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才测评软件的选择与使用

 昵称29351445 2016-12-25




人机对话,永远取代不了人人对话。


1

人才测评软件使用的几个误区


人才测评常用在员工入职时的能力倾向测评、员工升职时的管理风格测评、员工转职时的行为风格测评。


很多企业都倾向于用人才测评软件来协助人才的甄选与任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

在挑选测评软件时,不了解软件开发的原理与数据源,只根据其使用的客户评价来做选择,导致别人用起来很好的软件,自己买回来却发现不那么好用;


例:国际公司通用的测评软件,其数据源多采用欧美样本,而不考虑欧美与本国的从业环境差异、胜任能力差异、管理风格差异等因素,测评结果将不能客观反应被试者的位置值以及真实能力倾向。


误区二:

使用者(即人力资源部)未亲自测试,以了解测试题目的构成与各题型的比例,导至在使用测试结果时,只注重分数结果,而无法通过单项得分、以及得失分的具体题型,对测评结果有精准而客观的评估,导致测评结果的运用不够合理。


例:当我们在评估被测评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如果我们只看其最终分数为6(以满分10为例),我们可能认为他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这时候我们需要看他的得分与失分项:若得分题为管理模拟,失分题分计算推理,而我们的岗位需求是管理人员时,那么被测评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足够的;若我们的岗位需求是财务类的管理人员,那么被测评人则不能满足需求;


误区三:

没有建立本企业的岗位胜任模型,以至于有了测评结果,仍无法对被测评人是否能胜作做出精准评估。


例:

企业内的人力资源工作是偏职能还是偏业务,这对于我们选择一个合适的HR会有不同的要求。


我们同样招聘一个薪酬经理时,偏职能型的薪酬经理,我们会侧重于其建模能力、流程设计能力、数据应用能力,以及规则意识;


在偏业务型的薪酬经理时,我们则侧重于其数字敏感度、基础计算能力、办公软件的运用力能、公司营运的熟悉度以及沟通能力;


如果不能有针对性的建立人才胜任模型,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那么测评结果,基本只是一个好看的摆设,其有效性还不如我们招聘经理的经验更高。



误区四:

直观的看测评分数的高低,而不综合分析岗位的需求与评分维度。


例:

我们看到一个候选人的亲和力评估得分为4分,便判定该候选人亲和力不足,这项给到差评。


而实际上,若我们招聘的是财务人员,其亲和力并非一个关键指标,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同时亲和力的组成要素一般为亲和动机与亲和能力;


有的人可能亲和能力很强,但亲和动机弱;也有的人亲和动机强,但亲和能力弱;不同的评分维度,应该给予不同的评判、


误区五:

过于注重测评结果,忽视面谈评估。

在聘用新员工时,有的HR或老板甚至直接以测评结果为选用标准,而不对候选人进行面谈评估与背景了解。


这样做的结果是导致对候选人的了解不够全面立体,以致判断失误。


例:

两个管理能力评分分别为8分,6分的候选人,我们会选用哪一个?


这个可能需要我们去面谈和做背调:我们需要调解两个候选人曾经带过的团队规模、所在公司的营业规模、本人沟通特点等。

最后进行综合评估再做选定。




2

如何挑选合适的人才测评软件


挑选合适的人才测评软件,一个是外向因素选择、一个是内向因素选择。


外向因素即软件自身的设计


第一,测评软件的行业针对性:

如果你的企业是制造业,那么就不适合买以销售业为目标客户的测评软件。


不同行业对于人才能力倾向的要求是不同的:制造业对严谨与规则要求更高,销售业对沟通与变通要求更高。


这一点,可以通过常模的来源来做判断。(即:常模的来源,是否我们的需求行业)


第二,软件设计的数据源中,常模的来源最好为中国,至少是亚洲。


相同的行业与相同的职位,欧美与亚洲的人才模型完全不同,对于这一点,有在国际公司和国内公司工作经验的人应该很好理解;


第三,软件的数据源中,常模的数量与维度,是否能支撑其结果的信度与效度。


有的国际人才测评软件公司,会做欧美和亚洲两套数据源,但因其在欧美的调查已经很成熟,所以数据的横向与纵向规模都可以达到;但在亚洲、特别是中国来做常模调查,横向职业工种取值比较容易、纵向职业分层的取值并不容易,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可能我们需要了解清楚:针对亚洲的人才模型,其常模的数据库有多大,是否可以支撑测评结果的效度?


ps1:数据库并非越大越好,而是在各维度都要有一定量的调查数据;

ps2:常模的来源与调查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软件的信度与效度。


第四,测评软件的使用客户反馈


了解该软件的客户群,与自己的企业是否有相似之处?反馈中的问题,是否与信度与效度相关?


软件公司提供的客户反馈,一般会有偏向。所以有机会与软件使用者有直接的沟通,可能会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




测评软件的内向因素评估,即软件与企业的匹配度评估:


第一,行业相关性原则:

服装业与软件业,对人才需求肯定是不同的,所以需要锁定针对本行业而设计的人才测评软件;这一点,可以通过常模的选择以及使用客户来进行判断。


第二,职种归类原则

成熟的软件测评公司,会将职种进行分类,即:通用管理、营销类别、一线工人、高危工种等,对能力倾向差别化特别大的职种,进行分类设计。

这一点,可直接向软件提供者进行确认。




3

如何正确使用人才测评软件


第一:选择合适的人才测评软件

如何选择,上条已有详细的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第二:使用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

人才测评软件是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设计的,其中许多专有名词,只有了解了,才能提高使用效果。比如说:信度、效度、常模、亲和能力、亲和动机等等。


第三:建立本企业的人才胜任力模型

只有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才能通过工具找到适合本企业的人才。


第四:使用人员必须亲自使用软件

使用测评软件的人员,必须对软件进行使用测试,了解每一道测评题、了解每一道测评题的测评指向,以对测评结果达到更精准客观的使用。


第四:测评结果的使用,必须与面谈与背调结果相结合。

人机对话,永远取代不了人人对话。


最重要的一点:

所有的工具都是为工作服务的,所以在选择与使用中,不要被工具所绑架、更不能唯测评结果为唯一判断标准。


ps:

是不是会奇怪,为什么今天写了一篇与平时文风完全不同的专业文,好吧,是因为被朋友批评了,说我不务正业、专业荒废。

我就是那么在乎他们意见的一个人啊,虽然没有不务正业,但还是写此文以表我还在关注和学习人力资源的知识。

希望与大家一起进步,以后的读书笔记,也会有涉及人力资源的推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中的运用,也会抽时间慢慢的整理出来。



END



关联阅读:

谁没遇到过几次职场暗算

职场新人应该懂一些潜规则

亲爱的,你完全有理由自信

女性在职场拥有的天然优势

在职场,穿对衣服有多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