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毒物附子该如何应用?

 我心飞扬695 2016-12-25


很多中药可以杀人于无常,也可以救人于水火,附子便是这么一味。纵观古今,善用附子者众多,如张仲景、郑钦安等,近现代以来,渐有扶阳学派形成。由附子组方,如四逆汤、附子理中汤等,多如繁星。但附子倘若使用不当,便适得其反。如何科学了解和运用附子呢?


基  本  信  息


《中国附子》

定 价:28

作 者:张世臣,李可 主编

开本:32开

字数:273千字

页数:314

装帧:平装

印刷时间:2016年11月 第5次印刷

ISBN号:9787513212984


内  容  简  介


 附子是中国中医药史上运用最早的药物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发展于《伤寒杂病论》、尤其是清代医家郑钦安极重现运用附子,在其处方中药占四分之三;但附子毕竟是毒剧中药之一,运用不得法,则会引发医疗事故。有鉴于此,本书作者从附子的种植栽培,道地产区,附子的炮制加工,化学成分、药理、毒理、药效、临床使用等研究成果及各个环节进行客观地总结,为附子的合理运用提供参考。本书适用于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医院临床工作者、中药科研工作者、道地药材产区的工作人员以及更广大的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作  者  简  介


张世臣,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中药学家,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卫生部药政局副局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司长。现任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精通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曾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李可,曾任灵石县中医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华医药报》医事顾问,世界华人交流协会特邀研究员。半个世纪以来,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尤擅长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医术精湛,并有自拟处方三十多副。著成《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又通过四十多年的搜集、整理,校注了清末民初著名医家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读  者  评  论


对于临床应用附子很有帮助,里面介绍了使用附子的心得,以及附子的辨别,栽培,内容很全面。

 

图文并茂,对中医猛药附子的解释与应用有新意,值得一读。

 

医书上说:附子,不可轻用。而李可老中医用附子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我是在看了李可老中医的介绍后,才买这本书,相信会对自己大有裨益。

 

里面有关附子的知识很详细,有相关的实验数据显得很权威,另外还有火神派名家的医案作为参考,有一定的借鉴。

 

附子(乌头、天雄系列)是中医医药史中运用最早的中药之一,明代张景岳更将附子、人参、熟地、大黄归为“药中四维”,清代郑钦安开创的扶阳学派倡导乌头附子,运用甚至占处方的3/4以上,现在著名大师李可尚用乌附,本书由李可作序,内容详实,详尽附子在历代经方中的治疗作用和历代应用附子经方验方。本书为不可多得的附子全面介绍的好书,谨以个人意见严重推荐。


图  书  目  录


第一章  附子的文献记载

第二章  附子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经方中附子应用方剂总结

    一、附子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二、附子在《金匮要略》中的应用

  第二节  附子在经方中的治疗作用

    一、温阳救逆

    二、温经散寒除湿痹

    三、除胸痹心痛

    四、温阳散水邪

    五、温经散寒固表

    六、温中散寒除满止痛

  第三节  历代应用附子经方验案

    一、四逆汤类

    二、桂附地黄汤类

    三、附子理中汤类

    四、真武汤类

    五、麻黄附子细辛汤类

    六、桂枝附子汤类

    七、乌梅丸

  第四节  附子古今临床应用剂量回顾

  第五节  含附子中成药的应用

    一、四逆汤

    二、附子理中丸

    三、祛风湿膏

  ……

第三章 附子运用名家名案

第四章 附子的种植与生产

第五章 附子的炮制研究

第六章 附子的化学与药效毒理研究

第七章 附子市场前景

第八章 附子的药用前景

附宋·杨天惠《彰明附子记》


样  书  展  示

 

版 权 声 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