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来源:华医网(ID:huayiwang91) 作者:吴金华 基层代注这件事,才真是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啊,是每个基层医生都面对过的“痛点”。 现在不少三甲医院停止门诊静脉输液,这是好事,但是基层医院没有同步跟进。病人从三级医院带药来基层要求代注的现象越来越多,所以不少患者在上级医院配好药,来基层医院(尤其是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输液或者肌注,由此引发不少纠纷。 不提供代注服务,患者埋怨 基层医疗机构不是为社区居民服务吗?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不了高端的医疗服务,低端的服务你们又不干。也难怪患者想不通!但是注射服务并不是所谓的低端服务随随便便就能操作的。这里讲两个案例: 案例一:冷链药品未低温保存,坚持代注 有一个患者在老家被狗咬伤,老家医院为其注射第一针狂犬疫苗后,患者自行携带剩余的四支疫苗(没有任何的冷链防护)到外地打工。到了规定日期后,患者到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注射狂犬疫苗,接诊医生告知,疫苗要求2-8摄氏度的保存条件,否则疫苗变性,注射不仅达不到免疫的效果,反而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不听解释,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赚不了钱不肯提供服务。 后来此患者不停到社区、卫生主管部门投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疲于应付各方指责。其实这真不是基层不愿替你服务,而是出于患者的自身安全,药品保管不符合要求会导致药品变性的。如果社区不问不顾的直接替你注射反而不正常了。 案例二:基层医院不具备化疗能力,强行代注易出问题 这类事情在基层时常出现,一旦代注遭到拒绝就会引发纠纷。主要原因有几个:一是患者大多数时候,对代注的风险认识不足,认为只不过是打打针、输输液而已;二是患者认为基层医院是因为不赚钱,所以不愿意提供代注服务。 基层医院:担心安全隐患,打吧纠结,不打投诉 但是我们基层医院又是怎么想的呢? 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角度来看,他们对代为注射针剂均表现出谨慎的态度。主要原因,还是出于医疗安全的考量。 一、不了解药品性能 基层医院不了解代注药品性能、副作用,基层不敢代注。不少针剂,基层听都没有听过,更谈不上知道如何使用了,这样的代注风险很大。但基层单位又是为当地百姓服务的,来的病人都是当地熟人,有时候很难拒绝,所以基层对此也一直很纠结——打吧,出现问题肯定得赔钱;不打吧病人要投诉。 二、需要皮试的药物过敏概率高 一些需要皮试的药物过敏概率高,基层不愿意代注。尤其是头孢、青霉素等需要做皮试的针剂,怕出了问题,不好划分责任。 三、部分药品保存条件高,代注危险性大 一些药品保存条件高,患者自带的很难达到保存条件,代注危险性大。不少基层医生说“一些药品保管条件很高的针剂,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按照规定保存,注射后出了反应,责任难以承担。” 四、针剂的来源不清楚 针剂的来源不清。更有甚者拿着不知哪里购买的药品,强行要求医院替他们保管、注射。医院自然据理力争,又少不了一番争吵,多方投诉,严重影响医院正常秩序。 建议建立起一套代注的流程和规范。(签订代注告知书) 首先是对代注的病人来讲,为了用药安全,最好是哪里开出的药,在哪里打针;其次如果劝阻无效,病人强烈要求注射,要求病人提供病历、医院配药的原始发票,由社区医生确认上述材料,再要求患者签订一份代注告知书,告知代注存在的风险,一式两份,患者和医院各一份。目的是出现纠纷时有一个书面证据,划清责任。至于代为保管药品,按照药监部门的指导,一律不予保管。 上级医院不要过多开具针剂让基层代注 PS:大家来说说面对患者提出代注要求,你是怎么做的? 你还没关注“基层医师公社”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