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珍藏】著名淮海戏演员范珍美艺术生涯简介

 Qihuaizheng 2016-12-23

淮海戏表演艺术家风云榜

(第四辑)

编首语《荷 殇 之 忆》

——记著名淮海戏演员范珍美

她,江苏沭阳吴集人,著名淮海戏演员,出生于淮海戏艺人家庭,父母都曾是沭阳、东海一带的“名角”。在淮海戏老前辈洪家义老师的笔下,提到了她父亲的名字——范家礼,洪老接着写道:范珍美,名角儿。

在沭阳籍戏剧家吴石坚先生的笔下:一九六六年四月份,她在潼阳县政府旧址的粮库大厅,演出了成名作《皮秀英四告》;十八年后的一九八四年,已是省淮海剧团演员中坚的她,代表沭阳县淮海剧团,为重返故里的吴石坚先生再次演出代表作《皮秀英四告》。吴老在有关戏曲改革的讲话稿《淮海戏改革要坚持地方特色》一文中,赞其:表演精湛、唱做臻美(谐音“珍美”)!

一九九零年出版的《淮海戏音乐集成》一书,以单维礼、谷广发、朱贵洲、陈玉梅、杨秀英、范珍美的依次顺序来介绍她的艺术生平,并赞誉其唱腔是淮海戏的“金嗓子”。造化弄人,坎坷一生的她,如今,已在天国!唯以“四告”、“认夫”的天籁绝响,韵味醇厚、堪经岁月洗练而享誉淮海大地!她,就是我们淮海戏观众熟悉的淮海戏演员——范珍美。



淮安青年诗人舒尼在拜谒范珍美老师墓园后写了下面这几行诗,分享给诸位喜爱范珍美老师淮海戏唱腔的朋友们。舒尼老家沭阳韩山,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他对范珍美老师的缅怀之情,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对家乡传统戏曲文化的眷顾、对儿时岁月记忆的怀念。

请跟着小编的脚步 一起来聆听范派唱腔经典

请欣赏<皮秀英四告·认夫>录音

演唱:范珍美 徐万维(1984年录制)

录音简介:这是1984年江苏省淮海剧团全团到上海参加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四届年会,在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灌制的唱片录音音源,该录音版本也是<皮秀英四告>“四告”、“认夫”选场录音之经典版本,剧中范珍美老师扮演皮秀英,徐万维老师扮演李贤明,马洪生老师扮演中军,时长29分17秒,请大家欣赏。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29:17 【范派遗腔】淮海戏·四告·认夫 来自淮海戏表演艺术家

请欣赏<双玉蝉·悲蝉>录音

演唱:范珍美(1984年录制)

录音简介:除了淮海戏传统戏<皮秀英四告>中“四告”、“认夫”选场录音,在范珍美老师数量不多的录音遗存里,最为脍炙人口的淮海戏唱腔录音之一,就是她在古装戏<双玉蝉>一剧里的曹芳儿唱段。

在<淮海戏音乐集成>一书中,这样描述:在古装悲情戏<双玉蝉>中,由她自己设计、自己演唱的剧中人物曹芳儿的大段悲腔,层次分明,注意节奏变化,声情融洽,有传统唱腔特色,特别注意吐词,情随腔转,娓娓动人,自然流畅。分享给大家的这段录音,是范珍美老师1984年参加江苏省淮海戏中青年演员广播演唱比赛时的广播录音,在这次广播演唱比赛中,范珍美老师荣获专业组演员一等奖,请大家欣赏这段演唱。

PS:小编选用诸多花海图片作为视频素材,是以花祭余音,缅怀范珍美老师!

【淮海戏·双玉蝉】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范珍美老师曾与时响水县淮海剧团的女小生演员黄永娅合作,录制了她参与设计唱腔的古装淮海戏<双玉蝉>全剧录音,该录音由江苏音像出版社出版盒式磁带(分上、下两盒)。小编也有收藏该套磁带,但属翻录版的盗版带,年代久远,音质效果很差。小编曾有幸得机会联络上范珍美老师的弟弟——原响水县淮海剧团的著名淮海戏作曲范玉邦老师,得到消息说该版磁带是有保存的,令小编尤其欣喜,期待将来某一天能够真切聆听该套磁带的录音原声。

请欣赏下面八张舞台演出照,选自范珍美老师主演的淮海戏传统戏<皮秀英四告>。

 范珍美老师在淮海戏传统戏保留剧目《皮秀英四告》中的皮秀英扮相

范珍美

江苏省著名淮海戏演员

范珍美(1935-2007)江苏沭阳吴集人,淮海戏名家,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出生于淮海戏艺人家庭,自幼随父母学艺,专攻花旦、青衣,表演自然朴实。1950年进沭阳县群众剧团,1969年下放农村劳动,后调入省淮海剧团,先后在江苏省沭阳县淮海剧团、江苏省淮海剧团任主要演员。她在传统戏《皮秀英四告》中扮演的皮秀英、古装戏《红楼梦》中扮演的林黛玉、《双玉蝉》中扮演的曹芳儿、《春草闯堂》中扮演的李半月,以及现代戏《两亲家》中扮演的亲家母、《十里香》中扮演的金凤、《快乐王》中扮演的常乐妻等,都能注意塑造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尤以扮演农村妇女,形象较为逼真。她的嗓音甜润、明亮,吐字清晰,行腔委婉,韵味较足,口语亲切,乡土气息浓郁。在古装悲情戏《双玉蝉》中,由她自己设计、自己演唱的剧中人物曹芳儿的大段悲腔,层次分明,注意节奏变化,声情融洽,有传统唱腔特色,特别注意吐词,情随腔转,娓娓动人,自然流畅。在灌云、沭阳一带,颇有影响,有淮海戏“金嗓子”之誉。

1984年,参加江苏省淮海戏中青年演员广播演唱比赛,荣获一等奖。她主唱的《皮秀英四告》“四告”、“认夫”两场录音,先后由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录制出版唱片和盒式磁带发行,在沭阳、灌云的淮海戏观众中流传甚广。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范珍美老师因为身体原因她离开心爱的淮海戏舞台,但是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热爱的淮海戏艺术和观众,身患白血病但却坚强的与病魔作斗争,精神令人感动。2006年,江苏省淮海剧团建团五十周年庆典晚会隆重举行之际,范珍美老师抱病登台,为喜爱她的淮海戏观众最后一次演出了她那段广为传唱的《四告·认夫》唱段,场面令人动容。2007年,范珍美因病重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2岁。

为纪念范珍美老师,当代的淮海戏艺术研究者们,在整理和研究淮海戏唱腔流派传承工作上,把范珍美老师的淮海戏旦角唱腔,归为一个流派,即“范派”花旦唱腔,与之齐名的其他三个淮海戏唱腔流派分别是老生“谷派”唱腔(谷广发)、青衣“杨派”唱腔(杨秀英)和丑行“杨派”唱腔(杨云发)。

宿迁文化名人纪念馆里展示

的淮海戏表演艺术家介绍图文


范珍美老师生前珍贵影像欣赏

2002年春节期间,应沭阳县政府文化部门的邀请,范珍美老师在阔别舞台十多年、病体欠安的情况下,回到家乡沭阳,为沭阳的淮海戏观众再次登台献唱,演唱的唱段分别是:范老师与弟弟范玉邦老师合作改编的<皮秀英四告 ·="" 新认夫="">唱段,以及淮海戏传统戏<三拜堂 ·="" 默默间="">选段,在声韵气息之间,可以感觉出范珍美老师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台下也有观众同样在感慨议论!

就是这样一位命运多舛的淮海戏名家,由于身体等多方面原因,留下的舞台艺术影像资料少之又少,到2006年江苏省淮海剧团建团五十周年庆典演出,范珍美老师抱病登台,直至她临终前,尚有诸多艺术夙愿尚未偿现,令人无尽唏嘘!

长风有知,故土不忘!

愿范珍美老师天堂安息!

深切缅怀范珍美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