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醒己语录五(鼎然文章摘编)

 泰然刚稳 2021-04-30


禅定的能量,足可以穿透外界一切诱惑,包括自己心识妄取的垢业。若能时常于禅定中,安然本觉,念念明净,这种无漏的大觉能量,就是一种彻底的自在和洒脱。

1. 只有淌过河的人,才有资格说出水的深浅和水的力量。只有深入禅定,瞥见一切烦恼和妄想,而运用坚定的信念和无比的毅力,伴随自我的清净觉智,安然释放一切心识妄垢的人,才有资格宣说佛理。

2. 佛法,是用来如实修证的,不是拿来狂吹炫耀的。就象你的母亲辛苦赚来的钱,是为了你的学业有成,能造福人类。而不是你拿着你母亲辛苦赚来的钱,到处卖弄鼓吹自己如何有钱的,而肆意疯狂奢侈和炫富。

3. 一个人最可怜之处,就是有了一丁点资本,就拿不稳自己,总想去炫耀,来得到他人对他的怜悯回报。

4. 当你遭受人生不如意时,你总是喜欢妄想有一个适合自己去的安乐地方。却不知道,人生不如意,正是你需要净化的净土。这样的净土,就是在烦恼中大觉。在痛苦中醒悟。在面临挫折和坎坷时,安然无住。

5. 能够让你的禅坐,持久相续地延伸,就必须从根本禅性起修。譬如:意识散乱,但有一样“东西”,不曾散乱,那就是你明净于意识散乱的心。意念的不专注,但有一样“东西”,始终恒常不动,那就是你坚固有力于不专注的心。只要你善于扑捉这颗心,纵然意识散乱,还是意念不专注,你都是安然无住的。如此相续打磨,如此持久延伸,你就会发现。原来散乱就是真定。不专注就是恒常。因为你终于启用了恒常明净的觉力,在你的每一念当中,都显得如此的安泰,如此的自在,如此的寂净。这种佛陀根本禅性,是一切大觉者必然彻证的禅定觉智。也唯独如此,你才会安然坐禅,持久运行,无所造别。


6. 想让一把刀彻底锋利起来,你的手心必须布满老茧。

7. 修行贵在持久相续,你既然学佛了,就不要“辜负”佛陀的本义。你每天都需要给自己制定基础修行的方法,不要空谈卖弄。自己的脚下扎实了,才可以奔跑。自己的心如实禅定了,才可以有资格去度人。

8. 如果戴着虚假和造作的面具去学佛,还不如不学的好。免得祸害他人,也灭你自己的本真。说句实在话,没有一定的修证,有什么资格充当“大师”和“禅师”?人,再羞耻,也不至于羞耻到盗窃佛陀教义,来为自己脸上贴金吧!

9.不奢求死后能烧出多少舍利子来,而企望生前能给众生带来最圆真的解脱智慧,让所有众生活得更加清明和自在

10. 人,只有自己饿了,才意识到吃饭的必要性。同样的道理,修行人能够经历人生巨大的苦难,方才觉悟到修行的必要。

11. 一切如实学佛的人,请认准自己的位置,坚固自己的信念,强化自己的毅力。用一颗柔善的心,安然修行,持久觉悟。不要舍弃生活,反而在生活当中去大觉。而不是通过自己幼稚的意识知见,来肆意卖弄佛法,鼓吹神秘,而不如实修证佛陀禅定。眼下,越来越多的所谓“学佛人”都想妄求解脱,反倒变的越加懒惰和懦弱了。这些世俗愚人,也只能打着佛法旗号,到处卖弄,来为自己“打打牙祭”而已。如此可怜的举动,在如今末法世道,也只能自生自灭了。

12. 与其空谈法理,不如如实修行。

13. 也许,学佛,是件快乐的事情。或许,因为快乐而去学佛,反倒痛苦。为什么?因为懒惰于妄想,总想快乐,反而因为快乐,更加懒惰于妄想。有钱的人很多,但没有几个是真正拥有自我本真的。同样的道理,空谈佛理、法理,禅理的很多,可真正降服自心习性的人,却没有几个。

14. 空谈和实干,只在于运用的差别

15. 安神,神无须安,故名安神。这是什么?纯粹的理论。我们修行人,总不能一辈子拿着这样的理论来当自在和解脱吧?

16. 有修者问:修行,为什么总上不去?
鼎然答:因为你太想上去了.

17. 有的学佛人,从表面看,好像悟性很好,其实是一种假象。悟性的好与坏,不在于你是否能够快速领悟法理或快速认识根本,这不是悟性好,而是灵识比较敏锐。悟性的好坏,在于你的妄想和贪爱,是否长久处于清净和平稳状态,并伴随这样的清净和平稳,能够安然运行,其间没有太多的愚傲和索取。这才是真正悟性好的人。因为这样的悟性,是真实不虚的,踏实坚固的,清净无取的。

18. 真正悟性好的人,他是注重内在的修炼,而不是注重外在的炫耀和卖弄。

19. 悟性好的人,他的行为是洒脱自在的,不会造作自己,来伪装谦虚。悟性好的人,他的思想是清净的,不会妄说法理,而是如实修行,毕竟不取。一个做人踏实的,他的言语、行为,思想,是雷厉风行的,从不虚假

20. 不要以为自己懂得法理越多,就越有智慧。其实,你想错了。法理的明白,目的是让你如实修行用的。如果你因为懂得法理越多而沉迷其中。那么,这样的法理最终也会灭了你。

21. 修行,就是在平常去觉悟,在平常去磨练自心;修行,就是遭遇病痛,理应在反省中觉悟;遭遇烦恼,理应在清醒中放下;遭遇感情伤感,理应在时间延续中逐渐淡化;遭遇亲人死亡和离散,理应在悲痛中清醒地感知人生的无常之性。而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运用一颗平常心,稳当生活,无住其中;自然随缘,彻底空净。

22. 修行,就是在认知本我的同时,去认知这个世间,从而运用我们清净的觉性,随缘度人,无所希求。

23. 心的安然,本身就是成佛。必定这样的成佛,是从自己本心平等显现。其间,没有一丁点的索取和贪求。

24. 修行终究要靠自己,谁也帮不了谁。一切助缘必定是生灭的,只有自己本真的心,必须通过自我如实修证,才可以恒常运行。

25. 没了众生,就没了菩萨的慈悲,也没了佛陀的爱。犹如你的心,没了烦恼和惆怅,就没了觉醒的机会和自在的感知。

26. 也许,当烦恼给予你无情的时候,你是绝望的。但你的绝望,恰恰是爱幻化出来的烦恼。只是,只是你稍微觉醒一下,烦恼就一定对你微笑。因为它本身就是爱的化身。别忘了,快乐不一定总是对你微笑。也有对你哭泣的时候,甚至疯狂的时候。只是,只是你稍微觉醒一下,它们都会变的非常温柔和可爱。因为,爱是圆真的。

27. 修行人都知道,当在坐禅中,气太沉,则意枯。气太燥,则心乱。气太浮,则意昏。气太旺,则心旋。但是,又有几个真正清楚,这样的“气”到底是什么?难道是身体内在的所谓气?当然不是。这样的“气”其实就是念力。也就是说,念越沉,则意枯。念越燥,则心乱。念越浮,则意昏。念越旺,则心旋。若非念动,何来气感?

28.一个往往大谈佛法理论的人,注定在实修上,脆弱无助。

29.  烦恼执着一心出,淫欲妄想一心生。一心清净照大千,一心光明无二相。如风起时波显露,皆是虚妄本无体。风停浪融水常清,水波同归性寂然。淫欲妄想皆真如,烦恼执着皆自在,照见五蕴皆虚妄,来去自在无挂碍。菩萨本来在你心,诸佛也在你心座。向外寻求万年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30. 迷人不识自性原本清净,本来呈现,苦于向外迷境,不识境之幻相,皆是性之所显。迷境为真,幻为境真,执于境中,不得见性。智者明了,性之所显。因其性体,原本空寂,于空寂体中,才有妙显。


10. 人,只有自己饿了,才意识到吃饭的必要性。同样的道理,修行人能够经历人生巨大的苦难,方才觉悟到修行的必要。

11. 一切如实学佛的人,请认准自己的位置,坚固自己的信念,强化自己的毅力。用一颗柔善的心,安然修行,持久觉悟。不要舍弃生活,反而在生活当中去大觉。而不是通过自己幼稚的意识知见,来肆意卖弄佛法,鼓吹神秘,而不如实修证佛陀禅定。眼下,越来越多的所谓“学佛人”都想妄求解脱,反倒变的越加懒惰和懦弱了。这些世俗愚人,也只能打着佛法旗号,到处卖弄,来为自己“打打牙祭”而已。如此可怜的举动,在如今末法世道,也只能自生自灭了。

12. 与其空谈法理,不如如实修行。

13. 也许,学佛,是件快乐的事情。或许,因为快乐而去学佛,反倒痛苦。为什么?因为懒惰于妄想,总想快乐,反而因为快乐,更加懒惰于妄想。有钱的人很多,但没有几个是真正拥有自我本真的。同样的道理,空谈佛理、法理,禅理的很多,可真正降服自心习性的人,却没有几个。

14. 空谈和实干,只在于运用的差别

15. 安神,神无须安,故名安神。这是什么?纯粹的理论。我们修行人,总不能一辈子拿着这样的理论来当自在和解脱吧?

16. 有修者问:修行,为什么总上不去?
鼎然答:因为你太想上去了.

17. 有的学佛人,从表面看,好像悟性很好,其实是一种假象。悟性的好与坏,不在于你是否能够快速领悟法理或快速认识根本,这不是悟性好,而是灵识比较敏锐。悟性的好坏,在于你的妄想和贪爱,是否长久处于清净和平稳状态,并伴随这样的清净和平稳,能够安然运行,其间没有太多的愚傲和索取。这才是真正悟性好的人。因为这样的悟性,是真实不虚的,踏实坚固的,清净无取的。

18. 真正悟性好的人,他是注重内在的修炼,而不是注重外在的炫耀和卖弄。

19. 悟性好的人,他的行为是洒脱自在的,不会造作自己,来伪装谦虚。悟性好的人,他的思想是清净的,不会妄说法理,而是如实修行,毕竟不取。一个做人踏实的,他的言语、行为,思想,是雷厉风行的,从不虚假

20. 不要以为自己懂得法理越多,就越有智慧。其实,你想错了。法理的明白,目的是让你如实修行用的。如果你因为懂得法理越多而沉迷其中。那么,这样的法理最终也会灭了你。

21. 修行,就是在平常去觉悟,在平常去磨练自心;修行,就是遭遇病痛,理应在反省中觉悟;遭遇烦恼,理应在清醒中放下;遭遇感情伤感,理应在时间延续中逐渐淡化;遭遇亲人死亡和离散,理应在悲痛中清醒地感知人生的无常之性。而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运用一颗平常心,稳当生活,无住其中;自然随缘,彻底空净。

22. 修行,就是在认知本我的同时,去认知这个世间,从而运用我们清净的觉性,随缘度人,无所希求。

23. 心的安然,本身就是成佛。必定这样的成佛,是从自己本心平等显现。其间,没有一丁点的索取和贪求。

24. 修行终究要靠自己,谁也帮不了谁。一切助缘必定是生灭的,只有自己本真的心,必须通过自我如实修证,才可以恒常运行。

25. 没了众生,就没了菩萨的慈悲,也没了佛陀的爱。犹如你的心,没了烦恼和惆怅,就没了觉醒的机会和自在的感知。

26. 也许,当烦恼给予你无情的时候,你是绝望的。但你的绝望,恰恰是爱幻化出来的烦恼。只是,只是你稍微觉醒一下,烦恼就一定对你微笑。因为它本身就是爱的化身。别忘了,快乐不一定总是对你微笑。也有对你哭泣的时候,甚至疯狂的时候。只是,只是你稍微觉醒一下,它们都会变的非常温柔和可爱。因为,爱是圆真的。

27. 修行人都知道,当在坐禅中,气太沉,则意枯。气太燥,则心乱。气太浮,则意昏。气太旺,则心旋。但是,又有几个真正清楚,这样的“气”到底是什么?难道是身体内在的所谓气?当然不是。这样的“气”其实就是念力。也就是说,念越沉,则意枯。念越燥,则心乱。念越浮,则意昏。念越旺,则心旋。若非念动,何来气感?

28.一个往往大谈佛法理论的人,注定在实修上,脆弱无助。

29.  烦恼执着一心出,淫欲妄想一心生。一心清净照大千,一心光明无二相。如风起时波显露,皆是虚妄本无体。风停浪融水常清,水波同归性寂然。淫欲妄想皆真如,烦恼执着皆自在,照见五蕴皆虚妄,来去自在无挂碍。菩萨本来在你心,诸佛也在你心座。向外寻求万年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30. 迷人不识自性原本清净,本来呈现,苦于向外迷境,不识境之幻相,皆是性之所显。迷境为真,幻为境真,执于境中,不得见性。智者明了,性之所显。因其性体,原本空寂,于空寂体中,才有妙显。
31. 色身,是业相的聚集场所。心识则是业的直接操纵者。心的安然,直接导致色身有着质一样的变化。假如执着于色身的修行,而忽略了心识的清净运作,就是在颠倒本性,错乱求道。

32. 佛陀正法,是在烦恼中浮现本觉。是在贪欲中显露清净。是在平常生活中安然悟道。因为他的平等性,所以就显得非常的平实和安泰。这样的修行,丝毫没有宗教色彩和神秘遐思。因为真正的修行,就是如此的平常和淡然。

33. 做一个本真的自己,就是修行。

34. 作为一个正修行人,他的言语和行为乃至思想,都是低调的运行,从来不会空谈和卖弄。必定靠卖弄和鼓吹的人,本身就是有漏的愚昧,否则,干吗靠傲慢和空谈来展示自己所谓的悟道呢?难道佛性,是这样显露的吗?

35. 世间人之所以烦恼。是因为自心妄想的太多,获得的却很少。

36. 只靠妄想和空谈,是找不到属于自己本真的家的。家,是在经受风雨摧残中,觉醒而来。

37. 我深知一切烦恼本是如来真体,一切由妄想滋生出来的爱欲都可以促使我们觉醒和自在。我更懂得也只有在烦恼爱欲中才可以炼就出一身的金刚之体。如果远离它们,一切修行将是徒劳无义的。

38. 于诸妄想,不假了知。于诸境界,不辩真实。平等圆照,与性相应。

39. 波浪为什么会生起?因为有风的启用。水会不会自生波浪?当然不生。水会不会自灭波浪?当然不灭。这如同你自心当中的烦恼,实本不生,本也不灭。因一念妄动,才显十方虚境。这如同一风启用,才现波浪。而水本来不生波浪,也不灭波浪。因风所起,波浪幻显。这样不难明白,纵然风起,波浪现,也丝毫无碍水的清净体性。同样的道理,纵然自心如何烦恼,也丝毫无碍你的真心显现。

 若想达到佛陀禅定,至少要彻明根本,如实禅坐。一坐至少不少于7天时间,并相续三年修证(陇上鼎然提示:所谓1坐,为根本行。所谓7天,为七种烦恼善转智性。所谓三年,为念念毕竟成觉,彻出三界乃至八识虚性)才算入门。必定,真正的佛陀禅定,都是从第九识(庵摩罗识)开始启用,乃至第56识(陀螺识)逆转智体周圆的。前八识皆是有漏修,实不可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