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控备忘录】风险管理到底是啥?

 霸王龙勇士 2016-12-23



今年4月份,我有机会回到阔别了十八年的高中母校——湖州中学,遇见了近二十年未曾谋面的数学老师,当老师问我目前从事什么工作时,我回答“在金融机构从事风险管理”,老师接着又问“风险管理是个啥?”我突然语塞,因为当时并没有彻底想清楚风险管理到底是什么,同时也没有想明白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非金融人士描述风险管理,老师见我沉默不语,便说道:“风险管理一定是很神秘、很高大上的工作吧!”在认真思索了半年以后,提笔写下了这篇备忘录,尝试去打开风险管理这只在外人看来带有神秘感的“黑匣子”。

《史记》第一百二十九卷“货殖列传”中提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短短的十六个字充分体现了资本的逐利性。作为掌握大量资本的金融机构,自然以追求资本的保值与增值作为生存的不二法门,但在追逐资本收益的同时需要承担风险,金融行业本身也是一个经营并管理风险的行业。风险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对风险的管理,我个人将其简要归纳为是对风险的“识、评、监、控”,下文就对此展开讨论。此外,关于风险的解释可参阅笔者今年9月27日在“风控博士沙龙”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如何理解风险?》。


一、对风险的“识”

位于希腊巴赛的阿波罗神庙内有一句最有名的箴言:“认识你自己。” 同样,由于金融机构每时每刻会面临着各种不同的风险,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要认识并且识别出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这四大类。


01. 市场风险

投资股票的股民最担心的是股价下跌,股价下跌可能导致投资亏损;储户担心的就是央行下调存款利率,按揭贷款的购房者担心的则是央行上调贷款利率,利率的变化会影响储户的利息收入和购房者的利息支出;海淘一族或者热衷出境游的驴友担心的是人民币贬值,人民币的贬值会增加相应的支出;开车上下班的白领担心的是油价上涨,油价涨了就会提高出行的成本。以上的这些例子中,由于股价波动、利率调整、汇率变化、商品价格变动导致收益或收入减少、亏损或支出增加就被称为“市场风险”,因为这些风险直接来源于市场。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引起市场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包括了贪婪、妒忌、自负、轻信、盲从、恐惧等,在金融市场中就常常表现为:对知名分析师的轻信、对他人投资获利的妒忌、短暂成功引发的过度自信和盲目乐观、在追涨中的贪婪、在杀跌下的恐惧等等;第二个原因是周期,包括了经济周期、行业周期、企业生命周期等,导致周期的原因也主要有两个,一是市场自我调节,也就是无形之手,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二是政府的干预,也就是有形之手,比如在今年国庆节前后国内20多个一二线城市的地方政府出台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房地产行业的景气程度恐怕要掉头往下了。同时,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发现,市场上小的波动往往源自心理,大的波动常常源于周期


02. 信用风险

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一位同学经常向其他同学借钱购买零食吃,并承诺会在短时间内归还,但是当要求还钱时,他会有时耸耸肩膀,表示没有钱还,或者有时干脆说没有借过。借钱不还、承诺的事情没有履行,这就是“信用风险”,通俗而言就是对方不守信用导致的风险信用风险的根源包括不想偿还、不愿履约的主观意愿和无力偿还、无力履约的客观能力。商业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在经营中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牵动着这些金融机构多数人的敏感神经,也与个人的收入密切挂钩。


此外,随着国内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近年来P2P网络借贷在广大的百姓中间迅速流行开来,然而,各种P2P网络平台破产、老板跑路等极端事件却也是愈演愈烈,2016年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重点整治问题之一就是P2P网络借贷,因为P2P网络借贷牵扯的信用风险实在太大了。记得2014年年底我受邀在江苏省镇江市市委党校就互联网金融做过一场专题报告会,会后有一些干部和老师咨询我关于一些高收益率的P2P产品是否可以购买的问题,我给出的建议是“不要去想、更不要去碰”,表面上诱人的高收益率背后却隐藏着血本无归的可能,没有必要拿着自己的血汗钱去冒这种高风险,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才是最稳妥之道。


03. 流动性风险

金融市场有一句谚语:“现金为王(Cash is king)”,资金是经济运行的血液,同时也是一个企业、一家金融机构的生命线。当一个企业或金融机构在需要资金的时候却无法筹措到资金,或者当需要出售资产时却面临无人购买的窘境,这就是流动性风险。下面就举两个现实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在2011年温州许多的企业由于银行停止发放贷款而陷于破产,我有位同事恰好是温州人,他的父母亲就有自己的企业,他告诉我在2011年时一些银行为了保证已有的贷款能够顺利收回,会先向企业口头承诺在原有贷款还清后就发放一笔新的贷款,然而当企业好不容易东拼西凑归还了贷款后,银行却以各种理由停止发放后续的贷款,从而导致了众多温州企业的资金链断裂,最终无奈以破产或者老板跑路收场。


第二个例子: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国内A股市场有一个特别的交易规则——每日的涨跌停规则,当市场中需要大笔出售某只股票时,会由于卖盘过大而导致将股票打在跌停板,这时想进一步出售股票可就不容易了,如果跌停板被打开,那还好些,如果一直牢牢封死跌停板,就只能等下一个交易日再卖出了。如果不小心重仓了一只连续十几个跌停板的股票,那可真是太悲惨了,因为此时买家如同人间蒸发一般!


04.操作风险

金融活动是通过人和信息技术来实现的。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米歇尔·德·蒙田曾指出:“人类是不断变化的生物,是一种纯粹潜在的存在,并不必然通向曾被认为是真、善、美的东西。”所以,人是会做错事、干坏事的,这就是一种操作风险。我刚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在一家股份制银行的支行工作,就亲耳听闻该行的柜面人员、客户经理监守自盗,挪用客户的资金去澳门赌球、买奢侈品等匪夷所思的行为。所以,金融机构防人之心、防人之举是不可无的。


计算机的出现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但也常常会给人们出其不意的偷袭,比如2013年8月16日A股市场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该事件触发的原因就是公司内部交易系统的一个缺陷,这是一起很典型的操作风险事件,该事件最终以相关机构遭到处罚、当事人被追责而划上了句号。2016年9月8日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剑桥大学的演讲中就公开表示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伴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未来资本市场可能会有更多人工智能的交易程序参与,如何防范人工智能引发的操作风险事件或将提上金融机构的议事日程


二、对风险的“评”

当金融机构认识并识别出风险以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判断了,其中风险评估的方法不外乎是定性与定量,而对风险的判断则需要结合金融机构自身的偏好和容忍度来完成。


01. 对风险定性和定量评估

对风险定性的评估需要依赖于经验的积累,这方面与开车是很相似的,为什么老司机的驾车经验就比新手丰富呢?这是因为老司机各种路况都经历过,大小事故也都见到过甚至还遇到过。记得差不多十年前,我在一家外资银行上海分行从事企业贷款业务,当时为一家在苏州的台资企业申请贷款,我和我的领导还挺看好这家企业的,当贷款申请上报到总行风险管理部的时候,评审这笔贷款的风控官在金融行业工作了十余年,现场考察过大大小小公司有数千家之多,在仔细阅读了提交的材料以后,认为这家公司业务发展过快,感觉不太靠谱,最终否决了这笔贷款,一年半以后这家公司最终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多家中外资银行身陷其中,而我所在的银行成功躲开了这个定时炸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风险管理工作还比较适合于经验和阅历丰富的人士。


对风险也需要采用定量的测度,从而判断风险是大还是小、是高还是低。对风险的定量测度类似于医院对患者进行的血液检测,常规的血液检测包括了白血球、血小板、血红素等十余项量化指标。有一次我去医院看病,和主治医生开玩笑说:“未来患者感觉不适可以直接去医院验血,然后电脑根据血液检测结果直接给出是否患病以及患什么病的结论,这样医生不就轻松了嘛!”医生的回答非常严肃和职业,说道“验血的结果用于参考,要与其他的证据相互印证才行,不能简单代替医生的临床经验判断”。同样,对风险的定量测度也是为最终的决策提供参考,决策还必须由人来做出。同时,对风险定量的测度需要依托强大的信息技术手段,风险管理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开发风险管理系统,金融机构一般不会自行开发,因为没有这个水平也没有这么多人才,需要与国内外专业的风险管理系统开发商一起合作开发。


风险有时会像病毒一样具有传染性,主要包括了在同一种风险内部的传递和在不同类型风险之间的感染,从而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对这种传染性的测度就需要运用统计学中的“相关性”。先举两个在同一风险内部传递的例子:2015年6月-7月份A股市场的暴跌,导致了包括香港、日本、美国在内的亚太股票市场剧烈波动;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整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计价规则,不仅引发短期内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也引起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对美元的竞相贬值。再举一个在不同类型风险之间感染的例子,2013年8月16日的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虽然该事件是一家金融机构内部的操作风险事件,但是却导致了短期内A股市场的剧烈震荡,加大了市场风险。

 

02. 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

风险评估完成以后,需要与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进行比较,从而最终做出是承担风险还是规避风险的判断和决策。


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一言以蔽之就是选择怎样的客户、开展怎样的业务、开发怎样的产品,而这与男女之间的相亲是非常类似,并且也有定性与定量之别。前些天,公司里有位85后的单身女同事,希望让我给她介绍对象,我问有什么具体要求,她说颜值要高、品行要好、学历不低于硕士,这是定性的偏好指标;身高处于1.78米至1.85米的区间,税前年收入不低于100万元,年龄处于33至40岁之间,这些就是定量的偏好指标。金融机构对风险偏好的设计要合理,不能过高,如果一家村镇银行要求的贷款对象是世界500强企业,估计这家银行的领导和员工都要去喝西北风了,但是也不能设计过低,否则就会承担过多、过高、过度的风险。


风险容忍度就是指金融机构能够承受多大的损失。风险容忍度的大小与金融机构的资本实力息息相关。工农中建这样的四大国有银行,资本实力雄厚,所以对各类风险的容忍会比较高,几个亿的亏损对这些银行而言简直就是九牛一毛;相比之下,村镇银行或者农村信用社的资本实力就较弱,所以对风险的容忍程度会比较低,一个亿的亏损对这些银行而言可能就要了它们的命。


当然,对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的设计是风险管理中比较让人头疼的事情,需要根据金融机构设定的经营战略、竞争环境、财务预算、业绩目标等因素综合考虑,往往也是风险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博弈的焦点。

 

三、对风险的“监”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句经典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它揭示了世间万物的变化是永恒的。风险本身就是一种未来的不确定性,因此变化是风险的本质特征,每天资本市场就如同钱塘江的潮水一样起起落落,宏观经济下行可能导致原先优质的借款人变得缺乏偿债能力,政策变化可能导致原来一本万利的投资变得血本无归。因此,金融机构就需要对风险进行动态的跟踪与监督,通常会包括三方面的工作:收集存量客户的最新信息、跟踪资本市场的动态变化、参与产业项目的日常监督。


01. 收集存量客户最新信息

在我曾经工作过的一家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部门内部专门成立了一个负责收集已有融资客户和被投资企业相关舆情的工作小组,该小组从8点半上班的那一刻开始,就通过互联网和专门的财经数据库尽可能广泛采集这些客户的最新动态信息,并且形成书面报告,提交公司管理层并且还上传至公司的办公系统供全体员工参考阅读,该报告经常会有100页之多,在一次公司的办公会议上,总裁就半开玩笑说,这个工作小组是整个公司的情报中心。


除了收集互联网的信息以外,金融机构会定期和不定期去实体企业进行检查,及时掌握工厂是否开工、经营是否稳定、销售是否良好、资金回笼是否及时等关键信息。


02. 跟踪资本市场动态变化

全球投资之父约翰·邓普顿说过:“行情总是在绝望中出现,在犹豫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疯狂中结束。”对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积极参与资本市场的金融机构而言,风险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对资本市场上的投资及影响投资价值的因素进行实时动态跟踪。


《上海证券报》2016年10月14日刊登的题为《执掌1.27万亿市值 A股资本造系轨迹》,记者梳理了中国资本市场中存在的各种“系”,罗列出包括宝能系、明天系、中值系在内的共计20个系,每个系都掌握着多家国内上市公司,在每一支大肆扩张的资本系背后往往隐藏着一条敏感而紧绷的资金链,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条资金链、产业链在短期内崩塌,十几年前的“德隆系”、近几年的“中技系”就有往日的辉煌但最终覆灭的惨痛教训。记得2004年4月份,我还在上海财经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也恰好在一家咨询公司实习,当时正巧遇到“德隆系”出事,旗下的三只股票“新疆屯河”、“合金股份”、“湘火炬”出现了连续多个跌停,那时我很有一种想用几个月实习收入去抄底这些股票的冲动,但是最终依然感觉风险太高而没有尝试。


03. 参与产业项目日常管理

金融的核心是服务于实体经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走产业与金融相结合(简称“产融结合”)的道路,因而常常会委派员工参与到具体已投资产业项目的日常运营管理中,以此动态和全面掌握项目的风险变化。


今年8月份我有机会去一家上市信托公司进行同行业的风险管理经验交流,就了解到该公司在产融结合方面做得风生水起,主要通过发行信托产品的方式投资国内一些中型房地产公司的地产项目,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对此,该公司招募了来自万科等一线房地产开发商的员工,同时专门成立投资管理部,在已投资的房地产项目上现场派驻财务人员,掌握每笔经费支出和对外划款的信息,同时还指派专业的造价师对工程进度和造价进行严格跟踪。


四、对风险的“控”

如果将金融机构的经营比作是放风筝,那么对风险的控制就好似放风筝的人紧握连接风筝的这根线,无论风筝飞得再高、再远,这根线始终不能松、更不能断。目前,国内的金融行业经常将风控(“风险控制”的简称)等同于风险管理,这在一定给程度上凸显出风险控制的重要作用。其实,风险控制仅仅是风险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数学术语来表达的话,风险管理是“全集”,风险控制是“真子集”。风险控制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主要包括了风险分散化、止盈和止损。


01. 风险分散化

投资人士经常将“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挂在嘴边,这句话就道出了风险分散化的真谛,风险分散化在金融活动中是随处可见。


假如一家商业银行只给一家企业发放贷款,如果这家企业不幸破产了,那么这家银行也估计要跟着倒闭了,所以银行会给不同的企业客户、不同的个人客户发放贷款,毕竟不太会出现所有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同时破产的情形。


在基金公司发行的基金产品中,基金经理不会把资金全部用于重仓和押宝于一只股票,而是分散投资,比如花一些钱购买大盘蓝筹股,也花一些钱配置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股票;随着中国股市与香港等海外市场互联互通进程的加快,未来部分资金配置海外资本市场也将成为大势所趋,毕竟市场往往会出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情形,通过分散投资的方式有利于平滑收益、控制风险。

 

02. 止盈和止损

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说过,“投资者几乎不需要做对什么事情,只需要避免重大的错误就行了”,要避免重大错误就需要运用“止盈和止损”,止盈就是“落袋为安”,止损就是“认输出局”


首先来聊聊止盈。在2015年4月份与一位信托公司的副总经理交流股市的时候,我就分析认为在资金杠杆推动的牛市中,由于股指上涨速度过快,需要特别提防股市未来的断崖式下跌,对此我提出了两点风险控制建议:一是利用股指期货对股票仓位进行套期保值,锁定住收益,当时我也调研了一些著名的私募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这些金融机构就大多已前瞻性的采取这种操作手法了;二是设置止盈的平仓线,一旦股价下跌到心理价位,坚决平仓出局,保住胜利成果,不对未来可能的反弹抱幻想。


接着来谈谈止损。另一位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曾说过,“避免损失比伟大的成功更加重要”。因此,无论在股票投资还是风险更高的期货交易中,都会设置止损线;比如一只股票型基金的初始净值是1元/份,设定的止损线是0.9元/份,那么如果当股价下跌导致基金净值触及0.9元/份时,基金经理就会抛售股票,从而控制住损失。


投资业务需要止损,银行在开展贷款业务中也有类似于止损的机制,比如当银行发现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就会果断采用账户资金冻结、处置抵押品\质押品、向担保方追偿等方式,从而控制住风险。


有人或许会问,如果没有止损机制会导致什么后果呢?这里就举一个现实的例子。A股的上证综指于2007年10月16日达到历史最高的6124.04点以后,在2008年这一“奥运年”处于了下行通道中,当时国内的一家大型证券公司由于没有采取止损措施而导致了公司自营证券投资出现巨额亏损,使得原本2009年上市的美梦破碎,直至2015年该公司才圆梦A股,从2009年开始该公司风险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建立并完善针对自营证券投资的止损机制,防止悲剧重演。

 

当完成了这篇备忘录后,我在第一时间将它发给了高中的数学老师,过了数日老师给我的回复中提到:“抽空认真阅读了这篇文章,明白了风险管理是个啥,同时也发现风险管理真的是挺高大上!


作者简介:华尔街先生(笔名)目前是一家大型金融机构的资深风控官,曾在跨国商业银行担任企业信贷部总经理助理、国内大型投资银行担任合规与风险管理总部总督导等管理性职务。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经济学博士,中国注册会计师,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专著一本,风控博士沙龙的发起人兼理事长,上海国际金融风控官高峰论坛秘书长,在美国纽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举办数十场金融主题的演讲,曾在台湾政治大学、印度国家财政与政策研究院进行交流访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