访团团员招募详情
@
走读南京

地点 

南京明孝陵


 时间 

1.7下午

(具体集合时间请手动搜索手机号

13776634716
并添加对应微信号,成功报名后即可收到通知)


招募对象

对南京历史文化有浓厚兴趣的朋友、喜欢明孝陵的朋友、对人文地理有着深厚兴趣爱好的朋友们均可报名参加(仅

限18岁以上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如果您不顾劝阻坚持携带儿童参加活动,请保证您对自家孩子的人身安全具备法定监护权且负有完全责任)


 讲解人 
李欣:南京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总队第二分队队员、“重读南京寻访团”发起人、南京历史文化资深发烧友。


 费用 
报名免费,但南京旅游公园年卡费用或明孝陵 门票费用敬请自理【报名微信号及联系人手机号:13776634716】


 福利 
微信报名第7位团友将获赠公众号免费送出的南京文史名家卢海鸣老师亲笔签名的著作《南京历代名号》一本,赠书将于1月7日活动当天在明孝陵赠出。【如需购买推荐书目的网友可直接致电13776634716咨询本期走读活动负责人李先生,可获取粉丝优惠;如欲网购请点本文末尾“阅读原文”,链接至本微官方购买地址购书,谢谢


 出行小贴士 

1、门票:成人70元(晚上6:00——次日早上6:30不收门票),可在携程或同程网络购票,60元。

2、交通:游3、315路、20路、地铁2号线苜蓿站下。

3、停车场:门口就有收费停车场,方便自驾。

注:门票为联票,除明孝陵外还可参观梅花山、梅花谷、红楼艺文苑、紫霞湖。

走读书单

1

入得太祖陵

“话”里玄机出!
欲识孝陵殊,必先读此书

书名:

明孝陵史话

编者:

王前华  廖锦汉

出版机构:

南京出版社

内容梗概

“天为帐幕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位于南京东郊钟山南麓的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为自己敕建的皇家陵寝。自比汉高祖刘邦的朱元璋是一位深具宏图大略的英主明君,其陵墓的建造充分体现了他气吞山河的壮阔胸襟。

明孝陵开创了元朝之后的一代帝陵新制,并成为之后的明十三陵及清代诸陵范本,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称之为“明清帝陵之祖”也不为过。

02



书名:

南京历代名号

作者:

卢海鸣

出版机构:

南京出版社


作家简介



卢海鸣 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南京出版社社长,编审,史学博士。从事南京地方史研究二十余年。


著有《六朝都城》《南京的六朝石刻》《南京明清建筑》《南京民国建筑》等书。


名家

书评

南京这座城市的名字

文/王振羽

“兰陵笑笑生”究竟是何人的化名,引来多少人挖空心思百般求索,至今仍旧聚讼纷纭,一头雾水。曹雪芹到底有无此人,《红楼梦》的作者是否真的已经盖棺论定?鲁迅当年纵横文坛,也是不断更换名字,所用笔名令人目不暇接。一个国家、一个政权,也有名字更迭,不绝于史册。


而一座城市,更是因为种种历史的现实的人为的原因而名号多有变更。北京,曾经叫过北平、大都、蓟、渔阳等名字。开封曾被唤作东京、汴梁、汴京等。西安则有长安、咸阳等称谓。沈阳被称作过奉天,长春曾经叫过盛京,而杭州这个西子湖畔的城市也曾叫做临安,君士坦丁堡如今被称作伊斯坦布尔,俄国的彼得堡曾被称作列宁格勒。可是南京稍加梳理,据说历代居然有七十多个名号,真是繁盛而众多,对于一座城市,这也恐怕并不多见吧。


南京地处扬子江畔,山河形胜,天低吴楚,有着2500年的建城历史。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楚威王熊商都曾在这里扬马挥戈,称雄一时;六朝繁华,南唐残月,朱明奠基,曾国藩光复南京,民国在南京开场,城头变幻,时代轮替,桑田沧海,云烟过往。如今散布在南京的大街小巷的名字,相当一部分与南京的历代名称有关,诸如秣陵路、江宁路、白下路、建邺路、建康路、升州路、集庆路、应天大街等,不时唤起人们的历史记忆,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但是这些名字大都因何而起?这些名字的背后都有着怎样的故事?当时为何会叫这样的名字?怎样才能祛除一些附会演义的说辞以正视听?卢海鸣先生是历史考古专业的博士,他借助于天时地利之便,经过多年研究,查找了大量文献资料,一一进行比对钩沉,撰就了《南京历代名号》。


卢海鸣把南京名号按照其来源、等级、使用频次、隐含寓意一一进行梳理,更有这些名号背后与诸多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文人墨客的关系,都一一娓娓道来,真是五彩缤纷,内涵丰富。尤为难得的是,卢海鸣按照历史沿革,选取了近30个南京的名号以及别称,进行了详略得当的解读。这些解读,不是繁琐枯燥的文献征引,不是浮于表面的蜻蜓点水,不是冷冰冰的文字罗列,而是扎实而深入的认真求索,是删繁就简的反复考量,更是文风简洁的清新好读。他讲到中山城的“胎死腹中”,让我们对章太炎先生的力排众议不人云亦云的学者风骨,心生敬意。他讲到南京为何称作集庆,让我们对元文宗这位短命而聪慧雅好文教而又被权臣摆布的皇帝多了几分理解与同情。而南京曾被称作秣陵、归化,这些不无屈辱的名字既是当时当政者对南京这座城市的主观认知,也是令人心生感慨的历史烙印。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这是李白的概括。“江城建业楼,山尽沧海头”,则是王昌龄的感喟。苏门四学士之一又有“肥仙”之称的张耒,则留下过“曾作金陵烂漫游,北归尘土变衣裘。芰荷声里孤舟雨,卧入江南第一州”的名句。作为南京人,大都熟知的《客座赘语》《板桥杂记》对南京则有“南都”之称,但这已经是愁绝浮云外苍凉旧帝京的明清之季了。曾经在南京做官生活并且写出过《五杂俎》的谢肇淛,曾经说到当时南京某勋贵饲养一猕猴,因故被逐,此猕猴在报恩寺塔顶兴风作浪,最后被苍鹰捕杀。此人对南京形胜也颇有见地和心得。

一座城市的历代名号,居然可以写一本书,足见这座城市经历了多少沧桑,见证了多少兴亡啊。

图解:

明孝陵

“北斗七星阵”


明孝陵建筑平面示意图


 卫星图上明孝陵建筑走向神似北斗七星


 四方城(碑亭)对应北斗第一星“天枢”


 神道望柱对应北斗第二星“天璇”


 棂星门对应北斗第三星“天玑”
金水桥(五龙桥)对应北斗第四星“天权”


文武方门对应北斗第五星“玉衡”


享殿对应北斗第六星“开阳”


宝城对应北斗第七星“摇光”


重读南京寻访团

发现真正的南京城
重塑你对南京的认识

微博、微信请搜索“重读南京寻访团”


扫码加入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