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淮海戏

 秦岭之尖 2018-08-20



淮海戏


淮海戏是江苏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及徐州市、盐城市部分县区,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1830年前后出现了淮海戏的演出班社,1880年后仅海州的东海、灌云两县就有一百多个淮海戏班。1940年抗战期间淮海戏艺人成立“艺人救国会”,编演了《小板凳》、《大后方》、《三星落》等一大批现代剧目,利用戏曲宣传抗战,起到了鼓舞士气民心的作用。



淮海戏唱腔音乐丰富多彩,有男腔和女腔的区别。男腔以“东方调”为基本腔,以“金风调”等为辅助唱腔;女腔以“好风光”为基本腔,以“二泛子”等为辅助唱腔。淮海戏唱腔的特点是乐句结尾突然翻高八度耍腔,具有拉人魂魄的艺术魅力,故有“拉魂腔”之称。



淮海戏的一些表演身段明显脱胎于苏北农村生活,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长期演出中,淮海戏积累了一批经典的传统剧目,有“三十二大本,六十四单出”之说,其中的《皮秀英四告》、《三拜堂》、《催租》等久演不衰,在苏北地区几乎家喻户晓。



本文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