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恭喜你,没有死在出生的那一天!

 永不放弃self 2016-12-23

今天看了《生门》,被陈为军导演震撼到,并成为海伦近期推荐NO.1

非流量演员、非大制作,也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这部“默默无闻”,又跟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小众纪录片,很多人还没注意到,不少人不敢在大银幕前,投入所有情绪,直面这部真实到残酷的电影,尤其是女性,豆瓣现在也只一千多人评分,但给出的8.5高分,足以秒杀不少话题“大片”!

导演耗时700多天,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产科,跟踪拍摄了40个家庭,并选取4个遭遇极端情况的产妇家庭的故事呈现。

第一个产妇是陈小凤。她有中央型前置胎盘,双胎、重症糖尿病。海伦还是名懵懂少女所以特意求助了度娘,才知道有中央前置型胎盘非常危险,只能剖腹产且随时可能大出血,何况她怀双胎并患有重型糖尿病,命悬一线。保大人还是要孩子?这是一个关乎生死的问题。

第二个产妇是夏锦菊。一个全程微笑的阳光产妇,孩子顺利生出来后遭遇血崩,医生建议并取得其父亲同意,切除子宫,但夏锦菊却央求医生再努力一把保住子宫,“我只有32岁还很年轻”

于是医生们铤而走险,整个“子宫保卫战”的过程惊心动魄,失血、输血相当于全身换血两次,夏锦菊心脏骤停两次,医生尽力用胸外按压甚至电击除颤使其恢复心跳,最后不得不将大量的绷带填入腹部止血。

第三个产妇是曾宪春。已经有两个女孩的她为怀男孩赌命怀上第三胎,高龄产妇、妊娠晚期、子宫穿透、生命高危。

第四个产妇叫李双双。同样令人揪心,孕龄28周,妊娠高血压,孩子已经没有胎动,家人担心孩子有发育不全、残疾等问题请求医生实施引产,医生不建议给已成型的新生命判死刑,家属在“去或留”的纠结中与医生产生矛盾。

“生门”是五行八卦里的说法,八卦阵有生门有死门,生门是出口。在纪录片《生门》中,“生门”是生命之门,是新生命来到人世的出口

也是每个面临分娩的母亲,必须跨过的鬼门关,讲真我看完内心波动剧烈!我们记事起写作文,少不了歌颂母爱伟大,但是没有体会过生育的身心之痛,谁都无法领悟“母亲”二字的真正含义。

俗语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即便看完无比揪心的《生门》,依旧对生育之难没有发言权。影片主角就是这四个早产家庭和医生们,作为“第三只眼”的镜头冷静克制。

摄影师偶尔跟患者家属的对话,并没有干预拍摄的流畅性和完整性,拍摄取景多于产房和病房,非线性交叉剪辑她们从住院到痊愈的过程。影片并没有刻意歌颂母亲的伟大,也不是在简单地煽情。导演客观地用镜头书写故事,从头至尾弥漫着旁观的冷漠基调,却流露出人情味,于不经意中给人大震撼。

影片告诉我们,做女人、做母亲的“难”,远不止生育时候撕心裂肺的疼痛。我认为这也是影片想要着重表现的

通过女人直面生死的艰难抉择,“以小见大”经由四个极端生育故事,对弱势女性群体给予人文关照、揭示百孔千疮的中国家庭现状。换句话说,这不是生育的疼痛,是生活的苦难!

夏锦菊的生产和康复过程,是其父亲全程相陪,在妻子分娩的重要时刻,丈夫始终处于“缺席”状态。影片中并没有交代原因,对其家庭关系却不免引人遐想;因为手术风险极大而没有医院肯接收,曾宪春从河南信阳辗转来到中南医院,,她冒着极大风险怀孕只为了生男孩,颇为无奈和酸楚。

“农村人没素质你,不生男孩全村人都会骂你欺负你,所以我只能一直生到是男孩才行”重男轻女这个中国人千年的封建顽疾,在落后地区和农村依旧根深蒂固,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女人承受了太多男权社会的苛责和挑剔,甚至成为男权的附庸和帮凶。

困扰陈小凤一家的是贫穷,这家人身处贫瘠的农村,没有医保,省级医院相对高额的救治费用,令本分的农家人愁容满面,陈小凤丈夫的哥哥只好四处筹救命钱。

孩子平安诞生被摄影师道喜时,丈夫一筹莫展地说,“有什么好恭喜,我一点都高兴不起来”。确实,陈小凤一家从医院返回农村,面临的是对他们来说高额的借款,以及孩子危险高发期怎样平安渡过,早产儿暗藏发育不健全、残疾甚至畸形的隐患,家长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不说,更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钱财。

家境窘迫的一家人,在抚养早产双胞胎的路途上前路未卜,资源不均、阶级差异使得生孩子,可能陷入新的人生苦难,恶性循环。新生儿的出世,并不是一件该大为庆贺的好事,倒像是人生必经的一个关隘,完成了就松了一口气,再去迎接下一个关隘!

孩子出生带来的喜悦,短暂而悲怆,让人内心极为难受。快节奏、压力大、贫富不均……压在中国人身上的思想负担和生活包袱太重,尤其是处在金字塔底端的那群人,疲于应付生活之苦,消磨了新生命到来的快乐。当中产、小资们高喊着,浪漫的“享受生活”“情趣”“品质”时

陈小凤的丈夫却像阿Q一样自我安慰,“父母那一辈的人都能拉扯那么多孩子,怎样都能将孩子养大?”

怀孕的母亲因与孩子数月间共生共存,得以建立天然的情感联系,心心相印,所以片中疼痛到意识混沌的陈小凤,第一时间不顾疼痛想要看到刚出世的孩子。

李双双的丈夫,却急着将家庭的“累赘”抛弃,他抱着对母子都负责的想法,因为担心人财两空,罔顾医生建议

成人化“顾全大局”式,权衡利弊的思考方式在孩子急需救治的时候犹豫不定,甚至说“就看他自己的命了”,这种自私冷漠又消极的逃避做法,也最终逃不了幼子夭折的命运,在跨过“生产之门”时的众生“浮世绘”中,这只是处于不同阶层的四个普通家庭,全国有太多类似的不幸家庭,经历着“平淡的残酷”,恐怕有更多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纪录片因对现实的严肃关注大多缓慢、沉闷、压抑,但这部影片从开始到结束,节奏快、情节强、情绪抓人,又不拖泥带水,直击人心,直到身处封闭幽暗的影院,在视野开阔,没有暂停、快进的大银幕前,声音和画面无孔不入地钻进神经里,才真体会到血淋淋、赤裸裸的现实和面对生活的进退两难。

此片的观影体验太独特、太深刻也很难以承受,完全不同于爆米花电影带来的视听快感。参与观看的全程,更多的是酸楚、痛苦和无力,每人会不自觉跟随每个家庭悲戚与共,海伦所在的厅里人不算少,但大家都很安静沉默,唯一听得见的是啜泣声,即便排片不多,如此大尺度展现生产的小众纪录片,见于院线,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我们不仅需要爆米花电影,更需要聚焦社会伦理问题的影片,没看过的该趁早去影院看否则将会错过,是一件憾事,相信你们也会像海伦一样,看完第一时间打电话,跟妈妈说声谢谢!

微信号:xiaoxianmovi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