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刚桥的前身叫新浮桥

 汐钰文艺范 2016-12-25

  1912年,壬子事变,位于大胡同与新浮桥大街交口的“东茂居”酱园被乱军烧毁

  初见新浮桥大街的照片,马上就联想到淮军《河北义地碑记》关于新浮桥的文字记载。在这篇“碑记”中,就河北新浮桥的设立缘由以及新浮桥所起的作用做了较为详尽的表述。这篇《河北义地碑记》乃“诰授振威将军统领天津练军护卫亲军等营提督衔,记名简放总兵利勇巴图鲁、合肥黄金志”于光绪六年所作,虽主要是为已故的淮军领袖“追溯前功”,但却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史料。

  清同治十一年(1872),三口通商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率淮军亲兵营驻守天津,最初扎营在海光寺,后因水患移驻河北窑洼,围着大悲院扎下营盘。为解决洪水分流的难题,李鸿章又命淮军疏浚金钟河二十余里,使河水能顺利下泄北塘入海。窑洼地区本是荒塘野地,民居不多,往日进城可走窑洼摆渡。突然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人口,又是淮军,又是练军,进城过河只依靠原窑洼摆渡,马上就显得十分拥挤了。丰水时渡船还有翻船溺水事件发生。为彻底解决渡河进城的困难,李鸿章派人在刷纸庙北(距现金钢桥上游三百米处)用桥船搭建新浮桥一座。一头连着窑洼,一头连着河北关下,车马行人从此通行无阻。百姓亲切地把这座浮桥叫“新浮桥”。新浮桥北端连接着原窑洼大道(后为河北三马路),故有些史料也把新浮桥称为“窑洼浮桥”。

  随后又从新浮桥南头修了一条小路直达河北金家窑大街及大胡同一带,这段路就称为“新浮桥大街”。此路开通后,行人渐多,日见繁华,精明的商家瞅准时机纷纷在道路两边开设各种店铺,不久,新浮桥大街也成了店铺林立的大道,成为大胡同商业区的重要部分。可惜这条繁荣的商业街在1912年的“壬子事变”中被乱军抢掠焚毁,元气大伤,从此繁荣不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