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前面的话 同事林姐最近又遇到了个难题。 孩子今年刚考上了一所挺不错的民办初中,本来一家人都很高兴。但学校离家比较远,林姐不放心让孩子去学校住宿,本来想的是走读应该也可以接受,但每天看着她家孩子上学比别人早走,放学比别人晚回,一回到家就是一脸很累的样子,林姐看着特心疼。 关于这个是否要送孩子去住宿的问题,林姐和她老公已经纠结好几天了,谁也不准备退一步。问孩子,孩子也没什么自己的想法。今天吃饭的时候又谈起了这个话题,林姐说她真的觉得孩子还小,不太放心出去住宿,怕染上什么不太好的习惯,怕被坏孩子带坏…… 如果你也和林姐遇到了一样的难题,你会怎么选择?让孩子住宿,还是去租房“陪读”? 孩子青春期,有家人的参与很重要 因人而异,但如果有条件的话,个人建议初中不要住校。 我初高中都是住校的,相对来说独立性是要强一些,但不是说住在家里就没有独立性的培养。主要看家庭的氛围是否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不可缺少的亲子间积极的沟通交流。与学习同等重要的是身体素质,合理的饮食搭配,规律的生活作息等,住校没有办法保证的情况下,我会选择附近租房。 ——来自帮友:happynz666 个人觉得还是陪读好一些,毕竟孩子呆在家中身边的时间就那十几年,一旦考入大学了就彻底地离开爸妈的呵护了。而且,和孩子在一起,也能随时观察了解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加深和孩子的沟通、理解。 当然,也要看孩子自己的实际,有的孩子独立性较强,住宿和陪读都可以接受。最主要的还是孩子的感受。 ——来自帮友:快乐琦琦妈妈 我觉得首先要清楚住宿的必要性在哪里,如果只是节约时间的话,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其实是更好的选择,既满足了时间上的节约,又不改变现有的家庭和学习的氛围,两全其美。 现在大家都在说家庭教育多么重要,那么一家人在一起其实也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啊。记得曾经看过一部外国的调查短片,主持人先给所有家庭的父母一个选择——可以满足他们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一起共进晚餐的愿望。所有的父母无一例外的选择各种名人,偶像等等。然后镜头切换到孩子们,有的家庭一个或者两个孩子,有的家庭三四个孩子,但是无论是贫穷家庭的孩子还是富裕家庭的孩子,都是毫无犹豫异口同声的回答“爸爸妈妈”,有个年胆小的孩子怯怯问“可以选择家人吗?” 这个时候镜头再次切换到父母们,所以的大人都泪流满面且面带愧色.... 所以我个人觉得在无论多大的孩子面前,在他们的心底,家是他们的港湾,是他们最后的城堡。包括我们这些成年人,总觉得父母在则家在。让孩子们在结束一天辛苦的学习之余,回到温暖的家里,收拾一身疲惫,迎接次日的朝阳,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要比孤独奋战的要好一些吧。 ——来自帮友:roberttan 我家孩子初中没有住校,学校离家10公里,我不想让儿子住校,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应该多与家人交流,再者老师说住宿人多,我家孩子排不上,好吧。孩子爸爸天天早晚接送,很辛苦,我负责饮食。初三时问孩子是不是在学校旁租房,孩子解决不同意,我知道孩子懂事,一方面他也怕精神压力大。 现在我孩子上高一,家离学校更远,两种选择:住校和租房。儿子解决不同意租房,坚持住校。孩子适应很快,很喜欢住校。我让孩子每天给我打电话,就一两分钟的时间,没有事的时候,我就说记着多喝水,吃水果。不是因为大人离不开孩子,也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主要是培养孩子与父母多交流的习惯。在学校住孩子抓紧学习,与同学交流也多,让孩子学习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等孩子上大学时不会因为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就放纵自己,不学习,也不与父母联系沟通。所以我觉得初中走读,高中住校挺好! ——来自帮友:biyu011 有条件的话,高中以下都不要住校,高中最好也在家里住。 一、时间管理和学习习惯都没有成型,学习效率低; 二、学生的价值观不稳定,很容易受周围氛围影响,孩子之间无论是相处非常融洽还是矛盾重重,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最好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相处方式,住校很难达到; 三、父母的亲情,这点不展开,大家都懂; 四、教师对孩子影响巨大,但父母对教师选择影响太小,住校的话,得到的反馈就更滞后了; 五、金钱的保存和利用,不展开。 综上,中学时期是孩子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最好大学再离开父母,之前再困难也应该留在父母身边受教育。 ——来自帮友:daniells 孩子的适应力比我们想的更强大 路总要自己去走 我孩子初中住校,现读初二,女孩儿。 首先学校管理很严属于半军事化管理的学校,学校不准带任何电子产品,如需带手机周日晚上交老师保管周五放学领回。严格的作息时间保证了孩子充足的睡眠,因为宿舍只能睡觉坚决的不许看书。住校的好处就是增进了孩子和家长的感情减少了青春期的摩擦,每天一个电话汇报也能了解了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各种心理活动。我不后悔选择孩子住校也没有觉得对孩子陪伴减少,反而觉得孩子越来越优秀。 ——来自帮友:云海珍 我来谈一下我家娃娃的住宿经历给大家参考。孩子是有深圳户口的,家附近也有公立初中,但当时考民办校就是奔着能住宿去的。这让人觉得好生奇怪,没错,当时很多朋友也不能理解。 我们因为父母的考虑,附近公立很一般,我们俩都要上班,晚上回家要6点多,他爸还不一定能接时回,家里没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帮忙,孩子下午放学早,担心没长辈监管,太自由了可能跟不学习的学生四处游荡学坏了,家里后勤保障又跟不上,晚上下班回家都6点多了再煮饭做菜就太晚了,请个钟点工也得有人开门和监督呀,因此基本的后勤保障不了。孩子考上一民办校最好的班级,去之前跟他讲请楚为何让他住宿的原因,征得孩子同意。 最后说说他住宿的学习生活情况,一日三餐准时,该民办校伙食不错,这样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晚上准时晚自修,要点名且有老师坐堂管理。由于住宿,孩子学会独立处理许多事情,每晚晚自修结束会打个电话回家。有时感冒不舒服,他电话里不说,会去问校医或自己冲包凉茶,坚持上课。周五晚回家才轻描淡写地提一下,我们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周末要不要带他上医院。 孩子与我们感情也没有变得不好,主要是要沟通好吧!最后孩子考上了一所满意的高中。作为家里没老人家帮衬的双职工,我们感谢孩子对我们的理解和自立,让我们能安心忙自己的工作、事业。至于到学校附近租房,只适合有时间有精力照顾孩子的家庭。 ——来自帮友:途上 我的孩子从小学二年级起开始住宿,但也不是完全一住一周,一般是住两天回家两天。不但可以照顾孩子,孩子在学校也可以跟同学玩。 独生子女太孤单,需要友谊的陪伴。现在孩子六年级了,初中我还准备让她住宿走读结合。 孩子大了,家长需要给她空间,逐步退出对孩子的影响和干预。我家的是女孩,现在自理能力和独立性都很好,学习也很好。不是一定要守着孩子孩子才会好,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先让孩子每周住宿一两天,看看他的反应。 ——来自帮友:孟响Dream 别把孩子整得那么金贵,不放心只是家长的不舍得和一厢情愿,迟早都必须放手,没有人能守护孩子一辈子。 孩子的适应能力比我们想象中强大,路总得让他自己去走。住读很有规律,适合学习,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奔波上。 ——来自帮友:浅夏飘雪 帮主说 我的一个亲戚,孩子今年上高二,也是在这个学期选择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了。原因很简单,学校离家比较远,而且晚上本来有的公交车突然停运了。如果不租房,就只能天天下了晚自习打车回家。 我这个亲戚本身也有工作,这样一租房,虽然离孩子的学校近了,但离她工作的地方却远了好多。 其实理论上高二的孩子,完全已经可以独自住校生活了,但我这个亲戚的一番话却改变了我对这件事的看法。 她说:“再陪还能陪几年?等再过两年,孩子考大学考出去了,一年下来也就只剩寒暑假能回家。回头有了对象,寒暑假回不回来都是个问题了……只要孩子不烦我们,只要我们还有时间和能力给累了一天的孩子做上一口热乎乎地合他口味的饭菜,父母累点折腾点儿没什么的……等你有孩子你就知道了,只要孩子舒服,做家长的即便折腾点儿,心里也是欣慰的。” 的确,孩子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其实就那么几年,上了大学、毕业后找了工作、结婚后有了自己的家和生活……离社会更进一步的同时,也意味着离父母更远一步 。所以,在孩子还在身边的时候好好珍惜,好好陪伴,因为这很可能是孩子这一生和父母羁绊最深的一段时间。 错过了、流失了的时光,真的不会重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