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菖蒲对联

 山水离离天地外 2016-12-23

菖蒲,案头的诗意栖息

时间:2016-12-21 10:14:44  来源:大宁网 http://www./2016/1221/164226.html
原载:宁德晚报2016年12月20日第14版
 
作者:张兆宜

      “借一丛乐山乐水添四季如芷如兰。”“细叶纷披清浅碧寒窗淡落静恬香。”这是我为书房案头那盆菖蒲所撰写的两副对联。忙里偷闲之际,总会将目光移向那抹翠绿,放飞心情。

       自古以来,菖蒲就为人们所喜爱,继《诗经》《礼记》等记载之后,历代名家李白、杜甫、陆游、唐寅等皆有留下吟咏诗文。苏轼对此更是钟情,除了与苏辙就种养菖蒲互相唱和,还专门写一篇《石菖蒲赞》流传千古。而菖蒲走出溪头涧畔成为文人案头清供,始于西汉,历唐宋明清长盛不衰,如今更有多地相继举办“菖蒲节”推波助澜。这种穿越时空的闲情偶寄,始终若隐若现,我亦撰联“闲心尽染因菖蒲白发空添任性情”生发感叹。

       记忆中的菖蒲,是防疫驱邪的灵草。传统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时节,皆悬菖蒲、艾叶于门窗,新生儿“生旦”也必须用菖蒲熬水擦洗。菖蒲还是传说中的神草,《本草·菖蒲》称:“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故曰:尧韭。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菖蒲别名甚多,其中的“荃荪”被用以代称贤良之人。据说,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是菖蒲生日。有感于此,我赞咏一联如下:“尧韭灵机留传说,荃荪之喻问谁领会东坡雅意注赞文,水剑之吟容我倾心。”

       菖蒲原长于山涧浅水石上和溪流旁岩石缝中,盘根错节,叶纤姿雅,四季盈绿,清香隐隐,若见开花则视为祥瑞。将菖蒲置于案头,其端庄俊秀、静闲飘逸之神韵,别有情趣,使人顿生“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的诗意栖息之感。若折片叶而闻之,缕缕幽香浮现,令人随之神清气爽。为此,我试作两联以咏叹:“敛翠溪边涧畔,清影玲珑居淡泊拂芳几侧案头,素妆绰约伴闲情。”“野趣离离沾远色清姿脉脉带闲愁。”

       菖蒲因“不假日色,不资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的品性,而被人格化为“有山林气,无富贵气”“此为静品,此为寿品”,其四时皆生机盎然的野逸之趣,具有安贫乐道的君子气质,深受倾心于悠闲优雅生活之人青睐。作为室内观赏佳品,菖蒲栽养甚为简便,沙石、清水、泥土皆可,但主要以水培为主,而用沙石植者叶细,泥土种者叶粗,“只要清水不涸,可数十年不枯”。室内栽养菖蒲在古代已有经验总结,其口诀云“添水不换水,浸根不浸叶,见天不见日,宜剪不宜分”。由是,我亦撰联“盆栽更染扶疏绿水养相侵窈窕幽”赞之。

       菖蒲之根盘屈有节,并以一寸密傍九节以上者为佳品,得之者如获至宝。闽籍书法家卢渊霖对此颇为热衷,曾以联作“一草蒲荪菖,寸寸九节称九雅诸天星月日,朝朝三光谓三辰”进行颂扬。盖因菖蒲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如今又是时尚的“江南九雅”之一,亦为历代骚人墨客笔下常客,入诗入画皆得雅趣。□张兆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