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没有专家 只有一群奋斗在教育一线的老师 分享「家庭教育」与「孩子学习」相关内容
生活中,父母有时会觉得孩子某件事做的不对,甚至会想:“这孩子,怎么会这么不懂事呢?”。其实很多事情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人和人之间认知的不同。就像我跟朋友吃饭的口味,同样一盘菜,我觉得味道正合适的时候,他就会觉得太淡了,他觉得口味合适的菜,在我看来太咸!这个时候我们缺的是明确一个放盐克数的标准,而并非谁对谁错。
人这一生,怎么能一辈子都一帆风顺呢?挫折可以让人成长,可现在的孩子在父母的保护下,习惯了温室成长,极少遇到挫折,又能有多大的挫折感呢? 比如孩子考试考不好,家长本来就因为这件事很郁闷了,可孩子自己还乐呵呵感觉没什么问题,好像没什么挫折感,这个时候家长真的很容易暴躁,心里想的全都是:“这孩子怎么自己不知道着急呢?成绩都考成这样子了!”其实这就是孩子跟父母在成绩这件事上的认知不同,孩子的挫折感远远小于父母,所以他不觉得考试没考好或者成绩不好是多大的问题。 如何让孩子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缺乏挫折感的原因: 1、孩子对成绩的心理预期比家长低 如果是因为孩子心理预期过低,家长要告诉孩子,以他的能力可以做的更好。比如孩子考了65分,一般我们会说“怎么考这么点分,你怎么考的啊!”其实这么说也只是徒增烦恼,你不开心,孩子也不开心。可以换一个思路,用鼓励的方式:“这次都能考到65呢,下次是不是就可以考80分了啊!” 鼓励孩子,增加他的信心,把目标定的稍微高一些。然后帮助孩子分析这次考试是哪个知识点出现了问题,遇到问题我们就一起解决,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埋怨。 2、孩子对于成绩本身重视程度比家长低 如果是因为孩子的对考试成绩重视程度低,就需要家长告诉孩子,考试是对自己每个阶段收获的验证,无论大小测验或者考试,我们都要重视起来。 比如生活中,过马路要看红绿灯,我们都知道十起交通事故有九起都是因为闯红灯造成的,看上去平平常常的小事,可如果不注意就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那我们平时的小考和测验也是为之后的中考、高考等重要的考试积累经验。平时考试的题都是不同知识点提炼出来的经典题型,如果你没有认真对待哪次小考,万一重要考试时出现类似的题不会做,那就真的是得不偿失啊。”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比家长的心理预期高,自尊心强。考试没考好的时候,他们的挫折感就会大于父母,这就需要父母帮助孩子一起度过了,那么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更好的面对挫折呢?
1、来自其他方面的鼓励与关爱 第一学期的成绩不够好,选经济学双学位没有选上。女朋友说“没关系你还有我啊”然后她跟我一起想到办法面对和努力 2、唤起孩子曾经的自信 当我失败的时候我想起的所有的事儿都是失败的。这个时候旁观者清,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你还有如此多的闪光点。很多表扬的话从别人嘴里说出来是更有含金量的。 3、表明家长的态度和关心,但给孩子留下更多自己的空间 当你有挫败感的时候是特别害怕过多关注的,这个时候过多的去关注孩子会让孩子很不舒服,这个时候家长只要表达自己的态度“我们是支持你的会给你帮助”表达完后给孩子留一些自己的空间去思考。 无论是挫折感弱还是强的孩子,只要付出足够的耐心,父母一定都有办法帮助他们,。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学的还有很多,我们要允许孩子适当的犯错。 文|佳俊老师 科学家长观直播课 由 科小诸 整理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