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2预测

 碧野田间牛得草 2016-12-24


举报侵权=支持原创


在上一篇,我们针对PC增量成本,一起分析了增量与减量、如何看待、从何而来。在从何而来这部分,先给出了一个饼图,大致反应了增量成本的构成情况。

今天,我们通过增量成本的预测方法开始对两项增量成本进行深入分析、抽丝剥茧。需要再次说明的是这里的增量成本不包括减量成本的内容。

本圈已发4篇,就设计、工程、成本三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敬请点击以下链接、直接阅读。

1   2016.11.03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1初探

2   2016.09.28设计中如何控制PC增量成本-优化专家这样说

3   2016.09.19装配式建筑:成本测算模型、控制法宝

4   2015.12.25学习笔记30方案阶段:必须掌握的PC成本知识

5   2015. 08.31造价师  与  PC建筑

我们从构成建安成本的基本要素出发,对典型案例的成本数据进行了对比,建立了增量成本的构成图,计划开始以此为基础进行深挖,找到由增量变为减量的途径和方法。

下图是《地产成本圈》所做增量成本构成图:


从图上大致可以看出:

构成增量成本的大致有16种因素之多,人工费的增量成本当之无愧位居第一,增量占比25%(制作19%、安装6%),其次是结构增量成本占15%,其三是购置税12%。这三者合计占比52%。

但如何预测,却不是按这16个要素去进行,如果这样去预测肯定太过复杂,方法复杂结果反而距离实际更远。

预测增量成本,我们提供以下2个方法,供您选择:

方法1:想快就用-公式法-快速预测

比如我们知道了上海PC构件2016年的市场价格大约4000元/m3(含供应价平均3200、安装价800),同时通过统计得到相对应的现浇构件的综合价格1500元/m3(案例为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砼含0.42m3/m2、钢筋55kg/m2、模板3.8m2/m2)。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海2016年PC构件价格涨幅较大,综合来看主要有3个原因

一、PC率由20%提高至40%后需要增加的PC构件本身价格就高,原来25%时可能是楼板、楼梯,现在40%时必须有剪力墙、柱、梁(两者供应价相差700左右);

二、供小于求、差额较大,市场因素造成价格上涨以及各个PC工厂都需要赶工才能完成,集中的赶工造成人工成本急剧增加、厂内构件堆场爆满而增加额外堆场成本等;

三、921运输新政后单车运费不变、但净载货量减少、单方运输成本上涨约30%。

那么,2016年上海PC率40%时的增量成本为:

(4000-1500)*0.42*40%*100%=420元/m2

公式中主要有3个主要变量需要另外说明:

(1)装配化率100%

上海2016年以后的项目装配化率,用于对整个项目的增量成本预测,当只对某一单体进行预测量,不考虑该指标。这一比率要求在上海去年是50%,其他城市各有不同要求。

(2)单体预制率40%

该单体建筑的PC率。上海2015年为25%,2016年单体预制率不低于40%、或者单体装配率不低于60%。

 而上海文件中的装配率,则主要用于计算非砼结构的PC率,用数量或面积计算。

(3)砼含量0.42

该项目或单体建筑现浇施工状态的地上砼含量,即地上砼的平均折算厚度为420mm。

因为我们对PC计量或计价都是把构件单位计为砼的立方数量,所以砼含量是我们预测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数值对应砼的工程量、价格包含钢筋、模板、砼三个分项工程的综合价格,相对应的,我们在计算含量时也改为以砼立方为单位。

粗估时可以参考下表中的指标。

这样对不对呢?

在这个公式中,有这样的2个问题没有考虑:

(1)PC后,对结构工程有一定材料增量而没有考虑。

尽管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做到“等同现浇”,但实际设计中会有一定考虑,同时在结构设计上由于PC构件相较于现浇构件多出了生产吊装、运输、现场吊装等新的工况,普遍认为结构指标会有提高。例如下图楼板采用叠合板时的增量就是其中之一,楼板厚度由一般100mm厚变成130mm(预制70、现浇60)。

(来自百度图片)

(2)PC后,对现场施工措施上的成本增加没有考虑。

构件在生产车间养护达到脱模强度后吊起、转运至构件厂的堆场,按材料进场计划由堆场吊装至运输车,运输至施工现场后有两个环节会产生额外的施工措施费用,一是临时堆放、二是吊装就位。

首先,PC构件在施工现场的临量存放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构件到达现场后一般不会直接吊装而是需要现场存放,临时存放会产生以下3项措施费。

其一是可能需要用到汽车吊进行卸货。这种情况一般是受当地条件限制,需要另外场地堆场时会发生,也会发生在施工安排不妥时应急。常规估算不考虑,建议按例外情况处理。

(来自百度图片)

其二是在工地堆场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例如临时堆场或者附件租用堆场、或者现场地下室顶板加固后作为堆场。

其三是大型构件在现场内的运输道路可能需要加固而产生的费用。

(来自百度图片)

其次,在构件吊装环节,也会产生2项额外的措施费。

其一是需要配备比传统建筑更大规格的塔吊而产生的费用(有时可能需要配备汽车吊,成本更高)。

比如下图中没有PC建筑时也需要塔吊,区别是有PC后塔吊的规格变大,结构施工周期变长。无PC时塔吊规格可能是5610,租赁费大概2.5万元/月;而有PC后,塔吊规格可能是7030(臂长30米内最大吊重7吨),租赁费6.8万元/月。

按PC后结构工期6天/层、PC前现浇结构4天/层计算,一栋30层建筑中塔吊费用增加约30万元,按地上建筑面积摊销,1万平就是30元/m2、2万平就是15元/m2

(来自百度图片-湘潭在线)

其二是塔吊规格变大相应的塔吊基础也有增加成本。

(来自百度图片)

由此可知,我们在进行地下桩基施工时需要考虑PC的影响,而不能再按传统建筑考虑塔吊桩基;同时在土建总包招标时需要将PC的要求在招标文件中说明,要求总包申报塔吊方案及费用,以免中标后变更无据。

综合以上内容,按公式计算时必须另行考虑以上2方面共5个因素的成本增加值,通过几个案例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这样估算:

(1)结构增量成本大概范围30~80元/m2(与PC率正相关)

(2)施工措施增量成本大概范围在30~50元/m2(离散性更大,因施工措施费与建筑面积没有线性关系)

两项合计工程量以外的增量成本大概60~130元/m2

在估算时如何取值,两点说明:

(1)PC率低于40%时,结构增量取下限;

(2)建筑面积小于1.5万平时,措施增量取上限。

因此,考虑这一部分增量成本后,2016年上海PC率40%时的增量成本估算值为:

(4000-1500)*0.42*40%*100%+100=520元/m2

其他砼含量、PC率、装配化率时的情况可以自行调整系数后进行计算。

这里,我们可以将此整理成计算公式:

PC增量成本=钢筋砼结构的综合单价差*砼含量*PC率*装配化率 + 结构调增+措施调增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计算公式分为两部分,各有用途:

(1)前两项为钢筋砼构件本身因为现浇改预制后的增加成本,包括单价增加、工程量增加两部分,这样细分后便于我们进行结构指标的对标分析;

(2)后一项为因为上述变动所导致的现场施工措施的增加成本,主要包括塔吊、塔吊基础、构件堆场等成本,这样的细分可以帮助我们对总包合同的变更进行对比分析。

总之,对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进行细分后,我们对有无PC、不同PC率下的单体建安成本的差异,可以用数据说清楚,有多大差异、差异产生的原因等。

方法2:想准就用-模型法-准确预测 

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在2016.09.19装配式建筑:成本测算模型、控制法宝中有过初步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