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丽乡村”行(之三)苏村镇:沙苑春来早

 淡然59 2016-12-23

  清明过后的那个周日,我们从东向西横穿苏村镇,作了一次沙苑行。正是早晨,阳光明媚、春风吹拂,南边不远处,渭河上的水汽弥散过来,空气显得异常的湿润。

  陈村是东入苏村镇第一村,是个大村庄,立有集会,街道宽阔,商家林立,糕点铺早早地开张了,空气中发散着甜丝丝的油香。村民正在整理街道,栽树砌路牙。穿村而过,傍渭河而行,路南是连绵不断的黄花菜地。黄花菜两个月后才会盛开,此时正是一片可人的翠绿。路北则是迭次闪过的枣树林、槐树林。枣树是当地的传统水枣,正在发芽,树干拳头粗细,七八尺高,有种倔强遒劲感。槐树在远处的沙梁上起起伏伏,渐渐地密集起来,至洪善和苏村附近,便是密集一片,黑压压如军阵了。自然,这已经到了沙苑的深处。

  沙苑位于大荔县南部,洛渭河夹持,东西长约80里,宽约30里,为造山运动后新生代冲积地层。沙之下方有土。沙地内陆发育着高低起伏,形态各异的凹、洼、仄、平的特殊地貌。高凸的叫沙阜,低洼的叫沙洼,陡峭的叫沙坡,平坦的叫沙原,淀水的叫沙地。潮碱的叫沙囱,青草丛生的叫沙滩,黄沙一片方叫沙漠。许多村庄干脆就叫沙南、沙里、沙洼。上世纪70年代考古认定,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即有先民活动于此。沙苑地区历史悠久,曾经是水草丰茂的天堂。沙苑的开发始于汉,盛于唐,时设有御马监。杜甫有诗:“沙苑临清渭,泉香草丰洁。”更道:“左辅白沙如白水,缭以周垣百余里……苑中騋牝三千匹,  丰草青青寒不死……泉出巨鱼长比人,丹砂作尾黄金鳞。”足见昔时的兴盛了。至明清,沙苑亦是景色宜人的。杂诗有云:“树外青山树底川,雨生云雾晴生烟。”“杨柳春风古渡头,绕堤十里尽桃花。”“鱼莲晴滟滟,蝉柳昼冥冥。羔羊酒能醉,蒺藜茶可烹。”至于出产,“百合番薯南瓜蒜,山药甘蓝辣椒葱。更有佳果枣梨杏,萱花金紫并花藤。”这是民国时期沙苑碩儒李自反的总结。实际上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沙苑地区因为植被未遭大的破坏,仍然水草丰盈。河岸与沙地交接处,百草丛生,微风吹拂,波光粼粼,高高的野芦苇和粗壮的马蔺草长出水面倒映在水里,煞是好看。浅水边,透明的蛙卵连在一起,就像细小的珍珠。深水中,有鲤鱼、鳝鱼时出时没,追逐嬉戏。大雨过后,水池充盈变作了水塘,人迹罕至的塘中便会有八、九斤重的大鱼蹦起。地下水浅,脚一跺,常会踏出一洼水,刨两掀,便是一汪甜甜的清泉了。  

  沙苑遍地都生长着可供药食两用的野菜野草:沙条、灰条条、面条条、白蒿芽子、荠荠菜,成窝地生长着,绿色、天然、不挪脚转个身就可以摘得一篮,拿回去洗净了生切凉调或蒸菜团,都有极好的口感。碰巧了,你可以采到鲜嫩的白蒿芽子和蒲公英,不但好吃而且能治病,润肺强肝,再好不过了。要说蒸麦饭菜团,槐花当属首选。大片大片的槐林,槐花缀了,如雪一般地白,悠香远飘。此时枣花也正开放,黄色的小颗粒簇拥在一起,虽不似槐香浓郁,却发散着淡淡的清香,最易沁入心田。枣花花期较长,将近两个月,远在四川、安徽、陕北、宁夏的蜂农们也驱车来赶花期。码好蜂箱,搭起帐篷,插上小小的红旗,再将小尺寸的太阳能光电板一旁竖了,帐篷里立时响起了广播电视的声响。数十箱蜂一溜排在树下。方始开箱,蜂儿们就忙不迭地扑进了槐林里,停落在槐花上,营营嗡嗡,欢快地歌唱着。不几天,养蜂人的蜜桶就会装得满满的。这时,放蜂人就会做起销售,烧沸了泉水,烫上几勺枣花蜜,递给前来攀谈的游客。一见如故,两厢愉悦。客人临走,蜂农会热情地让价售给纯正的花蜜,摇手相道来年再见。

  近村菜地边有水井,三五尺深,其实依然是水塘。旁边立有木杆,一头拴了石头,一头系了水桶,摁下水去不用费力就可将水打了上来,这即是古书上标识的“桔槔”。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搞“平沙造田”工程,抽水灌溉,地下水位下降得很深,枣林槐园在减少,这些迷人的景观随之消失了,沙坡头高高低低地向远方铺去。一位家居沙窝深处的女诗人感慨地写道:我那风韵天然“缠沙”的故乡远行了,它只留在所有乡人深沉的记忆里。再过五六十年,没有人会记得它可人的风姿,再领略它如诗的意境,再讲述它那些神奇的故事……

  但是,时代的变化没有让诗人失望,她的叹息尚余音未消,昔日的美景便又重现了,而且更宏大,更璀璨,更称心悦目。大荔县因为地处黄河金三角,“九省通衢”所以极易开展沙漠旅游。近年,苏村镇党委和政府借助全县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大布局,农业经济以黄花菜种植为支柱产业,旅游开发以“玩沙”为主导,创新思路,做起了大手笔的文章!全镇栽培面积已达一万余亩。2015年6月19日,苏村镇举办了以“品神奇黄花,览人文沙苑”为主题的首届“万亩黄花菜采摘节”。渭河大堤南北,黄花菜地东西展开,金光闪闪。时约一周,游人如织,或采摘,或拍照留影,笑容满面,流连忘返。现在非独节假日,平日晋、豫、西安方向来客已然很多。这天春暖花开,又是周日,待我们到时,滑沙的公路上已是盛况空前了。千余辆小车在两边道上挤着,人声嚷嚷,众人四散开去或是挖野菜,或是钻进密林采槐花摘榆钱,或是滑沙玩儿,自寻其乐。

  苏村镇的沙漠旅游以沙南村为核心区。这里,沙丘起伏,沙林深深,面积大,有着内陆沙漠的浩大气势和独特的情调和趣味,可开发项目种类较多,沙区南有杨树槐树防沙固沙,北来已打通入景区道路,修有滑沙场和沙地汽车、摩托车赛场。远近的游客都纷纷慕名而来,远离城市的喧嚣,探索沙苑神秘面纱,体验独特风情。为便于经营管理,保证安全,沙南村已成立了“金沙岛旅游公司”,开展有数项玩沙项目。所修滑沙场位于沙南村北,面积很大,沙丘高近20米,丘丘相连。游客自驾着四轮滑沙车拼力而上,旋又从高处放下,常常,赛车和赛车看着要碰磕了,骑游者又灵巧地转把方向盘避开了,体验着勇敢。小学生则拖着滑沙板上到丘顶,双脚一蹬,十几个滑沙板一溜儿从高处任性地滑下,欢快地呐喊着,争先恐后,就像是春燕飞落。年初有陕北“创客”在这里搭起了10余个蒙古包,数峰骆驼卧在路口等游人坐乘,几匹蒙古马昂头向远方奔去,鸟儿被惊了,一群群在空中打着旋。几株粗大的古槐在半坡上孤独地长着,槐花开,蜂蝶绕,也许已长了数十年。最奇处,一只黑色的小甲虫竟在这黄色的大沙坡上匆匆地爬着,极快。它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莫非是从三毛《橄榄树》那悠扬哀愁的歌声中掉落?沙丘西南有一处农家乐,隐在一大片槐树林中,极幽静。门楣上是名人题字:白马农庄。院庭大如一个足球场,中间建有搭着绿色藤萝的回廊,两厢为客房,房內摆布依城市宾馆的设置,棋牌,电视,卫生间一应俱全。正有游客进餐,全然乡间物料,纯正地方风味。又有客厅一间,內置书画大案一张,几位白发老人挥毫切磋,一幅行书字写着:美哉此风味,绝无利与名。桃源复岂异,心与陶公盟。诗为清末乡贤所写,正合了现时退休老人的心境。问及苏村镇之来历,一老人道,隋文帝杨坚重臣苏威祖上自太原府迁至此地建村,故名苏村,史有记载。我们遂稍作攀谈即离去。又行不远,忽闻有古琴乐声在林下轻轻响起,徐缓悠扬,弥散开来,是道情?是佛乐?似从心上流过。待细听时,又有清脆的击打声响起,宛若湖面上溅起了雨花,全然是天籁之音了。入林中去看,空旷处,数位老人在练习太极拳,怡然自得,物我两忘,甚是陶醉,以致我们疑惑是误入瑶池了,不敢惊扰,悄然自另一条沙路退出。忽然,一声高亢的歌声响起,举头望去,只见一个男子汉在沙梁上忘情地摇头呐喊。稍一听,原来竟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歌手谭维维唱的《华阴老腔一声喊》,原来,苏村镇政府借助这浑厚的黄土之乐正拍摄宣传推介沙漠游的碟片呢!呵,“华阴老腔一声喊,喊得那巨灵劈华山,喊得那老龙出秦川,喊得那黄河拐了弯!太阳拖出了金盘盘,月亮勾起了银弯弯,天河里舀起了一瓢水,洒得星星挂满天……”同行的诗人朋友听得诗兴大发,亦摇头吟道:春风十里渭滨路,苏村葳蕤(weirui)枣槐柳。长安游客不道远,笑谈胜如沙坡头。

          2016年4月27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