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科医生妈妈:你的孩子不需要补钙

 百科知识大汇集 2016-12-23

可以快速查看超过300篇原创育儿科普文章


枕秃、肋外翻、O型腿、X型腿要补钙?!爱出汗要补钙?!睡眠惊跳要补钙?!乳牙出得慢出得晚要补钙?!身高低于平均水平要补钙?!其实这些与缺钙都没有关系!你的孩子不需要补钙!


点击阅读答案:枕秃、肋外翻、O型腿、X型腿是缺钙吗?


点击阅读答案:爱出汗是缺钙吗?


点击阅读答案:睡眠惊跳是缺钙吗?


点击阅读答案:乳牙出得慢出得晚是缺钙吗?


点击阅读答案:身高低于平均水平是缺钙吗?


钙与健康


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矿物质,约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约1%分布在全身细胞以及细胞外液和血液中。钙建造并强化骨骼及牙齿,维持心脏、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参与凝血过程和炎症反应,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激素水平。


究竟需要多少钙



妈妈问,虾米妈咪答


Q:不同年龄阶段孩子怎么吃满足钙的需要量?


A:0-6月龄宝宝如何满足钙需要量: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若能保证700ml左右的母乳量,配合补充维生素D,就能满足本阶段的钙需要量;配方奶喂养的宝宝,每天若能保证700ml以上的配方奶量,配合补充维生素D,就能满足本阶段的钙需要量。


7-12月龄宝宝如何满足钙需要量:奶类依然是本阶段的主要营养来源,每天若能保证600ml的母乳(或者配方奶),配合补充维生素D,并且及时合理辅食添加,就能满足本阶段的钙需要量。


1-3岁宝宝如何满足钙需要量:每天若能保证2杯250ml鲜奶或者2杯175ml酸奶(或者1杯250ml鲜奶+1杯175ml酸),必要时候配合补充维生素D,并且搭配均衡丰富饮食,就能满足本阶段的钙需要量。


4-8岁孩子如何满足钙需要量:每天仍需保证2杯250ml鲜奶或者2杯175ml酸奶(或者1杯250ml鲜奶+1杯175ml酸),加上均衡健康饮食和充足有氧运动,就能满足本阶段的钙需要量。


孩子是否缺钙,这些检查不靠谱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若是钙和维生素D摄入量过低,会导致骨矿物化水平下降,从而增加将来骨质酥松的几率。

妈妈问,虾米妈咪答


Q:通过测定血钙浓度判断是否缺钙可靠吗?


A:因为血液中的钙不到人体钙总量的1%,一旦血钙降低,机体会通过一系列调节手段,动用骨钙来维持血钙稳定,所以通过测定血清或血浆中血钙浓度判断是否缺钙并不可靠。

妈妈问,虾米妈咪答


Q:通过测量骨密度判断是否缺钙可靠吗?


A:骨密度低表示骨骼内钙质沉积不够,但对不同年龄人的意义不同,对中老年人来说骨密度偏低说明缺钙,对儿童而言骨密度偏低并不代表缺钙。孩子的骨骼在不断拉长生长,钙才能不断往骨骼内沉积,换而言之,骨密度偏低代表孩子正处于快速生长期。孩子的生长过程虽然是连续的,但并不是匀速的,每个孩子的生长过程都会一段时间快一段时间慢,在不同阶段检测骨密度结果自然会不同,所以,骨密度检测不是婴幼儿检查的常规项目,更不是婴幼儿额外补充钙剂的指征。


“食补”是补钙的最佳途径,奶和奶制品是补钙的最佳来源 


奶和奶制品是补钙的最佳食品,不仅钙含量高,而且钙吸收好。豆和豆制品、水产、肉类、蛋类也是补钙的良好食品。


蔬果类和谷物类的补钙效果甚微,不仅钙含量不高,而且含有较多植酸和草酸,会与钙结合形成不溶解的植酸钙和草酸钙,从而影响钙的吸收。

妈妈问,虾米妈咪答


Q:乳糖不耐受怎么办?


A:乳糖不耐受的人可以试着选择乳糖被部分分解的酸奶和奶酪,或者一些降低乳糖含量的牛奶,一些强化钙的食物也可以作为选择。


点击阅读延伸:这些疾病不影响母乳喂养---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过敏


妈妈问,虾米妈咪答


Q:哪些影响钙的摄取吸收?


A:注意,咖啡因,酒精,烟草,过多碳酸饮料,一些对骨骼有影响的药物,一些肾脏或消化道的疾病,会影响钙的摄取吸收。


补钙过量的危害 


尽管钙在微量营养素安全性分类中为A类(注1),但是随着钙的摄入增加,肾结石的风险会增加,且钙会影响其他二价阳离子在肠道中的吸收,尤其是对于孕妇、婴幼儿、缺铁或者缺锌的患者来说,钙对其他二价阳离子的拮抗作用需要引起一定重视。


假如患了某些疾病或者选择特殊膳食和生活方式,仅靠日常食物无法满足钙的需求量时,医生可能会推荐额外补充钙剂,这种情况下还请谨遵医嘱。


注1:加拿大的微量营养素安全性分级(来自于:Addition of Vitamins and Minerals to Food. Health Canada’s Proposed Policy and Implementation Plans. Health Cananda, 2005 )


A类:这类营养素没有相关的毒理研究报告,所以没有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或者这类营养素的安全范围较宽;或者虽然这类营养素的安全范围较窄,但是摄入过量也不会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E、泛酸、烟酸、生物素。


B类:这类营养素摄入缺乏对健康的影响严重,摄入过量对健康的危险性很低。如:钙、镁、钾、叶酸、维生素D。


C类:这类营养素摄入安全范围较窄,摄入过量存在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某些易感人群的摄入水平已经超过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如:维生素A、锌、铁、铜、硒、锰、碘、氟。


其他类:如:胆碱、维生素K、磷、钼。


微博、微信或微访谈,都只是给大家补充一些医院以外的养护知识,不能代替医院就诊,在此提醒家长,如果无法自行处理或对宝宝的病情拿捏不准,请及时就医!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皆为原创,任何媒体使用请与我取得联系。未经授权而刊登的任何媒体,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邮箱:fishfarocean@sina.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