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了一次话,高考就比二模多考100分,王晓华老师究竟和孩子说了什么?

 心静而志远 2016-12-24




文章来自:阳明教育    王晓华老师



今天,接到一电话,是之前带过的一个高三孩子托妈妈打来的。妈妈说,今天孩子梦寐以求的那所艺术院校打电话了。定完高校的事情后,孩子说,好险,幸亏二模后王老师找我谈话,否则真不知道会考成怎样。


孩子这次超一本线3分,比二模高了100分,想来二模后那么用功的他该玩疯了吧,居然和妈妈聊起我和他谈话的事。


二模分数出来以后,孩子很消沉。从3月初开始上课,他第一周感叹“比在学校三年学得都多”,3周后,一模分数比之前有进步,孩子干劲更足,但没坚持几天,就原形毕露,上课虽然认真听讲,但心思明显开始恍惚,下课后一溜烟就不见了。他踩着上课的点准时甚至晚几分钟到,手里拿着饼子或汉堡之类,疲惫不堪。二模分数一出,他神色更显张皇。看得出,孩子开始心灰意冷,自暴自弃。


我和各科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同时留心他的情绪变化,准备和他深谈一次。特殊的生长环境使这个表面开朗活泼的孩子内在孱弱敏感。谈话的分寸把握好,他的聪明才能用对。所以,对别的孩子很容易的沟通,于他只能慎重再慎重。


巧的是,他妈妈打来电话,“孩子这几天很消沉,总说没希望啦。”她说,“老师你一定要帮我,我每天上班路上来回三个小时,早出晚归,真的顾不上他。说多了,他嫌烦,也说不到点子上。我也不想他能考多少,但至少他不能早早就放弃啊。”


谈话并不是一开始就顺利的。大概10多分钟后,他狐疑而戒备的神色才渐渐放松,变为专注而认真。孩子如释重负的表情打动了我。我心里暗喜。


之后的几天,我一见他,就高高兴兴地问他前一天进展如何,他说了之后,我就再指导几句或肯定几句。孩子稳定下来,再也不开溜打游戏了。他每天晚自习学数学,自习后花三个小时做文综套题训练。下课后不许学英语的要求使得他上英语课更专注,阅读理解一口气十几篇地训练纠错。


听到有老师说他哪一点做得好,我就不着痕迹地肯定他。他一幅很受用的样子,更加卖力地学习。


他妈妈有一次来接他,问到我关于孩子的近况,我热情洋溢地肯定他近期所取得的进展,恰巧被刚好走出来的他听到了,他脸涨得红红的,假装淡定地走出门。他妈妈说,他最近天天晚上又写又读忙活到很晚呢。


6月24号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天,我 盯着手机,等待孩子们的消息。看到他的分数时,我惊讶、继而欣喜。这个分数对他,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数字,而是这个像浮萍一样的孩子找“根”的过程。期待接下来的大学四年,他能够把根深扎在土里,在特殊的成长隐痛里长出彪悍强健的精神。


如果说看到孩子分数的变化是欣喜,那么接到今天的这个电话我是感慨。我们遵循自己的内心,用经验和专业对孩子谈了一些什么,并不指望这些话能够发生多大的作用。而这些话,却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给予他正确的路子和美好的结果。这真是作为教师极大的荣幸。


正如另一个当时上高二的孩子对他爸爸说,不知怎么,老师最近讲的,让我明白了很多。 他爸爸说,他不睡懒觉了,每天六点钟起来背书。爸爸小心地说,真希望他不是三分钟热度。这个孩子现在高考结束,高枕无忧地等待通知书到来。他昨天发微信问我,老师,我最近该读什么书呢?你给推荐几本吧。


而另一个初三毕业的女孩子,最近把抄书当成了日常的必修课。她告诉我,她把李老师的两句话贴在卧室的墙上,“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长长的日子,闲闲地过”。


一场愉悦而深刻的谈话对孩子可能是点燃,对成人可能是审视和发现。在混沌无序中辨出清晰有为的路径,免去我们在犹疑彷徨蒙昧的黑暗中迷失自我。人类的迷失,几乎是分分秒秒的事情。在迷失中突围,不也是人生的幸运吗?


谈话成功的前提是,你懂不懂孩子?能不能带着无分别的心去看孩子?不是他是你生的你就懂他。不是你心心念念在他身上你就懂他。不是你不惜巨资为他投入你就懂他。我记得一个高一男孩一刹那痛恨的眼神,都是我爸妈害了我。而他的父母,每天打十几个电话询问孩子的上课情况,每天和老师沟通,炽热的酷暑奔波在陌生的城市一家一家机构地咨询给孩子办出国的事。我看着孩子,心疼,他年轻的心里装着太多的不平之气,他把父母曾经因为不成熟所犯的过失对自己的伤害一遍遍咀嚼,而父母,一厢情愿地用固有的方式去付出,去教训孩子,机械地说着父辈对他们说过的老套的话,却全然漠视孩子的情感和精神,他们一而再地回避亲子关系的根本:他们和孩子没有平等的沟通,没有心灵的相通,他们只盯成绩。孩子是门面房。孩子是陌路人。孩子十几年的生命中,亲子关系愈走愈远。这对父母的心里藏着很多无奈和隐痛,可是他们不敢摘下父母权威的架子,那几乎是面对孩子的唯一武器。他们被自己的恐惧绑架了。


就像我们心里犯迷糊不知道人生路何去何从,我们会看手机刷朋友圈,逛街上网宅着无所事事,或者无端心绪烦乱,孩子也是这样,不要以为他们不愁吃穿去学就好,胡思乱想有什么用?学习,占据他们十几年生命的初期,几乎是毫无阅历的他们的全部,而这个全部又是个竞技场,赢赢输输真是看不见的战场,父母如果就是那督战的将军,孩子真是连喘息一下的机会都没有。何况,他的体力能吃得消吗?他的智力已经达到同龄战士的平均水平了吗?他晚熟还是早熟?他的心理承受力是强还是弱?成年人上班还能偷懒玩个游戏,孩子真的就要被安排的密不透风吗?你读懂了自己,其实就读懂了大半个孩子。他是你基因的传承,他的生命和你一样又不一样。他的生命或精彩或悲催,全在你的一念之间。


懂又不懂。才是我们和孩子相处的姿态。因为懂,所以心疼,所以保护,所以信赖,所以放手。因为不懂,所以怀着敬畏体察,丝毫不敢妄做评论,而是如履薄冰,学习精进,修养身心,莫忘初心。


懂孩子的妈妈是用心的。正如我前面案例中所提及的那位妈妈,她知道自己没办法帮到孩子,但是她帮孩子的心如此真切,发现了孩子的问题后,她没有唠唠叨叨,没有满腹牢骚,没有指责抱怨,而是果断地向业内人士求助。


谈话的第二个要素,客观理性。就是不强加,不主观,不闹情绪。有的家长说,我也知道该控制,可是我一看他不学习,我就来气。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谈到家父梁启超“他没有对我发过脾气,总是以理性的态度待人处事”。理性塑造孩子的人生观。试想一个孩子,从小就知道不依情绪做判断,不依好恶乱发飙,家庭内部会少多少内耗?有人说,那我就忍着。忍的时间长了,总有一天会爆发。客观理性其实就是了解,尽可能地触及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人性,了解世间万事万物的运作规律。这就是求知的理性。唯有理性,才能确保谈话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比如思考、勤奋、比如考试时节就用应考的方式方法,比如学科的核心不能偏离等等。


谈话的第三个要素,不要对结果怀抱期望,愿意在过程中和孩子并肩作战。问问自己,你谈的一定适合这个孩子吗?他这样做,会存在什么新的问题呢?这些问题对他的影响大不大?他可以自己克服吗?这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过程。在实践中他会有反思和调整,这就是成长的经历。有可信赖的长者陪他前行,这会给他更强大的安定感。


真正的谈话高手是有思想,有悟性的人。这样的人注定是宝贵的,可遇而不可求。他们的谈话直击你的灵魂,牵引你的精神,指导你的为人做事。李波老师就是这样的高手。新一期的走心破冰即将缓缓拉开帷幕,真的很期待李老师送给孩子们的精神大餐,学习大餐。期待看到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神里恍然有所得的理性之光。

    


      

对了,文章最后依然做个小小的广告


阳明教育2016年暑期“一起来走心”集训

正在火热招生中


初高中15天

每期招收150人

两期共计300人


小学4、5、6年级8

只收

共计60个孩子


名额有限

有需要的家长可以拔打

我们咨询电话:400-9917-186 详细咨询。




您也许错过了这堂好课:


李波老师的:中等层次的学生如何实现快速跨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