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 | 苏轼的母亲程夫人

 无法可法 2016-12-23

程氏教孩子后汉书中的《范滂传》,书中记载:后汉时的范滂因反对宦官虐政而遭通缉,范滂为不连累县令以及母亲而主动投案,范母送行则大义凛然:“你今天能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得盛名,又求长寿,岂可兼得?”范滂跪拜而辞老母。母亲叹谓儿子:“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这时十岁的东坡竟然提问道:“妈,我长大之后若做个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



  有一天,程夫人带着这十来岁的小苏轼读《后汉书.范滂传》。


  范滂是汉代的一个官员,铁面无私,得罪了很多权贵,他办案子不讲人情,结果被人家诬告了,判了死刑,将要走上刑场。临上刑场的时候跟他的妈妈告别,他说,母亲大人,儿子不能进孝,要追随黄泉下的父亲,希望母亲不要太过悲伤。范滂的母亲怎么回答?他母亲说,一个人既要追求留名千古,又要追求长生富贵,怎么可能呢?你为了理想舍弃自己的性命,我这当妈的支持你!就是这么个故事,讲完了。


  十来岁的苏轼会有什么反应?他对他妈妈说:母亲,我希望长大以后也做范滂这样的人,您同意吗?


  注意这苏轼他才十来岁,但他脑瓜子很聪明,他问他母亲你同意吗,这是反过来考他母亲的。



  如果您是程夫人,您将如何作答?


  可以有好几种回答——


  第一种,No.1,好儿子有志气,妈妈支持你;


  第二种,No.2,说儿子你真不错呀,你这范叔叔,范滂叔叔也是好样的,可是有一样,咱们能不能不死啊;


  第三种,No.3,别瞎说,什么死啊活啊的,老娘还指着你养老送终呢,老老实实在家给我待着。


  大家虽然笑了,可是你很难说这三种回答谁对谁错,他都有合理性。关键是这程夫人她怎么回答苏轼的这个问题,程夫人很平静地说:你能做范滂,我为什么不能作范滂的母亲呢?


  同志们哪,什么叫人格教育,什么叫道德教育,什么叫做潜移默化,什么叫做以身作则?!苏轼这一辈子活得是光明磊落、爱憎分明、潇洒自如,眼睛里不揉沙子,为什么?就是因为小时候有他父亲和母亲这样的好家长,这样高质量的家长,给他的良好的教育,这个实在是太重要了。





兴衰无不本于闺门


  如果说苏轼兄弟有家学、师学渊源,这就是以母为师,以父为师,那么苏洵却没有什么家学、师学渊源,而是自学成才。


  眉山苏氏在苏味道以后,三苏以前,没有出过什么名人。


  苏洵的父亲叫苏序,为人平易,轻财好施,“喜为善而不好读书”(曾巩《苏序墓志铭》)。苏洵也少不喜学,而喜游山玩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这里的苏老泉指苏洵。老泉本是苏轼晚年之号,而从南宋开始,就误老泉为苏洵之号,《三字经》的作者亦沿此误。


  一般人在二十七岁还没有读多少书,就不会在学业上追求了,但苏洵不同。司马光《程夫人墓志铭》载:“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旦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


  “我欲言之久矣”,表明程夫人早就希望苏洵能发愤苦读;但学习必须靠自觉立志,如果因父母、妻子要求自己读书而勉强应付,是不可能持久的,也不可能取得成绩的。现在苏洵既然自觉地立志苦读,程氏于是“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苏洵“由是得专志于学,卒成大儒”。


  司马光说:“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完全有理由这样说,没有程夫人,三苏父子是不可能有这样大的成就的。



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