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在,御匈奴阻强秦;他死,帝国大厦一夜倾倒!

 好吃好看分子 2016-12-24

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卫青、霍去病乃是匈奴人的梦魇。殊不知,在他们抗击匈奴一百多年前还有一位不世名将,一战收割十万匈奴铁骑性命。匈奴人十年不敢南下侵犯,此人才是抗击匈奴第一人。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柏仁(今河北隆尧)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赵国赫赫有名的名将--赵国武安君李牧。在强秦的铁骑横扫天下的时候,李牧是少有的在跟秦国交锋能够占上风的将领。然而,正如我们在很多电视剧里面看到的,忠臣良将往往容易被陷害从而不得善终。李牧同样没有逃脱这个结局,昏庸懦弱的赵幽缪王中了秦国反间计,自毁万年历长城,逼死李牧这一战国名将。

在李牧身死不久,赵国这座破旧的帝国大厦也随之倾倒。后世有人评论“李牧在,赵国安;李牧死,赵国亡。”下面让小编带大家看看这位武安君的卓然风姿吧!

李牧将军雄姿英发

李牧的早年经历史书没有详细记载,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他的英雄事迹也正是从抗击匈奴开始的,李牧是一个深受赵国王廷倚重的戍边名将,他享有极大地自主权。可以将防区城市内所收的赋税留作军资。用以提升士卒待遇,整军备战。李牧命人严密监视匈奴人的动静。同时也有一条奇怪的军令被下达“匈奴如果入侵,要尽快收拢人员退入营垒固守,有胆敢去捕捉敌人的斩首!”这让军中将士很不服气,大家都在感叹,平时我们积极练兵,杀牛宰羊养精蓄锐,不就是为了跟匈奴决一死战,灭一灭匈奴人的气焰吗?怎么还颁布这条法令,士兵不解。终于,国君赵孝成王坐不住了,斥责李牧军费开支大,但却没有建树,于是把他调回邯郸,重新派人驻守雁门关。

新任的将领一心想立战功,就率军出战匈奴,结果节节败退,损失惨重。此时又有人建议还是李牧将军去吧,因为他太熟悉那儿的情况了。赵孝成王只得厚着脸皮重新请李牧出山。这时候李牧心里有气,就不免有点什么小脾气之类的。就称病推脱。赵孝成王仍然不依不挠,,李牧只得差人禀告赵孝成王:“大王若是还是要用我,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做,才敢奉命。”赵孝成王深知边境离不开这位猛将,就同意了。

赵孝成王(?-前245),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东周战国时期赵国君主。汉族,嬴姓,赵氏,名丹。惠文王子。前266年即位。

李牧回到了雁门关,继续固守而不出战。这时候匈奴人根本无法找到李牧军队的破绽,气得牙痒痒。赵国军队每天好吃好喝招待着,一连几年过去了,战意空前高涨。其实李牧这是等敌人露出破绽,重创敌人。等了将近十年,李牧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调集战车一千三百辆以及战马一万三千匹,善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整军待战。

李牧率军击匈奴

很快,战斗打响了,李牧先是佯装连败五阵,沿途丢下了大量辎重,将匈奴人引到了长城外围进行决战。匈奴大军抵达后,李牧先是用老弱病残之兵引诱敌人继续前进,同时设下伏兵。等到敌人进入了包围圈,李牧突然袭击匈奴大营,有的匈奴士兵直接在睡梦中就被杀死。他又命人以重装战车封锁匈奴营地出口,善射的士兵用手中的长弓狠狠的招呼匈奴人。据统计,此战匈奴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元气大伤,无力进犯边境。李牧也脱掉了贪生怕死的帽子,成为了一代名将。

李牧军队大败匈奴

匈奴之患解决了,强秦的军队又打了过来,秦国大将桓齮、杨端和率大军频频进犯赵国。赵国邺城、安阳等几十座城池在不到两年时间纷纷落入秦国手中。此时在位的是流连于声色犬马的赵悼襄王,在秦国强大的攻势下,很快就撒手人寰,留下了一个积弱的赵国。随后,其子赵幽缪王赵迁上台。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名将李牧,此时李牧就是赵王心中的救命稻草。

李牧在接到命令之后二话没说就奔赴前线,果然,名将出手就是不一样。在李牧的攻伐下在宜安以劣势兵力一举全歼十万秦军。秦军主将桓齮仅少数骑兵冲出重围,畏罪逃往燕国。秦王大怒,发誓以金千金、邑万家,买那桓齮的人头,可见此战给秦王留下了多大的阴影。

赵王迁,生卒年不详,亦称赵幽缪王,嬴姓,赵氏,名迁,赵悼襄王之子,母赵悼倡后,战国时期赵国最后一位国君。

此时,赵幽缪王得到捷报,感慨道:“李牧真乃寡人白起也!”封李牧为武安君,食邑万户。其实我们可以在这里做一个对比,一代杀神白起率领的是强盛时期秦国的虎狼之师,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和贤明的君主为之护航。而李牧率领的却是长平之战后剩下的老弱残兵,小编认为更加不容易,那么我们更要重新估计李牧的军事才能了。

李牧抗击秦军

两年之后,李牧再次率领赵军在番吾(今河北灵寿南)重创王翦、杨端和二路秦军。从此,秦国再也不敢小觑赵国,决定放赵国在一边,先进攻韩国。李牧就像是镇国柱石一样为积弱的赵国带来了一丝希望。可惜,武将始终是武将,无法跟朝堂上的一些野心政治家作比较。李牧最终也难逃后世韩信、岳飞等人的命运。此时,郭开等佞臣扰乱朝政,蛊惑赵王,李牧却没有在意。

李牧大军

此时,秦国已经击败了韩国。秦将王翦、杨端和率领大军卷土重来,李牧在前线奋力抵御秦军长达一年之久。然而,李牧不知道后方的朝廷已经腐败堕落。秦国略施反间计就达到了诬陷李牧谋反罪名的目的,赵幽缪王在奸佞的蛊惑下,信以为真,下令诛杀李牧。这样,李牧就真成了赵幽缪王的白起,秦国武安君白起同样是被秦王赐死,两位都有不世军功的名将,结局竟然惊人的相似。

就在李牧死后不久,赵国也就覆亡在了强秦的铁蹄之下。

小编在这里也是很激动,给大家说一些武安君这个称代表了什么!

武安君,古代封号名。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最早出自西周,历朝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号“武安”,武安君亦如此,战国时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时期分封卿大夫的继续。“君”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仪礼·丧服》篇讲:“君,至尊也。”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唐贾公彦又疏道:“以其有地则有臣故也。”这里指出了称君的两个条件,一是据有土地;二是属有臣子。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几个人得到过这个殊荣。

白起数立战功,秦封其为武安君为先。《正义》说他获武安封号的原因是:“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战国时李牧数退攻赵秦军,赵王谓“李牧为寡人的白起啊”,故赵惠王封李牧为赵武安君。

而南方楚国名将项燕亦为武安君,曾击败名将李信,大挫秦师,但生不逢时。

战国时代的另一个武安君则是纵横派代表人物苏秦。苏秦为合纵长,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之后出使六国,并佩六国相印,采用合纵策略使山东六国与秦国对峙。

然而,在这段历史上,似乎所有得到过这个称号的人都不得善终。

白起天下无敌,最终自刎而死。

李牧横扫匈奴,后因离间计被赵王所杀。

项燕屡败秦军,后被王翦所败,死在乱军之中。

苏秦为燕国去齐国做内应,五国伐秦,齐国同时讨伐宋国,燕国大将乐毅带领五国联军回伐齐国,齐国察觉苏秦是燕国的奸细,所以苏秦被刺杀,未死而车裂。

由此可见,任你功劳盖世,若只是一介武夫而不懂政治,几乎难以保证不被陷害。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更是民族的悲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