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日随笔|我和纽约

 百合仔 2016-12-25

今天的推送,关于一座城市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New York Snow Patrol - Fallen Empires


五年前的夏天,我拖着两大箱行李,走出了纽约肯尼迪机场。带着长途飞行后的疲倦,混合着心里对巨大未知的期待和紧张,我坐进了机场的出租车。司机是位黑人大哥,抬头问我:“地址?”,我看了眼我在学校的住址,一串门牌号,在Broadway大街上。于是回答道:“在Broadway那儿。” 他略微不耐烦地回头:“小姐,Broadway贯穿了下城到中城到上城,整个曼哈顿都有Broadway,你到底要去哪?”


我对纽约的地形分布毫无概念,老老实实把写着地址的纸递过去,司机一言不发开始导航,带着我从皇后区驶进了曼哈顿,又开到了位于116街和Broadway的哥大。那天的日落很美,很快我就忘记了刚才发生的事,靠着窗户看着路边的红砖房和行人,那时的我对将来的生活并没有清晰的想象,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来到纽约,以后要更加努力了。



接下来在哥大的两年,课堂里的知识和我现在所做的职业毫无关系,笔记本上的记忆渐渐淡去,只能靠印象最深的一些画面串联起我最后的学生时代:下雪天踉跄步行去黑人区的一所中学兼职教书;怕自己交不起房租于是连着吃了无数天路边摊的chicken over rice,以至于这之后的许多年里再看到这种食物都略微反胃;我的德国室友是法学院的教授,每次都从食堂多买很多饭,一筷子不动打包回来后和我说吃不完留给我;还有一周做两份实习,剩下一天排满了课,周末熬夜写论文,无数个清晨从图书馆里走出来已经东方既白......


当然还有那几个深夜,我因为焦虑写不完论文对着室友哭,室友吃惊地和我说:“为什么你会因为担心拿不到好成绩压力大到这个地步?”。我说我怕找不到好工作,室友问,“你想做什么工作?”,我说我能找到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室友更加吃惊,“你难道不应该先认真想想自己喜欢做什么吗?”


于是在哥大的最后半年,决心要做一名摄影师。毕业那天,我和同专业的另一个中国朋友去找我们喜欢的经济学教授合影,朋友毕业后准备开一家日式料理店,我在筹备当时的摄影工作室。导师笑眯眯地问我们毕业后做什么,我说拍照去,旁边姐们说开餐馆去,导师一时语塞,过了几秒反应过来问,你们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吗?我们说当然,导师笑了起来,“那就好。我女儿过阵子要办婚礼,到时请你来拍照可好?”




这就是我爱的纽约。每一届的毕业典礼,学校似乎都要放那首《Empire State of Mind》, “ In New York, Concrete jungle where dreams are made of. There's nothing you can't do.” 听到的当下,感慨万千。



毕业后两年,慢慢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和闲暇心情来探索这个城市。我最爱的地方大概就是曼哈顿的东村和西村一带。我住在东村,毗邻NYU,距离帕森斯设计学院不远,离日本街也近。我喜欢吃拉面,有阵子离我家不远的Ippudo拉面店简直变成了我的食堂。



这一带也总有模特出没。纽约的模特总是很好辨认,身材,神情,穿着风格,都带着“纽约特色”。我也曾在加州和迈阿密当地挑选过模特,那里的经纪公司网站上整页都是笑容灿烂的模特照片,而纽约的模特,每个人的头像几乎都是黑白的poker face,长相甜美乖巧的人并不见的最受欢迎,这里喜欢的是个性。


所以,在这个拥抱个性的城市,再格格不入的人,都能靠着一门手艺找到自己的位置。


和美食汇聚的东村相比,曼哈顿西村的文艺氛围更加浓厚。画廊,精品店,花店,设计师的服饰店,还有Chelsea Market和Highline Park,很好逛。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在下午慢慢从东村走到西村的哈德逊河边,最后在那里看个日落,你一定会爱上这里。每年四月份是樱花的季节,大家都爱跑去中央公园或者植物园赏花,但是西村的Bank Street和W11 Street那一带才是我理想中看樱花的地方。并不是什么旅游景点,但胜在不刻意。我几次步行路过,都只是为了去附近买点东西或去河边玩滑板,但抬头一看前方的街角飘着大片的粉色云朵,这种不期而遇的美真是让人感动。


当然,除了我熟悉的东村西村,和曾经的哥大一带,纽约还有千万个面目:嘈杂脏乱的铁轨里有肥老鼠窜来窜去;冬天的街道上总有雾蒙蒙的白色蒸汽,抬头就能看到鸽子从头顶飞过;中国城里有好吃的早茶和便宜的理发店;华尔街的铜牛雕塑被游客摸的油光噌亮,五大道的橱窗里永远放着最当季的珠宝和手包;周五晚上路边总会有醉倒的年轻男女,和第二天清晨在中央公园里跑步的都市白领;时代广场上穿着暴露的兔女郎和发传单的歌剧院小妹,身后往往夹杂着到处找游客合影要钱的动漫人物,拐角处的街边还能听到卖艺人弹唱一首悠扬的情歌......


纽约很小,许多人都试过用脚步丈量曼哈顿,纽约又很大,这里装着太多人的梦想。五年前我带着对这个城市的向往来到这里,后来才明白当时对于未来的模糊的想象,没有人能告诉你最终的图样,只能靠自己去一笔笔勾勒。


很庆幸作为一名摄影师,我的职业生涯起步于纽约,它教给我勇气,告诉我不要随便接受外界对你的定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过后,曾经那些喜悦的时刻,难过的瞬间,抱着猫对着电脑的夜晚,都在告诉你:“If you can make it in NYC, you can make it anywhere.” 



服装来自:Abercrombie & Fitch 夏季新款

制作:林海音工作室Haiyin Lin Studio 

人物摄影:Jinyi Zhao



长按扫码开启你的专属夏日








林海音

居住在纽约的职业人像摄影师

创办有Haiyin Lin Studio


在这个小小的公众平台

提供人像摄影的学习资源 分享有趣的摄影理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