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良好习惯靠物质激励养成?

 玉米人77 2016-12-23
龙岗区如意小学的“好习惯存折”深受学生喜爱。

举手发言得到一个“银币”、完成作业也能得到一个“银币”……深圳不少学校为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引入了“代币管理”,学生凭借获得的“银币”或奖券来兑换礼品。

不少家长认为,此举通过外部的激励能够帮助孩子实现自主管理,从而形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也有的家长担心,这会无形中培养学生功利化意识。专家表示,孩子习惯的养成借助外部的物质激励无可厚非,值得提倡,但在实施中应注意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平衡,物质奖励的象征意义更为重要。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卓文 文/图

学校发行“银币”助学生习惯养成

在龙岗区如意小学,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由“如意银行”发行的“好习惯存折”。老师们则人手一个“如意银币印章”,学生有了好的表现,就可以得到印章,包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出色地完成作业、养成了讲卫生的习惯及乐于助人等等。每个学期末,学校的“如意超市”将举行一学期一度的如意银币消费活动,联合各班的跳蚤市场进行,超市的文具玩具由学校出资购买,各班的跳蚤市场集中了由学生从家里带来的二手书籍、礼品、玩具、文具等。

如意小学德育处主任刘聪告诉记者,学生经过了一学期的辛勤付出,将积累在“存折”里的“如意银币”拿来消费,兑换自己喜爱的礼品,有助于激发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决心。

不仅是如意小学,深圳有不少学校也纷纷采取类似的办法。在坪山新区金田小学的学校入门处,设置了金星奖品超市,每周一到周四的上午7点30分至8点20分是超市的“营业时间”,商品是一些文体用品,并根据奖品价值的不同分为了十张券区、六张券区等。金田小学副校长廖雁妮介绍,要得到这些兑换券则需要孩子们有良好的表现,老师会根据学生课内外的表现发放兑换券。

物质奖励养成孩子功利化意识?

据记者了解,不少学校采取的物质奖励管理实际上是以“代币治疗”为理论依据,是行为矫正技术中的一种方法,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通过系统的代币管理,可以强化期望学生出现的良好行为,消退不希望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同时把这种外部强化逐步转化为学生内在需要,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

如意小学的家长彭女士告诉记者,孩子上学前有不少坏毛病,上小学后,孩子为了能得到“银币”,把不少坏毛病改了,慢慢养成了许多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效果十分明显。家长郭女士则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她也尝试通过物质奖励来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但久而久之她发现,孩子在做事前常会跟父母讨价还价,每做一件事总要求回报,担心无形中培养孩子过于功利化的意识,变得斤斤计较。

深圳市育新学校的创新奖励方式,同样是根据代币制的心理学原理,形成“向日葵成长促进计划”,但在实际操作中,学校给予学生的不是荣誉奖状,也不是物质奖励,而是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收获教师的评价得分,得分会换算成“葵花子”,并定期举行“葵花子”兑换活动,学生可以兑换钓鱼、k歌练歌、攀岩、打飞碟等趣味活动。该校心理中心负责人吕超老师介绍,这不仅给了学生一种正向的驱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奖励学生喜欢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又较难接触的活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特长,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

注重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间的平衡

深圳市督学、云顶学校校长杨坚表示,良好习惯的养成,内驱意识是根本,外力的激励也有必要。尤其是在年龄较小的阶段,需要外力的引导、帮助孩子。“通过一点小小的物质奖励无可厚非,甚至值得提倡。”杨坚说,过去的教育教学中,强调精神的奖励多一些,包括发奖状、口头表扬等,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多一点物质奖励,确实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只不过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之间的平衡,在奖励物质的同时,不应过分强调奖品的价格,要更突出奖品背后的象征意义,既能有效激励孩子又能避免过于功利化的不利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