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一盗墓剧被刷屏,看谁才是正宗的摸金范儿?|盗墓史记

 霃楓 2016-12-23


年末将至,又一部敏感题材的影视作品实力上线——超级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作为盗墓题材的扛把子,鬼吹灯系列作品为何引的众人刷屏?考古与盗墓有何区别?……


还记得1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马永赢老师在中原国学讲坛带来的《西汉帝陵的被盗与防盗》么?文博君特整理出讲座部分文字,一起来看下盗墓的前世今生。



▲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剧照


上周,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开播,虽更新六集,但已赢得观众的一片好评,豆瓣高达8.8的评分,网友盛赞:这才是盗墓剧的正确打开方式!连挑剔的原著粉也纷纷大呼满意。




这几年,盗墓是个超级大IP,光是靠《盗墓笔记》和《鬼吹灯》两部小说,就翻来覆去拍出了多部电影和电视剧。


但是很遗憾,几乎一拍就一扑街。除了电影《寻龙诀》,连一部及格的作品都没有。如今,万众期盼的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终于上线,盗墓粉的惊喜终于来了。《琅琊榜》导演孔笙、老干部靳东,光看这团队,就已是满满的良心和品质保证。


其实,小编想说:鬼吹灯作为盗墓小说抗鼎之作,情节曲折离奇是其最大的特点,本网剧在这方面上基本没有丢原著的脸,就基于这一点,已经合格了。




《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开篇讲述,退伍连长胡八一北上重聚好友王胖子,定下“为致富,先下墓”人生终极目标,结伴同游金朝将军墓,插科打诨险象环生的故事。


故事一开始,原本二人想的是到老乡家里收古董,带领村里人一起致富。为此还搭上全副身家给老乡们买了电视,结果山里还没通电——



然而更惨的是,想收古董的两人完全扑了个空,因为:古董全都上交给国家了。




老古董统统交给了国家,自己的身家又赔在了老乡们身上,回北京的盘缠都没有。


咋办?没办法,只好下墓倒斗。至于下面的故事,原著粉都知道,剧粉就等剧吧!小编接下来就说说盗墓那些事儿——


1.我国何时有盗墓一说?


盗墓这个行业由来已久,是自古以来的社会文化现象。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马永赢老师介绍: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已经发现那个时期有意识被破坏墓葬遗存。


最早的一次盗墓是出现在270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被盗的墓葬是商朝第一代王—商汤的陵墓。


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社会急剧变化,厚葬之风兴起,加上社会动荡不堪和战乱频繁发生,人们正常生活严重扰乱,于是盗墓行为日益盛行起来。


自此,盗墓成为战乱军阀和社会胆大妄为之人获取财富的一门特殊行业。


之后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三大盗墓高潮,第一波盗墓高潮出现在西汉末年至南北朝这一段时间。这一时期王朝更替频繁,乱世之中饥民遍野,民间盗墓之风盛行。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就记载称,西汉时期致富的主要途径,第一是农耕,第二就是盗墓,可见当时全国盗墓之风的“泛滥”。这些盗墓贼除了盗窃珍贵的陪葬品之外,还会有意无意地对文物进行损坏,这对以后的考古研究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二次盗墓高潮是在清代到民国时期,第三次就出现在现代,持续时间最长,很多文物都通过走私流失到海外,非常令人痛心。


目前,据说中国参与盗墓和整个利益链条上的有数十余万大军。近几年收藏热高涨,电视、报刊、网络、收藏展览会的大肆宣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收藏或者加入盗墓利益链之中。出土的“东西”多了,加上高仿的泛滥,贬值也就是不争的事实了。但对于真正的盗墓圈子来说,贵族大墓里的“重器”一直是“下家”梦寐以求的目标。


其实,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对于盗墓贼,先不说法律,整个社会的舆论都是批判和唾弃的,所以,我们最好不要有这一行为的出现。



2.“掌眼支锅你所不知道的江湖语


“人点烛,鬼吹灯”是《鬼吹灯》系列中既点题又广为熟知的一句话。那么,除这些之外,还哪些盗墓称谓呢?


构成一个完整的盗墓团伙。传统来讲,基本由“掌眼”、“支锅”、“腿子”和“下苦”组成。


盗墓支锅:说白了“支锅”也就是相当于一个总包工头的角色,负责承揽工程、负责人员配备、统筹前期资金等。“支锅”的投入风险很大,一单活儿下来,无论出货与否,有没有价值,都得按事先谈好的价格向合作的“腿子”们和“下苦”们支付费用。出货变现,除去成本,“掌眼”分大头,“支锅”能分两成,其他人只能分到一成。

 

盗墓掌眼:有“锅”还远远不够,得有“掌眼”,“掌眼”不仅有寻找古墓线索的江湖本领,更有鉴定文物真赝和级别的非凡能力。他们既可以是提供古墓线索的合作者,也可以是打算购买墓内文物的初级收购商。这类人所称“阴阳”人,就是说,可以是江湖人,也可以是现实中的秘密“古玩经纪人或者经营商”,也可能是隐秘江湖的“实力藏家”。“掌眼”是整个团伙中最大的收益者。说句难听的话,好事有他,坏事儿没有他的份而。这也是避免出事后“雷子”顺藤摸瓜般了老家而断了以后的经济来源。所以江湖上对“掌眼”是极力保护的。一个“掌眼”出货的地下渠道是畅通的,也都有自己的圈子,有“明圈”和“暗圈”。“明圈”是指非常可靠的下家。“暗圈”是走私渠道,有些顺畅到你都不可想象,几十吨重的大体积文物在两三天内不显山不露水就可以到达美国或者英国目的地。绝对堪称当年的“延安秘密通道”。所以,“掌眼”绝对算得上整个盗墓江湖中的灵魂性人物。

 

盗墓腿子:指盗墓中的工程师,也就是“项目经理”,一般“腿子”都有很好的功夫,他们对传统探墓技术和现代高科技探墓技术都很在行。江湖腿子们都懂各朝时期的墓葬形制,也懂各类墓葬结构。知道那些地区的墓如何盗,那些地区的墓不容易盗。这也决定着盗墓的具体价格。他们在下手打洞之前,基本就知道了墓里是否有“货(文物)。近几年公安加大了力度,“支锅”为了保险起见,往往不在现场指挥,这时的“腿子”就是现场的核心领导。在传统江湖盗墓行里,“腿子”都分派系和地域。现代江湖盗墓行,因为信息的发达,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有些“腿子”的盗墓技术了得,也可以南北通吃。


盗墓下苦:“下苦”,顾名思义就是最底层下苦力从事挖掘工作的人。这些人一般是立志盗墓行业的初学者或者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工钱基本是按天或按一个坑计算的,即使“支锅”搞一座利润达到上千万元的古墓,“下苦”的每人也就分到几百元到几千元而已,那些价值连城的都与他们无关。这也是几千年以来江湖上的老规矩,等“下苦”的熬到“腿子”的级别,对下面也是如此。


总之,盗墓行当是一个合作极其严密组织,因为各个朝代对盗墓都是严厉打击的。元代中期,忽必烈制定严格法律来惩治盗墓行为,只要被人举报或者抓到,都是死罪。现代更是严厉打击的对象。


3.盗墓都要有哪些基本功夫?


看《鬼吹灯》时,大家印象深刻的一幕就是胡八一下墓后会在东南角点一蜡烛来判定是否盗墓。那么,现实中盗墓贼都需要掌握哪些基本功夫呢?


盗墓是一个技术含量很特别的行业,分工很细。负责看墓的是绝对的灵魂人物。这些人一般懂得阴阳风水术,尤其对古代选阴宅的风水术基本了如指掌。这与中医的 “望”、“闻”、“问”、“切”是一样的原理。具备这些特殊的功夫,盗墓圈子里才有一定的江湖地位。


首先是 “望”的功夫。也就是看风水的功夫,风水术以气为万物之本源。所以看气在风水术中是一个很普遍、很重要的概念。懂得阴阳术的人对气相非常了解,比如生气、死气、阳气、阴气、土气、地气、乘气、聚气、纳气、气脉、气母等等。


传说中江湖上懂风水的高人到一个风水不错的地方,环顾四周,就要确认是否具备“帝王之气”或者“风水宝地”的标准。

 

第二就是“闻”的功夫。通过“望”确定好位置,在没有盗掘前,为了不做无用功,首先翻开墓表层,取出一把土放在鼻子下猛嗅一阵,根据土味的气息来判别是否被盗过,原坑(下葬后从未动过)的土有原坑的味道,早年被盗的陈坑有陈坑的味道,近年被盗有新坑有新坑的味道。如果没有盗的原坑,再根据土色的变化辨别墓葬的时代。


第三招是“问”的功夫。所谓“问”其实就是踩点。第四招是“切”的功夫。所谓“切”也就是给墓葬把脉。这一般都由“腿子”来干,这也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活。这种功夫不仅需要长期积累的丰富掘墓经验,而且要有猎狗一样的超级感应方向能力。


另外,过去盗墓是讲规矩的,一般会留一少部分给后来的“摸金校尉”,这是江湖老规矩。近现代好像没有人这样了。搞到一个有价值的墓葬,恨不得把里面的墓土都要搞出去,这对墓葬破坏很大,对考古工作带来极大难度!



4.考古与盗墓


说了那么多,考古与盗墓到底有没有区别,区别又体现在哪里呢?


马永赢老师介绍说,考古与盗墓是绝对截然不同的:


首先,目的不一样。


盗墓是为了个人利益,为“财”而来,盗墓者不择手段,势必对文物、遗址造成极大的破坏;考古则是为了社会的利益,目的在于根据古代的遗迹、遗物,研究历史文化,而且发掘出土的文物都陈列在博物馆展览。


第二,工作流程、工作原理不同。


我们在进行考古发掘之前,一般先要进行考古调查,主要是了解将要发掘的遗址或者墓葬的范围和与它相关的一些遗迹,做通盘考虑。然后,再做考古勘探,了解地下遗迹的结构和内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掘工作计划,并进行遗址或墓葬区的整体布局研究。到了考古发掘实施阶段,则必须按照墓葬、遗址的原来形制发掘,力求恢复原始状态,并通过各种科技手段全面提取原始资料。


一般不明真相群众对考古常见的几个误解有:盗墓是私盗,考古是官盗;考古掘人坟墓,扰乱祖先亡灵。在小编看来以“鄙视盗墓”为表象,实际上是要为盗墓开脱。考古的墓室,十室九空,考古收拾的经常是被盗了不知道多少次的烂摊子。被盗墓贼砸了毁了,无所谓。等真的要保护起来进行发掘,就会有人站出来说“墓主人绝不同意这样做”“你们挖别人家的东西经过人家同意了吗?”这什么心理?



§§

后记


最后,提一下防盗。


古人在陵墓修建的过程中当然也会考虑到自己陵墓被盗的情况。所以,防盗措施也是费尽心机的,墓圹积沙、“黄肠题凑”、毒咒防盗、疑冢防盗、密室防盗、加固墓室、设置顶门器、设置机关防盗等等,但是,终究还是逃不过被盗的结局。


这样来讲,其实,最好的防盗措施还是薄葬。你认为呢?


§§


点击图片可阅读:中国古代墓葬中的神秘机关术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