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古通今 大家气象 ——王友谊在当代书坛的位置极其现实意义

 d大羊 2016-12-23

王友谊先生虽已名动书坛,然亲和直爽,待人真诚,丝毫不以名家、大家自居,这种谦虚低调的作风让我为之感动。

王友谊先生曾给我寄来两套皇皇巨著:一套是《契文斋藏印》,一套是他用篆书书写的《四书》,且都认真签了名。

《契文斋藏印》共15册,此乃一项由他个人策划并执行实施的艺术工程,规模宏大,全景式地向我们展现了当代200余位书法篆刻家横跨几十年的发展概况与艺术风采。按说,如此宏大的文化艺术工程,理当由国家艺术机构组织一支专业的团队来策划与落实,毕竟它量大面广,所需资源之构成复杂,工作量庞大。然而,最终却是由王友谊先生以一人之力,以锲而不舍,迎难而上的敬业精神,身体力行,克服各种困难,得以完成,令书界同道深感意外之余无不由衷叹服,刮目相看矣!

《四书》是王友谊先生历时三年用大篆书写的中国文化经典著作,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及其弟子著书立说留下的儒学经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之影响。王友谊书写的大篆《四书》,共6万7千余字,抄录在36本册页上,艺术地再现和还原了历史本真的书写风貌。此书由中国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欧阳中石、李学勤等当代40余位书法名家、古文字学家应邀写序题跋。

当代有良知的评论家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在给当代书家撰写评论,一定要慎用大家、大师这样的词汇。事实上,平心而论,当代书坛迄今为止,尚无人可称大师。即便是大家,也是凤毛麟角,以我之眼量目之,也不过三五人而已。如果让我来率先推举一位当代书法大家,那我自然会选王友谊先生。

在书法方面,王友谊善行草,精篆籀,举凡甲骨、周金、石鼓、秦篆、汉篆、汉金、清篆,在其腕底左右逢源而信手拈来,古雅纯正,气象超绝,行笔自如,浑然天成。他的篆书创作在整体上基调统一,但不同之作品有不同之笔法和结构特点。各种经典碑帖之间如何融合,如何变通,扬弃什么,吸收什么,都以他精彩的表现给出了答案。无论大篆、小篆之创作,都能做到不臆造、不拘泥,下笔有源而灵活变通。在格调、品位和气象上始终捍卫着古代经典的尊严,使其悠远气息,绵延不绝。这对当代篆书创作提供了一个系统而完整的艺术参照。

古人留给我们的篆书资料非常有限。而王友谊先生以篆书书写《四书》这样的典籍,洋洋67千余字,里面必然会遇到很多麻烦,也就是说,有很多字可能在古籍里面找不到篆书书写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既不能空缺,又不能生造,只能以现有的甲骨、金文、秦篆、汉篆、楚篆之偏旁部首遵照“六书”的原理来进行组合处理,并且要达到风格上的统一。试想,如果缺乏精深的古文字修养和对历代古文字书体的系统研究,是绝对难以胜任的。王友谊先生数十年如一日,正是在做这样的功课。也正是因为他严谨的治学作风和一以贯之的苦学精神,不仅在书法特别是篆书方面具备了深厚的传统功力,而且对整个古文字体系有深入系统的探究和认识把握能力,故而,才能在完成这么一部古籍经典的书写过程中,能够驾轻就熟、左右逢源。

王友谊先生之篆书,植根金文,上溯甲骨,下及秦篆,旁参清人,功夫老道而品格超绝。他吸纳诸子百家之思想,形成特立独行之理念。尊重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敬畏经典而不囿于经典。兼收并蓄,吐故纳新,出今入古,融会贯通。以一种创造性思维,开启了当代篆书之新局面。他不仅创作出了大量的篆书精品,成为了当代篆书的一个标杆和典范,供人们品赏审美借鉴学习,还以鸿篇巨制的特殊形式,书写传统国学经典系列,将书法与国学相结合,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让人们在欣赏优美的古文字书法的同时,感受传统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这种艺术性和学术性相辅相成的创作方式,为后来学人树立了楷模。这在当下一切以经济为中心,而传统国学一度被人们所漠视的情况下,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友谊先生在书法创作、学术研究、书法教育等多个领域都成就斐然,有目共睹,发人之所未曾发,为人之所未能为,殚精竭虑,皓首穷经,以一己之力,成众人难为之事,集前人之大成,成一家之硕果,施惠书坛,泽被后来。其功也可敬,其品也可佩。因此,把他定位为当代书坛不可多得的大家之一,应该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王友谊先生以他卓越的书法成就和高尚的人品受到了书界同道学人之赞扬和敬佩,门人弟子众多,而他在学习生活当中以身作则,循循善诱。事实上,受到他指点教导者,大多都学业有成。故友谊先生课徒之举在书法界有口皆碑。

他在书法创作和学术研究之余,致力于打造平谷文化品牌,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他倡导发起并主持的“上元雅集”系列活动,在近年来风生水起,好评如潮。他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做事方式,正是当下很多书法人乃至书法圈以外的更多人效法的榜样和努力的方向。

王友谊先生年近古稀,名声鹊起而成就斐然,然其并不以此为足,他时常以归零的心态来对待生命和艺术。他在继书写《四书》之后,又开始了对《五经》的书写,尽管在此之前曾经饱受病魔之折磨,但从未轻言放弃。以超人的毅力和恒心,圆满完成了自己的学术规划。很显然,时隔不久,由他书写的这部篆书《五经》必然再一次给书坛带来新的精彩。

让我们向他致以由衷的祝福并殷切期待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