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何将阅读与作文进行有机整合,使作文教学变得简单而高效呢?
本学期我校的校本教研在专家的引领下,对“课堂练笔”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实验中,教师们精心备好每一节阅读教学课,并依据单元阅读要求、文本自身特点、学生心理特点等,努力捕捉阅读教学中的“练笔”点,鼓励学生把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激活成语言文字在笔下流淌。实践证明,这样一种以阅读带动写作的模式,既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使学生“有话可写”,还能有效降低习作难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发挥想象,填补空白——让学生“一吐为快”
有些课文语言深沉,耐人寻味,使人读后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让学生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
如人教版六年级课文《老人与海鸥》一课,文章质朴的语言、深沉的情感以及那人鸟和谐相处的画面深深打动了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海鸥悼念老人”部分最为感人——海鸥不会说话,却通人性;老人已经离去,但他的心不曾离开。这样的情感怎能不让人感叹,不让人唏嘘!于是,我激情引导学生:海鸥扑扇着翅膀,向遗像扑去,此时如果海鸥会说话,海鸥会说些什么,海鸥有手,他们会做些什么;遗像中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海鸥,注视着与他朝夕相伴多年的儿女们,它会想对他的儿女们说些什么呢?读着感人肺腑的课文,听到热情洋溢的导语,孩子们内心的激情被点燃了,他们展开想象,思索了一阵后,慎重地举起了小手,脸上的表情是那么凝重——我想,此时的孩子们内心一定有什么在涌动。于是,我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说的话诉诸于笔端。孩子们一个个笔走如飞,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要倾吐。一位学生在练笔中写道:这是一群有灵性的海鸥,他们会紧紧地抱住遗像,大声疾呼:老人啊,你就是我们的亲人,你就像我们的爸爸一样,为什么你要离我们远去呢?今后谁来给我们喂食,谁来给我们作伴啊!你就这样不声不响地离我们远去,你怎么舍得呢?遗像中的老人也默默地注视着翻飞盘旋的海鸥,心中默默地想着:孩子们,我也舍不得离你们而去呀,今生我没有别的牵挂,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们。今后你们自己要照顾好自己,保护自己。
这时的练笔,正顺应了学生的阅读需求及情感需求,此时的他们有满腹的话满腔的情急需表达。这样的空白补充练笔,完满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实现了阅读空白的召唤,是课堂练笔的有效手段。
二、拓展延伸,续写结尾——让学生“顺势而为”
有些课文在精彩之处戛然而止,言已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让学生延伸情节,补充结局,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对深化了对原文理解,可谓是“一石二鸟”。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凡卡》一课,课文最后的结尾“……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课文的结局温馨美好,能引起读者美好的遐想,但是,凡卡的梦想能实现吗?我抓住时机,要求学生大胆展开想象,续写故事的结尾。学生们很快的陷入了沉思……这次习作,大部分同学写得都非常成功,他们想象丰富,大都想象了凡卡悲惨的命运,以悲剧的形式结尾。但死的形式又各有不同:有的是写他被老板娘活活打死了,有的是写他被饿死了,还有的是写他出去给伙计买酒时被马车撞死了……通过练笔,他们再一次感受到:在那样的社会制度下,穷人的命运是悲惨的。
通过对文章结尾的补写,延伸了课文的内涵,充实了文本,圆满了学生在文本中的情感体验。
三、想象意境,变换文体——让学生“妙笔生花”
唐诗宋词短小精悍,字字珠玑。锤炼的语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一阕好词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让学生将这些流传千古的经典诗歌进行改写,也是一种很好的练笔方式。
教学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将这阙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生动的短文。学生们兴趣盎然,个个妙笔生花,用优美的语言再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幕温馨画面。
这样的练笔,既加深了学生对诗意词义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既可以达到传统教学的目的,又可以解决语言培养的目标,真可谓事半功倍。
四、另辟蹊径,表达感受——让学生“豪言壮语”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语文教学中,教师大胆创新,另辟蹊径,寻找文章练笔点,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发展学生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在教学完《最后一头战象》后,我要求同学们为战象嘎羧立一块碑,并写上碑文。
有一位同学深情写道:你是一头英勇无畏的战象。二十六年前,你浴血搏杀,保家卫国;二十六年后,你重披战甲,从容面对死亡。你的豪情感天地,你的忠心泣鬼神。你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
这样的豪言壮语,显示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准确把握,也训练了学生精准的语言表达。
总之,教学中紧扣教材,巧设练笔, 能让学生擦出思想与灵感的火花,最大程度降低习作难度,激发学生习作热情。让我们继续在语文教学中,以课文为基点,挖掘出读写的结合点,练出习作的一片晴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